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审“正军级”任免名单,看到张力雄的名字:让他去江西军区

南书房 2023-07-26 23:55:17

2016年11月,103岁的张力雄将军接受采访时,泪眼娑娑地说道:

“我们开始在城内打,打完又在城外打,后来又在山上打,在平地上打,打得又苦又惨,许多首长和战斗都牺牲了!”

回想起80年前的高台血战,张力雄的内心久久平静,记者安慰张力雄说:“太可惜了,这些人死得都很惨烈!”

张力雄感同身受地回应道:“他们都是好样的,我非常敬佩这些人,但是心里总是很难过,常常怀念和他们在一起的岁月……”

作为一位见证了人民军队成长的老红军,张力雄深知红军向解放军转身的艰难程度,临别时,张力雄还拉着记者的手说:

“我这一生最欣慰的事,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

一、来到瑞金、初见主席

1913年11月,张力雄在福建省上杭县一个名为燕子塔的村落出生,父母是贫苦的农民,童年时的张力雄饱受地主剥削。

为了谋求生计,张力雄11岁时,就被迫到地主家打童工,16岁时,不堪受压迫的张力雄开始投身于革命。

1929年3月,张力雄在家乡参加了农民暴动,由此成为一名共青团员,两年后,18岁的张力雄正式转为共产党员。

1932年,党中央作出了发展队伍的指示,张力雄第一时间参加了红军,入伍不久,张力雄就幸运地接到了县委的通知。

鉴于张力雄过往有革命经验,县委决定先派遣张力雄前往红军学校学习,张力雄当即收拾了行装,并动身来到了江西瑞金。

进入学校后,张力雄被分配到政治营,在一队二班中学习各项课程,课业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和文学,形式包括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

面对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张力雄感到既荣幸又自豪,他十分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疯狂地汲取着知识。

半年的学习生涯结束后,张力雄被分配到红军34师,成为100团1营机枪连的指导员,张力雄欣喜若狂地前往团部报到。

来到团部时,团长特意命令营长授予张力雄一把手枪,交付手枪时,营长颇为严肃地说:“这支手枪是我们营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手中夺来的,希望你能多加珍惜!”

谈话的最后,英雄还向张力雄表示的了欢迎,并鼓励张力雄用这支手枪,为牺牲的同志们报仇,为革命事业努力建功。

听完营长的解释后,张力雄的心情变得激动起来,怀着对先烈的敬畏之情,张力雄颤抖着接过了手枪。

接过手枪的一瞬间,张力雄投身于革命的热情更加高涨,连忙向营长保证说:“营长,我一定用这把手枪杀敌立功!”

第四次反“围剿”战役结束后,面对新的革命形势,党中央指示红34师开赴福建,张力雄开始跟随部队南征北战。

此时的张力雄才得知,毛主席早就来过自己的家乡,做过调查,还在古田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

不过,张力雄并有见到毛主席,毕竟是一名基层干部,很难一睹毛主席的风采,只能通过其他同志口述,来了解毛主席的为人。

随着革命工作的深入,张力雄渴望见到毛主席的愿望愈发强烈,1934年1月,张力雄以红34师代表的身份来到瑞金,参加政治工作会议。

在为期八天的行程中,张力雄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按照大会日程安排,张力雄要出席大会的闭幕式,并听取报告。

得知毛主席也会出席大会,张力雄整夜未眠,第二天,张力雄如期赶到了大会会场,却被通知要坐在最后几排。

由于看不清毛主席的样貌,张力雄的内心十分着急,整场报告中,张力雄都没有认真听,一心想着如何见到毛主席。

张力雄急中生智,在会议即将结束之际,提前跑到了会场的门口,等待毛主席走出来,张力雄连忙向毛主席敬一个军礼。

毛主席当即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隶属于哪支部队?”

