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牺牲前夜,毛主席发来一封急电,彭德怀若服从悲剧不会上演

史海任我行 2024-03-23 13:53:07

每年的10月24日,对于依旧挂念伟人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毛岸英的诞辰纪念日。

倏忽间,距离朝鲜战争的硝烟散去已经七十年了,而年轻的毛岸英也已经逝去七十三年,这是一件让人无比痛惜的旧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尽管伟人有过好些个孩子,但在身边平安长大的不多,毛岸英可以说是他器重的一个,可他依旧早早辞别了自己的父亲.....而对于毛岸英的牺牲,历来就有很多说法,今天不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

一位“翻译”的朝鲜行

作家武立金曾记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当年部队启程前往朝鲜的时候,东北军区组织部副部长任荣带着三个人一起乘坐吉普车出发,其中有他的秘书、警卫员以及一位俄语翻译。

这个翻译是上级新派来的,任荣并不熟悉,所以一路上和他交流颇多,然后任荣就得知对方刚新婚不久便来参军了,这让他大为惊讶,并笑着问:“新娘子能愿意吗?”

那位翻译同志回答地很干脆:“可支持了。”

紧接着,任荣又问起了翻译的生平过往,只听对方说:“我的经历很复杂。小时候要过饭,后来在苏联留学,参加过苏德战争。回国后当过农民、当过工人、还当过工厂的副书记。”

任荣听着,眼睛里逐渐露出惊讶与疑惑的神色,他问:“你们当翻译的不应该坐机关吗?怎么当农民去了?”

翻译员回复说:“是父亲让我去的。”

此时的任荣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颇为惊异地问:“你是毛主席的儿子?”翻译这才点了点头,承认了自己就是毛岸英。

通过这短短的对话其实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其中就有毛岸英的生平历程。

当年杨开慧遇难后,毛岸英三兄弟被接回老家由外婆看护,而后有人来接他们去上海,并将兄弟三人寄养在一座地下党创办的托儿所。

可好景不长,由于托儿所被强制关闭,再加上委托人离开了上海,毛岸英三兄弟最终流落街头。

三兄弟在上海吃了不少苦,其中毛岸英落下了胃病,毛岸青被无良警官打成了脑震荡,而毛岸龙从此下落不明,也有一说是发烧病死了。

很久之后,地下党才把他们两兄弟找了回来,并在张学良的帮助下送到了苏联,继续寄养在国际儿童院。那以后,毛岸英就一直在苏联生活和学习。

毛岸英不仅在苏联读了大学,也正像他说的那样参加了苏德战争。可不要以为毛岸英就是在战争中做些后勤或者书面工作,事实上他曾跟随白俄罗斯红军的一支装甲营参加柏林战役,真正经历了战火洗礼。

也正因如此,战争结束以后斯大林还亲自接见了毛岸英,并送给他一把手枪。在那之后,毛岸英就回到了国内。

正如毛岸英所说,毛主席并没有因为儿子流落在外多年而对他有所偏爱,不仅让他要穿布衣布鞋,吃集体食堂,还要让他到农村里干农活、挑大粪,并称之为上“农村大学”。

等到心性磨得差不多了,毛主席才给了儿子一个正式的工作任务,让他参与农村土改。

建国后不久,毛岸英在北京成亲了,新娘子是一位烈士后代,名叫刘思齐,他们是在延安认识并相恋的。

其实在和任荣的对话中毛岸英撒谎了,刘思齐从未明确表示过对他参军的支持,因为毛岸英根本就没明说过,他只是说自己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

也就是在临别的时候,毛岸英才问了刘思齐一句:“你听说过朝鲜吗?”但刘思齐并没有过多在意这句话,只当毛岸英是随口提说的。

关于毛岸英参军上战场的事情,他的丈母娘张文秋是知道的,毛岸英曾在出发前去看望过她,并嘱咐岳母替自己照顾弟弟毛岸青。

另外,毛岸英自己的手表送去修了,所以他还问张文秋借了一块手表。而正是这块手表,在后来的故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前线竟成他的遗愿

