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将领率兵起义,乞讨走完长征,1952年毛主席认出他:你去哪了

陶陶读历史 2024-04-08 19:11:21
前言

1928年,国军将领毕占云目睹了共产党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光明前景,于是他毅然决定起义,跟随毛主席的脚步。

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让他与大部队走散,孤身一人陷入了险恶的境地。面对生存的严峻挑战,毕占云不得不放下身段,沿街乞讨,艰难地走完了长征路。

直到1952年,毕占云终于迎来了与毛主席再次相见的机会。当毛主席认出他时,关切地问道:“你去哪了?”

毕占云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从川军新兵到共产党营长

毕占云于1903年诞生在四川省广安县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母早逝,幸得伯父伯母的收养,才得以在这个世界上蹒跚成长。

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时常面临着饥饿的威胁,生活艰难得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对于毕占云来说,贫穷的日子如同一把尖锐的刀,深深地刺入他的心中。

伯父伯母虽然尽力抚养他,但生活的重压让他们无法负担起送毕占云上学的费用。这成了他们心中难以言说的痛,也让毕占云早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反而从小就懂得为家庭分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艰难的生活中,毕占云的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焰。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知道,只有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才能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毕占云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毅然离开了家乡,踏上了谋生的道路。然而,命运却让他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波折。

当时,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毕占云和他的小伙伴们不幸被国民党的一支部队抓获。他们原本以为这将是新生活的起点,却没想到这支队伍里充满了暴力和压迫。

在这支队伍里,毕占云亲眼目睹了底层人民被随意辱骂和欺压的情景,这与他内心所追求的正义和公平背道而驰。

他和小伙伴们感到无法忍受,决定寻找机会逃离这里,寻找更好的出路。然而,他们的计划并未顺利实现。

在一次尝试逃离的过程中,他们不幸被捉回。面对严厉的惩罚,毕占云和小伙伴们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他们的双手被打得肿胀不堪,生活几乎无法自理。这段时间的经历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是,毕占云并没有因此放弃。在几个小伙伴的相互扶持下,他们终于找到了逃离这个魔鬼之地的机会。

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逃离了这支部队,重新获得了自由。这次经历让毕占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决心继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为正义和公平而奋斗。

1927年,毕占云毅然离开四川,投身湘军,逐步从排长晋升至连长、营长。在这期间,他亲身参与了对红军的所谓“围剿”行动。

然而,随着战事的深入,毕占云目睹了共产党人遭受的残酷对待,以及民众对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支持。这一幕幕深深地触动了他。

他逐渐意识到,共产党才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明灯。在井冈山的战斗中,共产党人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即使身处困境,也从未放弃过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毕占云深受感动,也让他开始萌生出投靠共产党的想法。毕占云深知,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带领群众走向光明的未来。

他渴望加入这个充满活力和正义感的组织,为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1928年9月,毛主席将毕占云的部队整合为红四军特务营。随着共产党开始开展武装斗争,毕占云也被任命为营长。

同年10月,他深感共产党的理念和行动符合人民的利益,因此决定加入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

长征路上的乞讨英雄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后,长征的艰难征程随即展开。毕占云在这段历史性的时刻,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率领着两个团,勇敢地突破了国民党的第一道防线,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

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毕占云和他的部下们顶着风雪,不分昼夜地奋战。他们忍受着极度的疲劳和饥饿,却依然坚守在战斗岗位上,为了革命的胜利而拼搏。

然而,当毕占云率领部队向前进发时,却突然遭遇了国民党的伏击。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毕占云毫不畏惧,迅速组织部队展开殊死较量。

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再加上环境的恶劣,许多伤员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这使得我方在战斗中处于劣势。

然而,毕占云并未因此气馁,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指挥部队在红三军的掩护下,成功撤退并渡过了湘江。