张力雄挺直了身子回答说:“报告主席,我叫张立雄,来自红5军团34师。”

毛主席对这位不卑不亢的代表来了兴趣,又继续问道:“你是哪里的人,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是福建人,家在上杭县才溪乡。”张力雄铿锵有力地回答道。

毛主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即鼓励张力雄说:“我知道那里,你的家乡可是个模范乡啊,你也要争当模范啊!”

不久后,张力雄被升任为100团的政委,作为部队的政治主官,21岁的张力雄深知这一重任的重要性……

二、北上长征、最后一战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北上长征,整个长征期间,红5军团一直担负后卫的任务。

红5军团多次阻击国民党部队,保障红军主力转移,立下不朽功勋的红5军团被授予“铁流后卫”的称号,张力雄正是铁流后卫的一员。

作为红5军团教导队的政委,张力雄严格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率领教导大队多次突破敌人防线,足迹遍布金沙江、大渡河等天险。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完成了会师,全军的士气极其高涨,所有都拥护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政策。

在北上的途中,由于张国焘企图红军,张力雄部被迫三过草地,部队伤亡巨大,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张力雄总会心痛不已。

张力雄所在的45团,由此成为最后一支走过草地的队伍,最困难的时候,部队1000米以内的食物均被吃光。

张力雄只能动员全团战士,拿出斗篷和皮带,并集中到一连,实行供给制分配,叶团长第一个拿出了皮带。

叶团长打趣道:“怎么,政委,你还有些舍不得吗?”

“怎么可能舍不得,只要给战士们填饱肚子,就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张力雄意味深长地说道。

战士们感动地看着张力雄那只皮带,大家都知道那是寻淮洲送给张力雄的礼物,即便如此,张力雄仍毅然决定让战士们填饱肚子。

待到部队走出草地后,张力雄和战士们大声呼喊道:“终于走出草地了……”

1936年10月中旬,红5军抵达甘肃会宁,45团驻扎在华家岭,19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张力雄。

通讯员向张力雄汇报了军部的命令,听说有作战任务,张力雄顾不上吃早饭,连忙叫上叶团长前往军部。

抵达军部后,张力雄得知红军三个方面军已经在宁城会师,就在张力雄兴奋之际,军长董振堂说明最新的形势。

红军会师后,国民党部队再度发起了“会剿”,试图将红军歼灭,为了保证长征庆祝活动顺利举行,董振堂命令张力雄在华家岭组织防御。

董振堂随即展开地图,说明此次阻击的难处,并严肃地嘱托道:“无论怎样,45团务必阻击住敌人,3天内不让其过华家岭!”

接到任务的张力雄和叶团长匆忙返回驻地,并召集了所有指战员,商讨了具体的防御方案和作战部署。

会上,张力雄鼓励大家说:“我们团一直在长征中负责殿后的任务,从没有怨言,现在光荣地打好这最后一仗!”

10月20日清晨,敌人的飞机和重炮开始轰炸45团阵地,张立群动员部队死守阵地,战斗打得极其惨烈。

直到天黑时,战斗才渐渐归于平静,但是张力雄心里明白,敌人是在养精蓄锐,准备在明天发起更猛烈的进攻。

第二天,敌人再度炮轰45团阵地,战士们毫无畏惧,硬是与敌人奋战了一整天,击退了十倍于我的敌人。

10月22日,敌人又从三面开始进攻45团阵地,一个加强营试图从45团防守力量最薄弱的区域迂回突破,形势万分紧急。

张力雄当即跳出阵地,率领1营和特务连,向迂回敌人发起了猛烈的反扑,张力雄接过一把机关枪,对着敌人疯狂地扫射。

突然,一梭子弹划过张力雄的胸膛,张力雄低头看去,发现怀中的笔记本已经粉碎,但好在没有受伤,张力雄继续扫射。

战斗进行至下午时分,军部传来了撤退的命令,张力雄指挥45团边战边退,期间,敌人的飞机不断轰炸和扫射。

尽管45团撤退得十分有序,但还是出现了巨大的伤亡,待到敌人飞机掠过后,张力雄含泪掩埋了战友的尸体。

作为长征中的最后一战,华家岭阻击战虽然给45团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但是张力雄却按照军部的要求,成功完成了阻击的任务。