作为彭德怀口中的“第一个志愿兵”,毛岸英是最先抵达朝鲜的那一批战士,而他在战场上的工作就是担任志司的俄语翻译和秘书。

当时,志愿军司令部就在大榆洞,这里本是一片荒山野岭,只有一个日占时期留下的矿洞,而司令部的办公室就在矿井入口的台阶上。

另外,志愿军司令部距离前线并不远,只有几十公里的路程,这也是彭老总一贯的作风,他不喜欢离前线太远。

可这样的布置当然也是存在风险的,因为敌人的空中力量很强大,他们的侦察机时不时地就会出现在大榆洞附近。

根据战士们的经验,每当美军的侦察机飞过,那大概率第二天就会有美军的轰炸机来光顾,所以志司也安排了相应的力量承担防空警戒任务,但也仅此而已。

总之,志司上下对于近在咫尺的危险并没有过分地在意,这并不奇怪,因为战争本来就是在冒险。

于是在志司内部,所有人都是在按部就班的工作,每天都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毛岸英也是一样的。既然是翻译,每当志愿军抓到俘虏的时候,就会用到毛岸英。

有一次,我军抓到了韩军军营里的一个美国顾问,而对方一开始什么都不愿意说,还是毛岸英一边关心他的伤势一边给他散烟,这才让对方开了口。

彭老总对此大为高兴,还特意让人将这件事刊登在了《志司通报》上,让各军司令部学习。

在工作之余,毛岸英也会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读书,他在路过沈阳的时候买了不少书,于是一到闲暇时刻就泡在书堆里。除此之外,毛岸英最常做的休闲活动就是陪彭老总下棋。

彭老总的棋艺并不高明,所以在和大家下棋的时候总是要靠悔棋来翻盘,大家对此都是一笑了之,唯有毛岸英好像不甚通“世故”,总是不肯这样。

后来,成普就提醒他:“下棋是彭老总的放松方式,他只有心情愉快了才能思路畅通,也就能把作战方案考虑地更周到,我们的胜算也才会更大。”毛岸英这才明白过来,于是便在后面的对弈中不吝让棋,这让彭老总颇为开心。

对毛岸英来说,他并不满足于在志司的工作,还想要更进一步到基层去历练一下。

可他也清楚,彭老总能答应让他参军已经是勉为其难了,如今要上前线,怕是要费一番口舌。于是,毛岸英就联系上了三十八军的军长梁兴初,希望由他出面说和。

不过,由于梁兴初没有按照计划向熙川发起进攻,致使韩军第八师逃脱,犯了“贻误军机”之罪,正挨彭老总的批评呢。

彭老总当面说:“梁大牙,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这让梁兴初的脸上有些挂不住,心里也很烦闷,然后他就遇到了毛岸英。毛岸英先是安慰他说:“彭老总是信任你的,也信任三十八军,这次没打好,下次打好就是了。”

梁兴初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而当毛岸英提出要去前线的时候,他就回复说:“我没问题,只要彭老总放你,我就要你。你什么时候来,我随时接收!”

梁兴初确实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所以当不久后他打了胜仗,第一时间就在考虑毛岸英的事情,然而那时却没什么意义了,因为毛岸英已经牺牲了。

最不忍的时刻

事情发生在11月25日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战士们本来还在矿洞里学唱歌,突然就听到洞外传来了三声枪响,那是约定好的“空袭警报”。

说着,大洞口的哨位就打来电话,说:“敌机三架,袭击我大田部机关驻地!”大田部就是志愿军司令部的代号,看起来敌人的目标十分明确。

其实这件事是有苗头的,美军飞机在一天前就已经来过大榆洞方向了,并在盘旋过后两次丢下炸弹,其中一发把山坡上的变电所给炸了。

而不等大家喘口气,傍晚的时候又飞来一架野马式侦察机,而它在高空盘旋了好一阵才飞走。

此时,负责管理志司后勤和防空的洪学智起了疑心,他问:“既然轰炸机已经来过了,侦察机怎么又来了?”

