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地日记:微弱月光下汽车行驶在悬崖之上,司机安然若素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05-18 10:04:25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加反侵略战争。11月,我铁道兵一师分批入朝,参加抢修被美帝飞机炸毁的铁路。其时,王学俭在铁道兵团政治部“人民铁军”报社担任主编。

铁道兵团政治部为深入了解入朝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抽调青年部科长王继晖、组织部干事张景兆、保卫部干事乔恩川、宣传部干事王学俭,组成工作组,入朝到一师连队作调查研究工作,以王继晖为组长。

四人于1951年2月1日从北京出发,到4月10日回到已入朝的兵团政治部机关,在连队、班、排整整住了二个月零十天,搜集了很多生动的英雄事迹和连队政治工作情况。王学俭逐天写日记,记录了他所耳闻目睹的这些感人场景:

一九五一年二月一日于北京

31号部务会上决定派青年部科长王继晖、组织部干事张景兆、保卫部干事乔恩川、宣传部王学俭,组成工作组到朝鲜铁道兵先遣部队做调查研究工作。陈力副主任指示我们:1、了解情况;2、帮助工作;3、向部队学习锻炼自己。并要求我们要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团结立功。

我决心不辱使命,到连队锻炼自已,把部队英模事迹记录下来,做好新闻报道工作,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知道我军指战员伟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能够亲赴朝鲜前线,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决心献出一切,以至最宝贵的生命。

二月三日 沈阳

晨五时许到达沈阳,我们去东北军区政治部打听到崔田民政委和李寿轩副司令员住在交际处,我们就到交际处找二位首长,等到下午四点,他们回来了,首长请我们吃了丰盛的晚餐,嘱我们好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工作。崔田民政委嘱我道;你看前方情况,能否组建个随军印刷厂搬到前方出版报纸,如可以,回个电报。我们走到楼梯口,李寿轩副司令员又嘱道,你们要提高警惕性,完成任务。我们激动地回答:请首长放心!相互紧紧握手道别,我们向首长敬礼后回到了火车站。

在候车室里,坐满朝鲜人民军的军官和士兵,我军的干部和战士。我这是第一次见到朝鲜人民军,他们有的穿着棕色粗呢军大衣,有的穿鑲红边的緑色棉军衣。在候车室里,一个叫王光玉的朝鲜人民军军官和一个叫王维的中国铁路员工在用笔写汉字交谈。

二月四日于通化

昨夜十时由沈乘火车,次日晨五时许到达梅河口,七时又转车于十二时到达通化。这是第二次到通化。

第一次经过通化,是1945年11月,日寇投降后,我们胶东的八路军奉命挺进东北,我们海军支队从龙口上船,乘坐小小打鱼船,经七、八天才漂过大海,到达庄河,经过通化,北上到牡丹江,经过两年多的剿匪战斗,陆续歼灭了座山雕、许大马棒等土匪,解放了牡丹江广大地区。曲波的《林海雪原》小说就是反映这段英雄史诗的。杨子荣、高波,我们的这些英雄战友,长眼在那里了。

当年东北人民群众对八路军还不了解,总是木然地看着我们这些土八路,现在不同往年了。通化是处在国防前线,人民的拥军热情很高。我们几个人为了过江后路上防寒,要买二斤烧酒带上,因为春节在即,所有商店都把烧酒卖光了,最后我们到批发部去了,说明来意后,一位职员说:可以均点零的给我们,于是打了二斤给我们。

二月五日

今天是旧历年三十,在紧张的国境线上过这个节日,我们买了几瓶罐头和通化葡萄酒,也过得很愉快。本拟今天出发过江赴朝,因故推迟到明天,乘此机会去七零部(铁道兵一师)留守处了解情况。因为这个部队来东北时任务不固定,移动频繁,结果留下八个摊子。师直各团,甚至连队均有留守人员,前方人员不够用,后方人员没事干。我们把此情况给兵团政治部陈力副主任写了报告,并写了一份“工作研究”稿子,经师政委李平审后寄回兵部供首长参考。

二月八日

上午十时出发,下午三时到达桓仁县城。我们乘坐敞棚汽车,路上尘土飞扬,睁不开眼睛。公路起伏不平,时而进入崇山峻岭,时而穿过深川峡谷,在深山密林中,时而出现几处小茅屋,绺绺青烟。每经过一个小屯子,小孩们追着我们的汽车招手。户户人家门上都贴上过年的红对联。老黄牛、小牛仔,在野地里吃草,猪群、羊群也不时出现。一望无际的大山,长满柞树。这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江山。我面对此情此景,忽然记起流亡三部曲的歌词:锦绣的河山怎能让敌骑践踏,祖先的遗产怎能在我们手里葬送。

到了桓仁城后,我们住在一家客栈里,高区长在晚间和我们谈起这里的情况。他是一位荣军,以前在山东鲁中四纵队工作,来东北后,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他见到我们部队人员特别亲切,所以安排我们住在这客栈。

二月九日

晨九时自桓仁出发,下午三时到宽甸。道路比昨天更难走,经过两座大山的盘山道,刚刚下山,有一处石棉矿,停车休息,矿工们热情地叫我们进屋取暖。矿上的管理人员中有几位也是荣军,是四纵四十二军下来的,见了我们格外亲切。

