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里的娃娃总在找妈妈,可为啥《还珠格格》却找爹?

追影客栈 2023-12-20 18:17:15

翻翻中国各种故事,你会发现,故事里的孩子们都有个不变的主题:

找妈妈。

《沉香救母》,是从小没见过亲娘,只有把山劈开,才能救出母亲;

《白蛇传》,许仕林高中状元,终于把母亲从雷峰塔里接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奋力长大,终于发现自己是青蛙;

还有童年神剧《小龙人》,我头上有犄角,我在找妈妈。

为什么这么多故事里的小朋友,都在找妈妈,或者救妈妈呢?

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认为,这个现象是国人缺乏浪漫主义的表现。

它代表一种纯粹的悲伤和不幸。

从这种童年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极其匮乏安全感,害怕失去。

作为80年代的言情小说鼻祖,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琼瑶却一反常态,写了一部孩子找爹的故事:

《还珠格格》。

可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也在逻辑上站得住脚,且被观众喜爱呢?

今天,阿栈带大家一起来分析下。

1、父爱特别吗?

历史上的乾隆皇帝,不是一个特别爱女儿的爹。

他有10个女儿,5位活到成年,均用来当做政治工具。

其中两位和亲公主不到23岁就死了,没多少幸福可言。

如果说,故事里的小孩子是为了找娘亲,感受温暖,才千里迢迢来寻亲,那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父亲如山。

它虽然伟大,但不细腻感人,也不太会照顾人,怎么就值得紫薇这么奋不顾身呢?

原因只有一个:

琼瑶把乾隆这个父亲演绎了。

把他设定成一个慈祥、会照顾人、懂感情的如母亲般的父亲。

紫薇生病了,他会亲手喂药;

小燕子被打疼了,他会带着太医上门去探望;

小团队逃跑到南阳,他会忍下火气,接孩子们回家。

这种疼爱从心而发,疼在细节里,也是一般父亲做不到的。

阿栈当时追剧,觉得紫薇为乾隆挡刀的事情,十分不可思议。

一来,在现实生活里,父母为孩子牺牲生命的故事很多,但孩子为父母牺牲的故事,太少。

二来,父爱没有经过生育这一关,比起母爱会淡然一些。

甚至有一个社会新闻:重庆一个父亲为了和情人私奔,亲手把自己一双儿女推下高楼。

因此,在琼瑶的设定里,乾隆是个明君,更是个伟大的父亲。

他对于子女的深爱,足以让孩子们前仆后继。

这是一份特别的父爱,珍贵且少有。

2、亲爹的身份

中国故事里的孩子通常会找妈妈,救妈妈,那问题就来了:

爸爸去哪了?

为什么不是爸爸去救出来妈妈,然后一家团圆呢?

在《沉香救母》中,沉香的父亲刘墉,失去了三圣母,从此以酒为伴,一蹶不振;

在《白蛇传》中,许仕林的父亲许仙,失去了白娘子,从此皈依佛门,青灯为伴。

故事中的孩子都是英雄,故事中的父亲都唯唯诺诺,没有实际行动。

《还珠格格》正好相反。

紫薇的母亲夏雨荷是个没有勇气的女子,但是紫薇的父亲是当今圣上。

这个爹的来头不小,手握生死大权,万人之上。

找到这样一个爹,不能说呼风唤雨,也可衣食无忧。

这是紫薇认爹的前提,也是琼瑶写这个故事的底层逻辑。

不仅有父爱,更是一份有权力的父爱,何乐而不为?

3、父爱的缺席

有学者分析,中国故事里的孩子总是找妈妈,背后折射的是丧偶式教育。

她们对丈夫颇为失望,只能寄希望于孩子,期待孩子拯救自己。

在这一点上,《还珠格格》与之异曲同工。

紫薇也是从小没爹的孩子,夏雨荷生了女儿,也没胆量去闯皇宫。

她只能在临死前把希望转移到女儿紫薇身上,让她去认爹。

还得颇为哀怨地问上一句:

还记得那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紫薇不远千里来到北京,也不过是个贪恋父爱的孩子,想再感受一下被父亲照顾的感觉。

一个家庭是一个整体,其中缺少谁都不完整。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的缺席,都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不可磨灭的阴影。

值得欣喜的是,当代的家庭中,越来越多的父亲开始参与孩子的教育、养育,正如乾隆教导小燕子一般:

既关注让她上书房,也亲自审阅她的作业;

既带她出门旅行见识,也会在她生病时喂她吃药。

养不教,父之过。

改变以往孩子教育不好就单向责备母亲的片面局面,让父亲更多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从做饭洗衣开始,逐渐成为真正的一家人吧。

你认为呢?

评论区里写写你的看法吧。

0 阅读:81

追影客栈

简介:坚持初心,做有情怀的影视酷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