三、高台血战、九死一生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结束后,党中央决定打通“国际路线”,并指派西路军占领河西走廊,红5军担任先头部队。

第二年元旦,董振堂指挥部队猛攻高台,并顺利击破,城内的保安团被全歼,政府的官员均被逮捕。

西路军连续攻克两座城,引起了国民党政府和马家军的忌惮,而高台守军则是加紧筹备城防,防止敌人反扑。

三天后,马家军5个旅、合计35000人,包围了高台城,形势十分严峻,高台守军连夜筹备守城器械。

红军部队虽然有所准备,但是,马家军却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只对高台进行袭扰,而不发起实质性的进攻。

张力雄这才发觉,敌人正在利用疲劳战术,消耗红军的武器弹药,让红军战士们不能休息,许多战士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

即便如此,高台守军依旧击退了敌人20次进攻,击杀和击伤敌人上千人,董振堂鼓舞守军说:“同志们,三过草地都挺过来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守住高台!”

1月21日,马家军发起了最猛烈的攻城战,炮火照亮了清晨的高台城,张力雄率领45团予以顽强反击。

战役开始后不久,一发炮弹在张力雄的身边爆炸,张力雄左腿负伤,被送到医务所包扎,医务人员刚为张力雄包扎好伤口,就听到了激烈的枪声,张力雄连忙冲出了医务所。

穿过一条小巷时,张力雄从一位老乡口中得知,敌人已经进城了,这位老乡为了保护张力雄,便邀请他到家中躲避。

张力雄在老乡家中呆了整整四天,待到敌人撤退后,张力雄伪装成送粪人员,悄悄地溜出了高台城。

1937年1月底,身负重伤的张力雄冒着刺骨的严寒,踏上了寻找红军的旅程,一路上,张力雄以雪地为床,困了就睡,冻醒了就继续赶路,饿了就以雪水充饥。

没过多久,张力雄来到了一户汉族老乡家中,并在这位老乡口中得知了红军正在与马家军打仗的消息,张力雄旋即向祁连山奔去。

张力雄在祁连山转了一天一夜后,由于不能确定部队到底是东进还是西进,便再度返回了这位老乡家中,并表明了身份。

这位老乡十分同情张力雄的遭遇,还主动提出要为张力雄带路,看着态度诚恳的老乡,张力雄决定相信他。

几天后,两人一同来到倪家营子,当看到从村中走出了的红军时,张力雄激动不已,连忙冲进村内,见到那些老战友。

在向组织汇报高台战役的情况时,张力雄了解到了战役后的惨状,青海马家军以极其野蛮的手段迫害了被俘的红军。

第二天,张力雄被带到了徐向前的面前,看着心情沉重的张力雄,徐向前安慰道:“西路军虽然在高台失败了,但是革命并没有败!”

短短一句话,让张力雄内心既温暖又充满了信心……

在随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张力雄始终秉持在高台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毅力,坚持与敌人斗争到底。

新中国成立后,张力雄先是被派往西南军区担任政委,后又来到昆明军区,出任了参谋长一职。

1955年授衔时,身为正军级干部的张力雄,却被授予了大校军衔,周围的人都为他感到不平,并劝说他向组织反应。

对此,张力雄却反驳道:“我是为了解放中国参军的,不是为了图官牟利,相比于那些烈士,我们这些人能活着就很荣幸了!”

被“降职”的张力雄从未有过抱怨,而是兢兢业业在岗位坚持了20年,直到1975年,毛主席看到中央军委发来的正军级干部任免名单时,发现张力雄的名字赫然在列。

毛主席瞬间想起了当年的往事,是那个在瑞金敬礼的小同志?

想到这里,毛主席提笔在张力雄的名字后面写下了批示:“调任江西军区政委!”

此后,张力雄一直在江西军区发挥着余热,奉献着自己的晚年。

1 阅读:162

南书房

简介: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