当知道我们是铁道兵团的时,便说在门口站岗的警卫也是铁道兵团来的。我走到门口,见这位同志。他说他是四支队的,去年九月从石家庄复员回来的,家住山下屯子里。我说我们是铁道兵团政治部的,要去抗美援朝。1946年我北上牡丹江前曾在宽甸住了一天多,当年我们住在伪满时的兴农合作社的红房子,现在已改成宽甸县粮库。

二月十一日于朝鲜南坪里

昨天在宽甸,下午4时出发,夜里渡过鸭绿江,汽车驶上临时架设的浮桥,摇摇晃晃,幸有专人领路,司机技术很好,总算平安过去了。过江后进入了崇山峻岭上的盘山道,道路很窄,又修建在悬崖绝壁上,凭着微弱月光,可以看见峭壁下面就是滚滚江水,使人提心吊胆。好在我们的司机同志可谓是轻车熟路了,他们已往返走过多次了。车子平安驶过这段险路,博得人们的称赞声。

师宣传科长邢桂经同志说:“抗美援朝胜利后,应给司机同志立大功!”别的同志说:“应该的,这些司机同志连夜不休息,为了防空又不能开大灯,集中精力注视前方,如若打盹,可就危险了。”九时以后,冷得很,脚冻麻木了,喘出的气,就在眉毛上结了冰。迎面风冻得脸腮火辣辣地痛,虽然困了,也不敢打盹,怕甩下车去。

天快亮时,我们住下了,房东老大爷和我们用汉字交谈。他解放前没有自己的土地,解放后分了3000坪田,其中有500坪水田。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参加人民军,他对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十分友好,这里敌人没来过。吃饭时,房东送些朝鲜咸菜给我们吃。我们给钱了,他再三谢绝,没法子只好把钱放在孩子手里。

二月十三日 平安南道介川郡东南面童安里

今天下午二时许,我们遇上了敌人飞机用机枪疯狂扫射。敌人四架飞机轮番在我们住的村子上空用机枪扫射、投弹轰炸,东面三里外的小村庄燃起熊熊大火。我们来不及进附近的防空洞,就地在屋内卧倒。

我从窗缝向外看,一架飞机在中间扫射,三架在四周巡视。大约轮番扫射30分钟,飞机飞走了。我到被炸毁的房屋处看,大火还在燃烧,房屋倒蹋,老乡在向外抢搬东西,一头黄牛被烧焦了,肚皮外流出一堆肠子。这只牛死在一个碾子旁边,一群老乡用绳子向外拉,这说明黄牛正在拉碾子。

又转到后面,见三个老乡在绑草袋子。我到跟前一看,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倒在那里,一大堆肠子从肚子流出来,老乡要用草袋包起掩埋。我牢牢记住了这个血淋淋的场面,拍了几张照片。在公路边水沟里,有一具黑人尸体还躺在那里,沿路遗弃很多标有U、S、A字样的汽车,坦克、炮弹、罐头盒。这说明前不久这里发生过恶战。

当我在小屋里听到飞机轰炸扫射声,当炸弹震落的屋土打到身上时,恐惧抓住我的心,心想,这下完了。就在这时,身旁那位朝鲜老太太吓得嗷嗷直叫,全身趴在地下,她的那个小男孩看样子只有二岁,一动不动,不声不响地爬在她的身旁。刹那间,我觉得我应坚强镇静,安慰和鼓励她们。

当敌机又飞来时,我们都跑到附近的矿洞里待避。这个洞有300米长,里面堆放着老乡的家具,还有一些老太太、青年妇女、小孩子。大家都静静的坐着,飞机在天空吼叫,我们一点也不害怕,这个矿洞,机枪打不进,炸弹炸不透。

一转身,我发现最里边坐着的那位老妇人,就是刚才在小屋中和我一起被扫射的那位,我们相互看见后都笑了,翻译在身旁,沟通了我们谈话的内容。原来她家住在平壤,她的家产被敌人飞机轰炸成灰烬,于是她领着家人逃难到这里。

二月十四日 于巨兴里

经过一夜的步行军,到达叫巨兴里的山村。这是七〇部(一师)驻地。这是一条10多里长的山沟,沟两坡散落一些房屋。这里是防空袭的好地方。文工团的三位同志在这里住了二个月,搜集了很多生动英模事迹。

二月十五日

又是一夜步行军,住进这条山沟,这里是阳德郡温泉面顺于里三溪洞。又是一条10多里长的山沟,沟两坡散住着老乡。

二月十六日,参加了师政治部部务会议,这次会议是贯彻兵团政治工作会议决议。有人回北京,给报社留京同志写了信。根据我的观察,北朝鲜山洞很多,组织一个小型印刷所到前方出报完全可以。我把意见给崔田民政委和陈力付主任发去一个电报。

我们工作组开了小组会,把我们碰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防空、防特、军民关系,是应重视的三个问题,我负责整理防空问题的材料。

这里积雪已经有一尺多深了,在阳坡,溶化了一些,露出黄色的泥土和黑色的岩石。道路上雪化了后又结成冰,穿着皮鞋走路非常困难,不小心就摔跤。

早晨起来,又飘起了大雪,天空、田野、房屋,像盖上了白色的幔帐,白光刺眼。北风呼啸,松林喳喳作响,空中仍有敌机的吼叫。我们的房东妇女,穿着很单薄的破衣服,在风雪中顶水给我们做饭,小孩子的衣服更是破乱不堪,冻得直流鼻涕,这是战争给朝鲜人民造成的灾难,我默默的想着这些苦难的人民,想着我应该如何做好工作。

0 阅读:0

晚上回忆这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