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奇-黎元洪身世之谜

赵罗洲 2023-12-28 10:05:38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官至中华民国总统。

谣传其姓洪,有材料数篇,一一列举如下:

一、黎元洪祖父国尧实姓洪,原系太平天国要员,官于武昌,太平天国军队四进汉口、汉阳,三进武昌,最后退出武昌。公元一八五六年十二月十九日,距天京之陷,尚有八九年,黎元洪之祖或父如系洪氏族人,必早已同入天京,且最后退出武昌之主将系韦昌辉之胞弟韦俊,并不姓洪。

《华阁随录》云:黎元洪祖及父初期留在武昌,后赴天京任职,最后系在天京突破时率眷走鄂,或亦因其媳妇待产而留黄陂僻乡者。

查捻军于天京沦陷后,东路军辗转鄂省迫近黄陂。一八六六年十二月生擒清廷湘军大将郭松林,即在湖北安陆府岁家集。后又于德安新家雨杀淮将张树珊,并消灭其部队。

又太平天国后期战略,全部采用运动战,不若前期之据守一地,携带临产妇女,系实已不可能,此或必须留在黄陂待产之主因,建有住宅,太平军失败后,其宅因在洪杨军兴时,曾留住有亲戚之做官天朝者,致遭清廷官吏没收。此为黎元洪全家大小所共知。特亲成姓甚名谁,则皆不知,实所谓亲戚即系其祖父之托名,放太平军失败后,当然不敢出面收回。

一八五三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李姓出走,太平军利用原屋改为王府。一八六四年,太平军退出,李复迁入居住,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其宅内太平军莹画完好存在,由面改为太平天国纪念馆,以期永久保存此项壁画,或为避免搜捕,更不得不改名换姓,匿居黄陂僻乡,以避清廷耳目。命子改名朝相,字以辅臣,均寓不忘天朝之意。长孙命名黎元洪,元即原,与源亦同义,显系寓洪氏之意、字曰宋卿,假宋代大夫灭于元代异族者之意义,而示明清现实。考文献记载:“太平军兴花田,尚留有洪氏远族之未参加起义及出征者有万余人,事败先后被杀者逾半,虽未灭族,实已过半……”

此时从军及流亡在外者,安敢不改名换姓,以避清廷耳目。故朝相非特不敢以真姓告人,即对家人亦不得不讳莫如深矣。朝相五秩去世,黎元洪年方弱冠,血气方刚,且在清廷所办军事学堂学习,易生不测面惹是非,加之病起仓促,未及面诀,对此隐史当然不敢再留遗言。相反在平日偶有所涉,亦必谆谆告诫,免生不测。

二、天津黎元洪住宅内祠堂中,检查其历代祖先神主,除黎元洪父亲朝相,母亲陈氏,继母崔氏各神主写有生卒年日外,别无官职,即朝相在北洋军之游击军衔及军功亦未写上,各神主新旧、大小、木质、式样,均不一律,似非事后追立者。其祖父国尧、曾祖父世义神位,除名字外未注一言,斯在立位时必有难言之隐可知矣。

三、黎元洪生前认黄陂黎族,推黎大钧为近支-黎大钧任清廷度支部主事三十年、山东兵备道一年、大清银行副监督三年。原籍确居黄陂,其子黎澍,字劲平,为黎元洪生前部属,四庭柱之一。

黎澍之爱人张仲英(辛亥首义时任女子北伐队队长)云及黎澍父亲,任清廷度支部主事三十年、山东兵备道一年,在北京及北塘时,与黎元洪从未谋面,迨至一九〇九年君舅大钩改任大清银行副监督,家住于武昌千家街,因有余房空闲,时黎元洪已作协统,欲向君舅赁余屋同住,始认本家兄弟。

张仲英且云:当日吾家背地曾有意见,皆谓黎元洪年轻,只可与君舅叔侄相称,不应自认兄弟辈。黎元洪长黎澍十九岁,最宜与黎澍认平辈。又云:黎元洪任大总统时,黎澍被任总统府参议。月薪虽有三百元,却因黄陂族人,常有到京谋事者,黎元洪事繁,加以深居简出,不易得见,常招黎澍作传言或引见之,不仅应酬因是而大,遇到黎元洪送赠免票令之回鄂时-当时名为乘路免票,实仍须缴半费之规定,黎澍不免暗中赔偿,有时往往因是而入不敷出等语。即此一席谈,实足证明黎元洪姓氏。

