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健委健教中心提示:清明节气养生手册

潇湘名医 2024-04-05 19:00:33

(通讯员:曹仲辉)4月5日迎来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在这个充满传统文化气息节日里,人们不仅要祭奠祖先,还要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魅力,在养生方面,更讲究与自然同气相求,在起居、饮食等方面,均有着不同的养生注意要点。在此,省卫健委健教中心给您温馨提示。

一、清明疾病防治:

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让人打不起精神,这也就给了很多疾病乘虚而入的机会。以下几类疾病是高发疾病,大家要格外留心:

1、呼吸道疾病

清明节前后,乍暖还寒的多变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呼吸道疾病会高发。

2、过敏性疾病

清明节前后是花粉传播期,人体吸收了在空中飘浮的花粉,就容易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以及全身发痒等过敏等疾病。

外出时,在草丛、树林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不要逗留太久,回到家后要应及时洗脸、洗手。另外,中午日晒最强,花粉的释放量最多,对花粉过敏的人最好不要外出。

3、风湿类疾病

“清明时节雨纷纷”,潮湿多雨的天气,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更容易找上门,也更容易复发。

二、养生调理

1.起居调养

清明节气,天地阳气正值生发阶段,气温开始转热,但阴气没有彻底褪去,气候呈现多变、潮湿、早晚温差大等特点,在起居上,可以适当晚睡早起,起床后,不妨来点舒适的晨练,有助于增强身体机能,抵抗疾病。此外,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合理加减衣物,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不要急于将厚衣物收起来。

2.饮食调养

中医中,肝气最旺之际正是在清明之时,此时肝气如果过旺,容易损伤脾胃,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因此,在饮食调养上,更要讲究养肝疏肝,对于发物如海虾、羊肉、公鸡等,要少吃或忌吃,以防诱发肝火。另外,在南方由于气候潮湿,容易让人犯“春困”,饮食上甜腻食物要少吃,容易助湿,加重“春困”现象。

平日可以多吃新鲜蔬果,应季蔬菜如芹菜、木耳、香椿、荠菜等,是不错的选择,平日还可以泡上一些清火舒肝的花茶加以调养,如菊花茶、玫瑰花茶、蒲公英茶等;

在清明时节,民间还有吃青的食物的风俗,比如青团、蒸制蒿饼等,清明的艾草鲜嫩清香,不仅能促进食欲,还可以帮助人体升阳,抵抗外邪,对于这类食物,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食用,但也要注意适度,尤其是胃肠功能不好的人,要慎重。

3.运动调养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此时万物生长,正是阳气生发时机,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有助于提升自身阳气,年轻人可以选择打球、练拳、跑步或是做体操等运动,老年人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可以选择太极拳、五禽戏或是八段锦等强度小,同时兼具养生功效的运动方式。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不要做强度较大的活动。

4.情志调养

清明时节,要避免心理失衡,缅怀先人时,注意避免过度悲伤,节制哀思,保持平和、舒缓的心境,保持精神愉快、胸怀开畅,这是适应春季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日常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亲近自然,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