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到转折点了吗?聊聊超长国债、存量房收储、15%首付和降利率

王志刚 2024-05-23 10:47:37

银行放出去的钱哪里来的?都是央妈印出来的。

这些放出来的钱去哪里了?

一部分作为拆迁征地款,造就了一批暴发户;一部分进入地方政府财政,进行更多的开发建设;一部分进入房企,造就了一批龙头企业,同时带动房产相关产业;另外贷款产生的利息,则是进入商业银行的口袋。

这些贷款最终是谁出的钱呢?

是所有买房置业或者买房投资的个人或者企业,这些钱是他们付出的现金和未来三十年的收入。

财不进急门

大众喜欢即时满足,而成功往往需要延迟满足。所谓即时满足,就是要求立即看到结果,不愿意等待。而延迟满足,就是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感,知道坚持和等待的意义。

一切事情,原本都很容易。只是很多人总想着走捷径,而所有的捷径都成了弯道。真正的捷径,是不要走捷径。真正的牛人就是这样,对自己的要求是“延迟满足”。

世上很多事都是不公平的,唯一最大的公平是,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我们的人生如何,就在于如何安排这每天的24小时。我们做了这件事,必然意味着没时间做另一件事。所谓规划,无非就是想明白要什么,然后放弃一些不必要的事。放弃之所以难,主要原因是,我们要舍弃眼前看得见的短期利益,转而追求长期不确定的收益。

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人们常说的“打发时间”,实际也是在“打发生命”。

晚上是躺在沙发上刷抖音,还是拿出一本书来看,很多人会选择前者;早上是多睡一会,还是起来运动,很多人会选择前者;面对美食,是先吃了再说,还是不吃以保持身材,很多人也会选择前者。

刷短视频、睡个懒觉,大吃一顿,都是为了当下更爽,这便是短视。若考虑到长远利益,肯定不能这样做。短视的直接原因,是大众更在乎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怎么能抵制短期利益的诱惑呢?

比如,有人为了补贴家用,晚上下班还出去开滴滴。你跟他说,你晚上应该多学习,这样长远看,能赚的钱要远大于你开滴滴。

道理他也懂,可是他还是忍不住去赚“小钱”,因为他真的缺钱。如果有人年薪百万,肯定不会去开滴滴,因为他看不上这点小钱。只有赚了一百万后,才会觉得某些十万不值得赚。

人穷志短。要进行长远利益的决策,首先得让短期利益得到一定的满足。比如,乞丐必定受不了美食的诱惑,而富人能经受住诱惑,因为他们吃过见过。所以,要克服短视,除了足够自律外,也要让自己多经历,吃过见过的多了,短期利益就很难诱惑到你。

人们沉迷于游戏或抖音,就是因为它们能提供即时满足感,让你时时刻刻都感到“爽”。而像锻炼身体这种事,虽然人人都知道有用,但坚持下来的很少,因为锻炼需要很久以后才能慢慢见到结果,刚开始有的只是痛苦。看书也是一样,很多人恨不得看完一本书就变成专家。殊不知,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如果你想要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每天花五个小时去学习,坚持十年,不成专家也成了行业达人;如果你想要写好书法,每天花五个小时练习,坚持十年,哪怕不是书法家,字也一定很好看;如果你想做品牌,坚持一个理念,一步一步走,一个客户一个客户积累,坚持十年,品牌自然也成为品牌;如果你也想做公众号,每天花五个小时阅读和写作,坚持十年,成不了优秀的作家,文字也会练得炉火纯青;

如果你想靠股市致富,就精研一个策略,每天学习改进,不断实践锻炼,坚持十年,一定会知道怎么赚钱,不至于还去听股评荐股。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刚开始,人们把股市当作人生进阶的捷径,包括我,都认为通过股市,就可以一夜暴富,再也不用日复一日去搬砖,自此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也许只有头破血流后,我们才会明白,为得到这些,我们该付出什么。

普通人,上班族,怎么快速实现财务自由?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忘掉“财务自由”这个词。电影里说“干完这一票就收手”的人通常都挂掉了,现实中总说“财务自由”的人常因此操之过急。

财不进急门。做投资久了,会发现投资跟自己新手时想的完全不一样。投资之难,就是既然有赚钱的欲望,否则不会坚持学习;但又不能被欲望控制,操作时要节制欲望。很多事情就是矛盾的,市场是修行场所,不进来实践的人,都不能说自己能克制欲望和情绪。

以上,与君共勉!

0 阅读:65

王志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