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杨得志替代王必成出征越南,提2个条件,邓公:一个也不答应

文史风云 2024-05-20 20:14:10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70年代,苏联教唆越南当自己的打手,在我国南疆惹是生非。

胡志明对苏联知根知底,没上当。

黎笋上台后,被苏联画的大饼吸引了,把我国无偿援助越南的兄弟情抛之脑后。

在边境线蚕食我国领土,同意苏联海空军进驻金兰湾,把数十万华侨驱逐出境,甚至侵占我国南海岛礁九成以上。

黎笋

我国高层忍无可忍,邓公决定教他怎么做人,也间接警告苏联,别得寸进尺。

越南方向分两线拉开架势,邓公也针锋相对安排东西双线迎头痛击。

东线的进攻任务交给了广州军区,由许世友担任总指挥。

西线的任务交给了昆明军区,但是在安排西线总指挥时,邓公却遇到了麻烦。

战功赫赫的“王老虎”

昆明军区彼时的司令员是王必成,同许世友是老乡,两家相隔不过几里地。

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同许世友一样勇猛,在军中号称“王老虎”。

王必成1926年就参加革命了,但真正打出名声,还是在13年后的延陵大捷中。

王必成

刚刚进入11月份,日军就开始疯狂扫荡江苏茅山。

8号一大早,三四十名日军先行进入延陵、九里一带,没有找到八路军。

八点左右,又增加了两百多人,这群日军在到延陵的路上遇到了八路军,双方展开激战。

王必成得知情况后,立即率领红2团前往支援,下午两点左右到达目的地贺甲村,立即就展开了进攻,天上却下起了大雨,白茫茫一片根本看不清对方。

王必成一看风是往日军方向吹的,立即命令战士们把潮湿的稻草点燃,顿时浓烟滚滚。

日军很快就陷入一片慌乱,我军马上向日军冲锋,慢慢地把日军逼入到了一个祠堂里面。

这时天已经完全黑暗了,王必成只好决定第二天再歼灭日军。

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王必成命令战士开始收缩包围圈。

躲藏在草堆里的日军发现后,开始负隅顽抗。

到上午十点左右,日军已经被全部围困在我军的射程之内,王必成命令发起总攻。

延陵一战,红2团活捉日军七人,击毙168人。

消息传开,军民都称红2团为“老虎团”,称王必成为“王老虎”。

这也是八路军第一次引起媒体广泛报道,而王必成在抗战期间还实现了第一次夜战、第一次巷战和第一次攻点打援等等。

如果说延陵大捷王必成一战成名的话,1947年的孟良崮大捷,就让王必成一战封神。

华野成立后,王必成担任第6纵司令员。

在粟裕苏中七战七捷中,王必成参与五战,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王牌部队李默庵部。