四、黎元洪出生于黄陂县塔耳乡东厂畈沙岭岗,离城六十里,旧时无舟车可通,只可步行,近年始有公共汽车可通部分地区。从县城车行三十里至研子岗,再行二十五里至长轩岭,过此即须舍车步行,渡河行二里经木兰山,沿山复行三四里至东厂畈。

据黄陂柿子树集之刘克良云:惟原址在清末洪水冲毁,房屋亦无存,故无遗迹可寻,离东厂畈七里有西厂畈,为清代张巡抚出生地,现尚存有堤围及堡垒遗迹。刘克良之外祖父雷春明,素住东厂畈,与朝相相识,而且同住一处,克良幼时常去外祖父家,一再闻及外祖父云及黎元洪实非本地人,系在洪杨末年避乱流浪抵此者。为彼所目睹而又同村共住者。黄陂塔耳乡联合诊房主任医师柳振轩云:黎元洪实际出生沙岭岗,与东厂畈为邻湾,相隔尚有一箭之地。又据黎杜云:黎元洪出生大悟之河口,旧属黄陂辖。

距木兰乡之沙岭岗岩六十里,如认黎元洪母亲确系流浪至此待产者,当然并无房屋,随遇而安,亦属常情。可能在东厂畈、沙岭岗、河口均曾寄寓,似无计较研讨之须要。黎少川亦告:辛亥之秋,本池人曾因是而聚议纷纭,大费唇舌。然因属流亡黄陂,故无寸土一室,到处安身,亦系事实,故有上述之纷争。

五、据湖北省文史馆馆员、原系黎元洪在清末任湖北陆军将校讲习所参谋班监督时学员、武昌首义时曾充湖北陆军第十六团团长兼汉口守备司令之许兆龙云及:

一九一三年,因有要事就商黎元洪,冒风雨过江,值黎元洪与侧室黎本危口角,因嘱传达停接来宾。许以师生同事关系,且与本危又属素识,故未经传达,彼自入室,亲闻黎元洪不许本危今后再姓黎,危亦答:“尔不许我姓黎,我仍姓危可矣,但是尔能姓黎吗?亦应付尔姓。”。

六、其祖取名世义、国尧,尚无含义,或系原来真实名氏,而朝相之号辅臣,朝友之子名占元、元泽、字会川。黎元洪长子名绍基,字重光。光者,光复汉室之谓。太平军一度光复汉室,民国再次光复汉室,故名重光。

又查洪秀全祖父,各国游,黎元洪祖父各国尧,叔父各国云,皆令吾人发生疑窦。

七、吴江杨天骥,字千里。曾任府秘书长,后知无锡县亭。管告笔者:宋卿在总统任内,每逢尾期日,必约府院两秘书长及私人秘书长共餐,餐时上下古今公私皆谈,如有所问,彼必洋告无遗,提及其宗族事,尝以一部廿四史从何说起为答。

一日傍晚,因要事求见黎于寓所,见其纱袍黑街致祭于堂,所设灵位则有洪国游。黎胡为祭洪氏祖先,杨告始终引以为谜,今观君载,洗有所悟等语。一九五六年间,闻夏安修云其父寿康遗稿中载:一九一三年正月三十日,为黎元洪父亲朝相逝世三十年纪念日,亦即其祖国尧百年纪念日,事前未有所闻,临时约相识者十余人晚餐于武昌寓邸,客至见别室陈设香案于其祖父像前。因事出仓猝,往者皆未备礼。旋见宋卿颇致诚,并具祭文。文中有国恨家仇今皆清偿,吾祖吾父其可慰矣句。

时博山询余,文出何人手笔,余未置答。博山又曰:国恨诚有之,家仇何与焉?翔生则调整不事斤斤于文字,我辈何必论之耶……是夕宋卿兴高异常,曾干三杯。

0 阅读:285
评论列表
  • 2024-01-01 08:29

    不知所云

    赵罗洲 回复:
    呵呵

赵罗洲

简介:湖北乡土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