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位金中学子入选!“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南京大学启动

扬眼 2024-04-13 23:06:32

4月13日,“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南京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南京大学侨联、南京市侨联主办,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协办。42名金陵中学国际班学子经过选拔入选“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他们将跟随南京大学豪华导师团队进行科学研究。

金陵中学副校长周靖在致辞中表示,今天起,42名金中学子有了南大的老师,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走进科学的殿堂,走进南大的实验室,学会研究的方法,激发科学的兴趣,种下科学的种子,追逐你们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学习老师们热爱科学,爱国奉献精神。希望你们珍惜机会,遵守导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条例,对自我安全及行为负责,积极参与导师课题组的科研活动,不愧做一个小小的南大人。

南京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卢普新在致辞中表示,南京大学侨联联合南京市侨联开展的“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是南京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大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的又一创新举措,是进一步深入推动“南南合作”,继续引领基础教育创新、拓展深耕的典范。

南京市侨联党组书记杨雯懿在致辞说,“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启动既是校地侨联深度合作的有益探索,也是一项校地协同创新、服务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南大侨界群体孕育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是助力城市建设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用好这一资源,服务南京优秀学子,帮助中学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和侨界骨干力量功在当下,利在长远。南京市侨联愿与南大侨联一道,协力助推这项工作走深走实。

江苏省侨联副主席陈峰在发言中说,此次“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是南京大学侨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着力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新格局,聚力“面向未来,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新举措;是发挥新侨人才的优质资源,团结凝聚和服务“未来侨界人才”,引导“未来侨界人才”厚植爱国情怀、实现学业传承的新举措,同时也是促进“优秀侨界人才”与“未来侨界人才”厚植情感、深化联谊、传承发展的新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侨联名誉主席陈洪渊说,“南小桥”拔尖人才培育计划是南京大学侨联响应学校党委的号召,联合南京市侨联一起主办的品牌工程。为引导和培育中学生拔尖人才和下一代优秀出国留学生谋划和助力,并积极做出贡献。这是一项充分发挥侨界优质资源的实践创新和有益探索。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大好形势和难能可贵的有利条件,发奋努力,刻苦学习,学习做人和做事,开拓进取,争取优异的成果。

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说,“南小桥”项目是由不同领域跨界合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探索和机制体制的创新,借助于政府部门和学校的通力合作,破除了人才培养中的边界和院墙,使得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得到了很好地推进。本次“南小桥”项目导师团非常豪华,都是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的入选者、各个领域最顶尖的学者或专家。希望同学们能向导师学习,培养科学家精神,立志成为能够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高端科技工作者,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虽然年龄尚小,但对科学的热情与向往却无比炽热。”金陵中学学生代表李怡瑶在发言中说:“作为高中生,我们不用好高骛远,更不要妄自菲薄,应当把这次科研活动定性为学习。我们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以创新的思维探索每一个问题,以不懈的努力追求科学真理。”

活动现场,与会领导为导师颁发证书,并共同启动“南小桥”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侨联名誉主席郭子建和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罗格斯大学讲座教授陈迎迎分别发来视频寄语。优秀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代表杜灵杰教授为同学们作了科普报告。

通讯员 顾健 马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 高一鑫

校对 王菲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