但是在涟水,却被国民党五大主力的带头大哥第74师打了两闷棍,算是同张灵甫结下了梁子。

因此,粟裕说,孟良崮一战,第6纵必须得参加。

5月12日,粟裕命令王必成穿插到张灵甫背后,切断其退路。

两天后,第6纵拿下垛庄开始布防。

孟良崮战役开打后,蒋介石命令国军第25师和第83师火速增援张灵甫,第6纵随即与这两个师展开激战。

第25师师长下了死命令,能进不能退。

眼看距离孟良崮不到10里地了,他们不间断地发起了十多次攻击。

第6纵拼命阻击,同第25师连续激战两个昼夜后,最终把敌军击垮,打退敌人的增援部队后,粟裕调头便向张灵甫背部发起猛攻。

为了一雪前耻,王必成也是拼了,直接把指挥所搬到了距离孟良崮不到七八里的地方。

16号下午两点左右,总攻战打响。

第6纵特务团,长驱直入国军第74师指挥部,直接把张灵甫击毙。

《红日》小说里面那个沈振新,就是在王必成的事迹上艺术化的。

按理说,王必成这样的悍将同许世友配合攻打越南,是非常好的搭档。

但是王必成这边有些事情,却让这种搭配不怎么默契了。

救火队长杨得志

1967年后的几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去暂时回避风头。

军区就由副司令员王必成和鲍先志、林维先管理。

许世友走的时候交代,只要有人敢冲击军区,直接射击。

许世友

但是,后来王必成担心酿成更大的事故,就没有执行许世友的命令。

许世友便同三个人发生了误会。

虽然后来毛主席批评过许世友,但是,他心里的结一直没有解开。

这件事情,邓公是知道的,为了照顾许世友的情绪,从一开始,邓公就没打算让王必成上。

邓公考虑代替王必成的,是王必成的前任司令员秦基伟。

邓公找到秦基伟时,秦基伟回答得很干脆,自己不方便出任。

邓公一听,立即明白,昆明军区遗留了很多矛盾,得找一个军区外的人来率领他们,邓公立即想到了杨得志。

杨得志

铁匠杨得志在1928年就参加革命了,从红军到抗战,再到内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过,他最大的亮点却是“救火队长”,哪里需要就把他往哪里搬。

1936年,国共合作抗日,红2师改编为115师685团,师长杨得志去抗大学习。

第685团团长是黄永胜,政训主任是邓华。

两个人长征时期就是搭档,曾经因为作战分歧闹得不欢而散。

没想到这次合作,两个人又顶上了。

刘伯承安排两个人领兵去平型关参加战斗,走到半道上,又因为作战分歧吵起来了。

刘伯承

吵到激烈的时候,黄永胜一拳砸在桌子上:“什么都听你的,我这个团长还有什么用?”

彼时林彪、聂荣臻刚刚开完洛川会议,听说两个人还没上战场就顶牛了,十分生气。

当即命令黄永胜返回师部,担任独立团副团长,让杨得志过来担任第685团团长。

杨得志十分愉快地答应了。

在走马上任的路上,遇到前红1师战友,这些战友说红1师已经改编成师部独立团了,杨成武是团长,差个副团长,希望杨得志过去当副团长。

杨得志在1936年晋升为红2师师长之前,是红1师的副师长,同战士们关系很好。

杨得志

杨得志听战友这么一说,马上就返回第115师师部找聂荣臻。

杨得志见到聂荣臻就说,自己不去685团当团长了,想到独立团当副团长。

聂荣臻大惑不解地望着杨得志:“为什么?”

杨得志就老老实实地把战友们的话,转告给了聂荣臻,并表示自己也确实舍不得独立团的战友们。

聂荣臻听完,说安排杨得志去685团是上级的命令,685团都快进入战场了,让杨得志立即执行命令。

杨得志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迅速赶到了第685团赴任,同邓华一起指挥作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刚刚打完平型关战役,杨得志这个团长的位置还没有坐热,中央又安排他到第344旅救火了。

一起参加平型关战役的兄弟部队第344旅,战斗结束后就进入太行山休整。

在休整的时候,第687团团长张绍东,违反组织纪律,私自占有土豪的钱财。

旅长徐海东知道后,狠狠地把张绍东批评了一顿,并计划整顿该团风纪。

张绍东和兰国清参谋长听说要整顿,1938年2月25日,两个人挟持一些战士叛逃。

徐海东气得火冒三丈,命令第687团立即到大有镇整顿,并把原副团长田守尧晋升为团长。

受张绍东事件影响,加上肺病复发,7月份的町店伏击没有达到目的,徐海东要求离开部队去治病。

徐海东

离开部队时,徐海东同朱总司令商量,由田守尧来代理旅长。

任命报告交到毛主席那里后,毛主席没有同意。

毛主席认为,23岁的田守尧,根本镇不住第343旅这一群老资格的骄兵悍将。

他重新任命杨得志,前往第343旅担任副旅长和代理旅长。

从杨得志之前的两次救火,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情商高,能够很好地平衡内部矛盾。

