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警惕产业政策了

罗sir职话 2024-04-21 14:07:54

这可能是全球化第一次面临如此大的考验。

一项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去年各国一共出台了2500多项产业政策,大约是2019年的三倍,且其中大多数都是由最富有、最发达的经济体实施的,而在此之前,其中一些经济体往往会批评这些做法。

什么是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从这个定义来看,产业政策和计划经济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种人为的有计划、规划式的引导某个行业发展。

我国对产业政策的讨论也自古有之,最知名的恐怕还是经济学家张维迎和林毅夫就产业政策之间的辩论,这场学术性辩论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的局面。

今天是什么局面呢?

这是一个全球产业政策遍布的时代。

世界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阿依汗·科塞在谈到富裕国家推行产业政策的趋势时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很多种不同的做法,这是其中的一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上周的演讲中也警告说,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行政干预经济的理由都不充分。

对产业政策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工业革命。

自工业革命以来,政府是否应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努力控制本国经济,一直都是人们激烈争论的焦点。

在某些时刻,哈耶克所代表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占据上风;但在更多时候,凯恩斯所代表的凯恩斯主义更容易被各国接受。

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干预经济干预市场,就像人的自发本能,很难通过一些手段去硬性约束。

尤其是自2019年以来,新冠病毒、供应链崩溃、通胀和利率飙升,俄乌冲突,以及美中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等因素,都对全球造成更多冲击,也深深动摇了过去人们对自由市场优越性的信念。

这是价值观的冲击。

过去,西方一直抱怨我们对私营和国有企业的补贴,但现在西方自己也开始效仿我们,推出了以关键技术和气候变化为重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政策。

美国在2022年通过了两项庞大的法案,以加强国内半导体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欧洲去年也通过了自己的《绿色交易产业计划》,以加速能源转型。

此外,韩国也批准了《K芯片法案》,以支持其半导体生产。

如果哈耶克还在世的话,他又会如何看待今天的产业政策?

他未必会反对。

一旦经济和安全挂钩,和价值观挂钩,那么市场经济就不单单再是市场经济,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经济的自身还被冠以人为的意志,这种意志不以市场为优先权,而是以价值观、安全为首要考量因素。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说,应该“不假思索”地采取产业政策。

但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依然对此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大多数产业政策最终会降低整体增长,使情况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张维迎也是持类似的观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如果做法得当,并用于解决特殊的市场失灵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那么产业政策是可以有益的。

但这意味着要明确识别社会效益,比如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跨国广泛分享创新成果,以及避免歧视外国公司。

相比之下,做错的产业政策反而更多。

比如资金分配不当或浪费,让强大的商业利益集团影响行政决策,或者引发针锋相对的贸易战。

当然,产业政策还容易造成寻租问题,当谁决定了补贴的分配时,谁就拥有寻租的可能性。

当全球都充斥着保护主义下的产业政策时,这就会扭曲全球贸易和投资流动,全球经济就会蒙受损失。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去年出台的2500项干预措施中,保护国内产业占了最大的比例,其次是应对气候变化或加强供应链,而以安全为动机的措施所占的比例是最小的。

数据还表明,当一个国家实施补贴的时候,在一年内,另一个国家对同一种产品实施类似补贴的可能性约为75%。

这意味着,产业政策的补贴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变成了一种零和博弈,当一个经济体在针对某个特定的产业进行补贴的时候,如果你不跟进,那么在国际市场中,你就更容易丧失竞争力。

产业政策,变成了一种新型的内卷形式。

在某种意义上,它更像是经济上的军备竞赛。

法国提出的措施最激进,其中包括规定将产业政策中一半的公共支出用于购买欧洲制造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妥妥的自产自销。

今年2月,欧洲议会同意提高欧洲的绿色工业产能;到了3月,该机构通过相关规定,确保基本原材料的供应,并支持本地生产。

成员国还首次提出了联合国防工业战略。

随着各国不断对产业政策的补贴加码,现在欧洲自己也开始用新一轮的补贴,去刺激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产业政策的补贴刺激并人为规划一个特定行业,看起来是刺激的经济的增长繁荣,但我们很难去假定一个行业就真的代表了未来。

尤其是全球都在大力补贴新能源产业的今天,在全球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势必就意味着出局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背后都是纳税人数以亿计的资金。

经济学认为,凡歧视必有代价,选择是放弃了的最大成本。

而产业政策的本质,就是政府出于经济发展或其他目的,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对某个特定行业的补贴,其实就是歧视了该特定行业外的所有行业。

而这,本质上还是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就是对经济生活、资源配置的干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经济持续存在的结构失调、产能过剩,很多都是产业政策主导下的结果。

例如2009年推行的十大产业策振兴计划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对光伏产业的扶持也让这个新兴产业在当时很快陷入困局。

又比如,外资汽车品牌刚进入国内市场的时候,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品牌,我们实行了保护,要求外资股份不得超过50%,这么一来看起来保护的国内汽车的地位,但实际上却也影响到了消费者的利益。

产业政策的缺点其一在于不可预见性,因为创新过程中充满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因为在一系列相关应用技术出现之后,它的商业价值才有可能显现出来。

早期我国对光伏产业的大力补贴,导致当时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到今天全球开始重视新能源的转型,我国光伏产业才慢慢开始占据全球份额。

其二就是产业政策的激励机制。

企业家的激励由市场直观给出收入或亏损,但政府官员由于没有对应的货币收益,就很容易在制订产业政策的时候,陷入一些认知上的误区,从而激励错误。

这很可能导致支持不干该支持的企业或产业,由于市场结构的特性,这还会导致过多的钱集中到某个特定产业或者企业,如果没有成熟的配套设施,还会造成寻租和金钱的低效。

更重要的是,当全球经济体都陷入产业政策之间的补贴、扶持竞争的时候,就会造成一种零和博弈的局面,历史上我们都知道,每当全球化贸易陷入困境,最终都可能变成军事冲突。

没有产业政策,瓦特依然改进了蒸汽机;没有产业政策,斯蒂文森父子也发明和生产了火车;没有产业政策,戴姆勒还是发明了汽车;莱特发明的飞机、爱迪生的电灯、贝尔的电话、IBM的计算机,这些影响人类历史重大进程的发明,背后都没有产业政策的扶持。

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企业家永远会跟随需求的变化而调整攻供给,那些反应慢的,或是不能适应新需求的,最终都会不可避免地被市场淘汰。

市场可能并不需要太多的人为干涉下的改变,市场更多的,仅仅只是需要市场本身而已。

扭曲市场的行为,历史上已经证明过多次,但人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又总是一次次挑战市场的底线。

承认人的渺小和不可预见性,仅是这一点,我们就不太能够做到,随着这一轮全球产业政策的补贴大幕缓缓拉开,未来的零和博弈局面,或许才开了一个头。

人类需要一个庞大的叙事来建立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产业政策的确是无限接近这个叙事的最佳路径,但一个好的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庞大的叙事,同样也需要无限接近于市场本质的均衡。

让市场自己去选择,而不是左右市场的选择,这很重要。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2 阅读:438
评论列表
  • 2024-04-22 21:58

    评论区的人厉害👍👍👍[点赞][点赞][点赞],评论比文章更真实,评论区的人都知道,评论区的人都清楚,评论区都是明白人。!

  • 2024-04-22 10:13

    这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本文只是描述了经济这一层面。其实事物《生物》在追求极致发展的过程中,都在追求着灭亡。只是不由自己而已。

罗sir职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