这次战斗虽然艰难,但毕占云和他的部队所展现出的英勇精神,却成为了长征路上的一段佳话。

1937年,毕占云所率领的部队遭遇国民党马家军的猛烈进攻。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毫不退缩,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意志。

在白天,他亲自指挥战斗,调度兵力,与马家军展开激战。而在战斗间隙,他也不忘关心伤员,安抚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坚持战斗。

1937年1月的一个关键时刻,毕占云果断下令部队向南突围,并与43团密切配合,从背面发动佯攻。

两支部队同时行动,如同两把利剑直插马家军的心脏,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等马家军反应过来时,毕占云已经率领部队成功突围,远离了危险区域。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马家军不断发动进攻,试图挽回败局。然而,毕占云和他的部队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顽强地抵挡着敌人的每一次冲击。

长时间的战斗使得我军疲惫不堪,而艰苦的环境也导致伤员数量不断增加。但毕占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坚定地指挥着部队,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不久后,毕占云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求他放弃临泽,向倪家营子靠拢。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他毫不畏惧,带领部队进行有序撤退。

尽管敌人不断发动进攻,试图阻止他们的撤退,但毕占云和他的部队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严密的阵型,成功地挡住了敌人的进攻。

在撤离的过程中,毕占云因种种原因不幸与大部队失散。为了自身的安全,他不得不暂时藏身于一户藏民家中。

白天,他小心翼翼地外出躲藏,以免被敌人发现;夜晚,他才敢回到藏民家中休息。然而,他深知不能长久逗留,于是决定踏上寻找部队的道路。

为了掩人耳目,毕占云乔装成藏民车夫,借助当地人的掩护,悄然前往黄河岸边。

一路上,他时刻保持警惕,装聋作哑以躲避敌人的盘查。为了生存和前行,他甚至不惜沿街乞讨,只为早日找到部队。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毕占云终于走到了延安。他顾不得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自己的大部队。

他深知,只有回到部队,才能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克服了重重险阻,最终成功找到了队伍。

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毕占云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也彰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执着。

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

1948年,毕占云参与作战了淮海战役,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中,他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与精力。

他深知,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对物资、粮草等后勤保障能力的考验。

因此,他针对伤员救治、物资调配和粮草补给等问题,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会议讨论。

在毕占云的积极推动下,广大人民群众被动员起来,他们纷纷响应号召,齐心协力支援前线。

通过广泛筹集,大量的粮食、物资等被迅速送往战场,为战役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陈毅元帅曾深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也体现了毕占云等革命将领在组织和动员群众方面的卓越才能。

1952年,当毛主席莅临河南,视察工作时,恰好与在河南军区任职的毕占云重逢。

毛主席一眼便认出了这位昔日的老战友,他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毕占云的手,亲切地问道:

“井冈山一别后,你都去哪里了?”

毕占云感慨万分,向毛主席细细述说了自己这些年的颠沛流离与工作经历。他讲述了自己如何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信念,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

毛主席听后,眼中流露出对毕占云的深深欣赏与肯定,他深知这位老战友的忠诚与坚韧,是革命队伍中的宝贵财富。

1955年9月,毕占云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与嘉奖。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是对他多年奋斗的最高荣誉。

同时,他还荣获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这些勋章不仅代表了毕占云的辉煌战绩,更彰显了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杰出贡献。

结语

毕占云的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与奋斗的历史长卷,他坚定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忠诚,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应当学习的宝贵品质。

无论是在井冈山的艰苦岁月,还是在长征途中的艰难跋涉,毕占云始终坚守初心,毫不动摇地追随党的步伐。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忠诚,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坚守正确方向的重要支撑。

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后方,他组织支前、保障供给。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这种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是我们在追求梦想、实现价值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激发和保持的。

毕占云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为民奉献的情怀,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辉煌。

1 阅读:619
评论列表
  • 2024-04-09 15:29

    :长征中的坚毅与辉煌岁月

  • 2024-04-08 22:00

    向毕将军致敬!他的业绩永垂青史!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