黄浦区推进幼儿健康监测等数字化转型场景,赋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海黄浦 2024-01-31 14:50:45

数字教育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发展已步入快车道。面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如何通过推进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实“幼儿发展优先”理念,实现信息化时代的“幼有善育”?作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也是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大指南首批试点推进区,黄浦区围绕“高、先、精”定位,依据“十四五规划”和《黄浦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创新应用多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场景,依托大数据、物联感知等技术,赋能保教活动、卫生保健、家园共育、园所管理等各个环节,呵护幼儿健康成长,支持幼儿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从而促进大规模因材施教,赋能学前教育向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黄浦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在园幼儿健康监测与分析”平台,建立了医教结合领导小组协同管理下的联席工作机制,实现了“医生进园服务成常态、专家进园指导抓专题、监测分析平台助推进、家长进园互动促合力”。“在园幼儿健康监测”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汇聚了区域内各项幼儿健康体检数据,聚焦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点指标,监测黄浦区域幼儿生长发育、体质体能等健康状况,监测结果作用于辖区内园所保教质量改进行动。

随着上海市《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的实施意见》的发布,黄浦区在既有基础上,不断优化技术解决方案,提升数据治理水平,进一步探索基于3-6岁儿童健康监测结果赋能育人方式变革的方法和路径。

统一标准、治理数据,确保完备。黄浦区聚焦破解“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的数据质量差”“数据来源不同导致的一致性差”等问题,制定了《黄浦区学前儿童健康数据标准规范》,建成数据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开展数据收集和治理,黄浦区形成幼儿健康9个数据集,其中基础信息类主题集3个(包括机构、幼儿、教职工),健康管理类专题集6个(包括考勤、体检、晨检、疾病伤害、膳食营养、运动),为后续更好地利用数据,实现数据驱动的应用和创新奠定基础。

优化平台,探索场景联动监测。依托“黄浦区幼儿园幼儿健康监测与分析平台”,拓展户外活动数据自动化采集模块功能,支持数据的安全接入,支持园所、区实时监控2小时户外活动开展情况,为后续的幼儿健康与户外活动、幼儿健康与睡眠、饮食、运动等在园活动的关联分析打好基础。

建成领导驾驶舱,实现动态监测。以可视化大屏方式呈现幼儿健康监测工作全貌,涵盖区、园、幼儿的数据看板(1+28+N),包括1个区级监测主屏,28个园所监测子屏,N个幼儿健康管理子屏,包括幼儿体检、膳食管理、户外活动等。各级监测大屏的指标逐级下钻,形成闭环。区域幼儿健康监测预警等功能应需、即时发挥作用。

深挖数据、科学分析、定期报告,推动教改。以幼儿体检数据为基础,针对在园幼儿开展健康情况分析,形成《在园幼儿健康数据报告》(简称“报告”)。“报告”紧密围绕3—6岁儿童健康关键指标,聚焦视力不良率、肥胖发生率、龋齿发生率等健康发展及高质量幼儿园建设的重点指标,形成区、园、幼儿健康报告。“报告”有效地反映了全区3—6岁儿童健康状况、各集团/园所的保健管理情况等,为区域制定决策方案、为园所针对性优化保教管理质量、为幼儿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提供支持。

记者了解到,未来黄浦区将加快扩大试点研究的步伐,不断拓展和丰富数字化转型场景,重点在数据分析和利用的效果、育人方式变革的实施效果,特别是支持幼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的发展等方面加强评估和总结,摸索并提炼有效的数字化转型赋能育人方式变革的路径,以数字化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