这一次让杨得志替代王必成出征越南,也是让他发挥这个特长。

但是杨得志却会错了意。

他十分愉快地接受了组织的调动,见到邓公时,特别提了两个合理的要求。

邓公一听,直接回答,一个也不答应。

断然拒绝

杨得志从军事角度考虑,希望在自己调往昆明军区时,把驻武汉军区的第54军战士和军长韩怀智都带过去。

正常情况下,这是两个合理要求,大战在即,带上一支跟随自己多年的部队和部队领导,能够减少磨合时间,避免发生兵将两不知的局面,十分有利于战斗。

他没有想到邓公会拒绝他,而且是这么干脆,他有些疑惑地望着邓公。

邓公只简单地回复了一句:让你过去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是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杨得志这才回过神来,替换王必成的原因,不是王必成指挥不行,也不是昆明军区的部队不能打。

王必成已经为出征越南准备了两个多月,第11、13和14军的准备是充分的。

如果把第54军带过去,反而是准备不充分了。

第54军做的准备工作是在东线作战,带走第54军,也会让这些准备工作前功尽弃。

杨得志明白过来后,第二天是元旦节,他也舍不得休息一下,一大早就赶到访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老元帅那里汇报,老元帅们肯定了杨得志的计划。

叶剑英

2号,杨得志又去了彼时担任邓公助理和军委副总参杨勇那里。

杨勇表示一定会全力支持“老杨哥”的工作。

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杨得志火速完成了交接任务,在7号上午就抵达了昆明军区。

杨得志担心在交接时,王必成会有情绪,本来想安慰王必成几句。

没想到,王必成十分直接:“立即执行军委的的命令吧!”

王必成说完,叹了一口气。

杨得志非常体贴地问他有什么要求?

王必成说,自己想走一个后门。自己准备了两个多月,现在不能亲自上战场了,有些遗憾,但是希望杨得志安排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上战场,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杨得志十分感动,他觉得自己没有理由拒绝这个要求,只好答应下来。

但杨得志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对越反击战打响后,王必成又把自己的儿媳妇塞了进来。

王必成当时没有让儿媳妇去,是因为她正好怀孕了。

没想到,她看见自己丈夫和小姑子都去了,说公公不公平,非得要去。

王必成只好又去找杨得志,他当然不敢把儿媳妇怀孕的事情告诉杨得志,否则,门都没有。

这些都是后话,杨得志同王必成简单交换意见后,两个人就立即组织全军区高层开会。

会议上,杨得志问各将领准备工作进行得怎么样,将领们汇报说很顺利。

但是都提到了一个十分担忧的问题,不熟悉越南地形和越南的打法。

彼时会议已经开到半夜了,陪同杨得志到场的军委副总参何正文,听了将领门的担忧,哈哈大笑。

何正文告诉将领们,他们完全多虑了,杨得志是越军的师傅。

当年我军支援越南时,杨得志是越军的军事顾问团长,越军是杨得志一手带大的。

他不仅熟悉越南的地形,更熟悉越南的套路,师傅打徒弟,轻车熟路。

不过,杨得志并不这么认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同杨勇、何正文都来到边境线,对即将作战的地形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勘察。

2月17日正式开打,但是仅仅打了一个星期,杨得志就发生意外了。

由于操劳过度,杨得志25日晚上就开始连续出现便血和腹泻。

到了第二天早上,呼吸已经十分微弱,病情十分危急。

军委不得不立即派遣301医院的专家到云南抢救,随后秘密接到北京治疗。

27日,杨得志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病情并不稳定,他却迫不及待地要秘书把军用电话搬到病床边。

医生严禁杨得志多说话,他只好用手比划,并要求秘书随时汇报前线情况。

3月初,我军惩戒越南的目的已经达到。

16日,前线战士回国,杨得志还躺在医院,他向军委要求,一定要去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

军委拗不过杨得志,只好安排医疗专家陪伴他,到昆明机场迎接将士们。

参考资料:

范人杰《人称“王老虎”的开国中将王必成》

水新营《开国上将杨得志的数度“意外”任职》

丁 星《王必成驰骋大江南北》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11 阅读:5523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