根据经验,洪学智判断这件事里面有蹊跷,同时他还想到了毛主席不久前发来的电报:“你们现在的位置不好,指挥所应速建坚固的防空洞。请你们充分注意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

心知事情可能有些严重的洪学智就找到了邓华,并说:“老伙计,我觉得不对劲,明天敌机肯定来炸大榆洞,研究一下防空吧!”

邓华于是说:“那你去叫老总吧。”

于是洪学智又找到了彭德怀,并说:“老总啊,敌机今天来过了,明天可能要来轰炸,我们去研究一下防空问题吧。”

然而,彭老总向来对“躲飞机”三个字十分敏感,他当即表示:“我不怕美国人的飞机,我不躲,也不去开会。”

一听这话,洪学智知道自己是劝不动老总的,他们只好自行开会决定。会开完了,志司方面发出通知:“明天天亮以前吃完饭,天亮以后不许冒烟,一律进防空洞,疏散隐蔽!”

到了第二天下午,也就是战士们唱歌的时候,敌机果然来了。一共三架飞机就好像知道位置似的飞到了志司所在地上空,然后丢下一堆凝固汽油弹,大火一瞬间就吞没了原本的办公室。

等到敌机飞走后,战士们当即冲上去救火和抢救文件、地图。就在这时,志司的一位指导员冲过来说:“情况有变,不要再抢文件了,房子里还有两位同志呢,先救他们要紧!”

而就在众人向着废墟跑去的时候,那位指导员再次喊起来:“同志们,救人,救人第一!这是101首长的指示!”101就是彭老总的代号,这显然意味着废墟里的两个人很重要。

于是众人开始在废墟里拼命扒拉,当时火焰还没有熄灭,所以很多人的眉毛、睫毛都被烧没了,就连衣服也起火了,好些人都被烧伤。

随后,看起来焦虑不安的指导员也冲了进来,他喊着:“同志们,动作要快。死活也得把人找到,必须找到!”

听见这句,大家的动作更为迅疾了,而在好一番搜寻后,终于有人喊:“这里有人!”

紧接着又是一句:“这里也有一个!”说着,大家把两个人从废墟里刨了出来,只是这两个人都已经被烧焦了,连是谁都看不清楚。

当大家把两个事实上已经是遗体的同志背出来后,彭老总和卫生队第一时间冲了上来。不等卫生队做完检查,彭老总就急切地问:“怎么样?”

卫生员眼含热泪,哽咽着说:“101,已经.....”

彭老总似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他喊道:“抢救,继续抢救!”

可卫生员终究是说:“已经救不过来了......”直到此时,彭老总才强忍着悲痛说出一句:“同志们辛苦了,大家回去吧。”说完,他就步伐沉重地走了回去。

事后,众人终于明白了彭老总的举动为什么那么反常,原来两个牺牲的战士一个是机要参谋高瑞欣,另一个就是俄语翻译毛岸英,这两个人在轰炸到来前回到办公室抢救地图,结果再也没有出来。

由于人被烧成了焦炭,战士们还是靠着毛岸英手腕戴的那只表才分辨出了他的身份。

真相大白后,众人的心情都变得很是复杂,但没有人会比彭老总更为悲痛,他当天下午就在写报告,而仅仅一百个字的报告他却写了一个多小时。

电报被首先送到了周总理的办公桌上,而他在看完以后也是大为震惊,考虑到主席这几天身体不好,周总理决定把事情先压下来。

直到一个多月后的一个礼拜天,得知主席近日情绪不错,周总理才托叶子龙给毛主席送去一封信。

不等看信,毛主席见到叶子龙的第一句就是:“子龙,我正要找你呢!把岸英调回来吧,你看他把材料写成这个样子,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就是在这一刹那间,叶子龙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了,他的泪水刷地一下就涌出来了,一旁的李讷母亲也哽咽地对毛主席说:“主席,你一定要挺住。”

毛主席感受到了氛围的诡异,他的表情当即沉重起来,随即接过了信件。让人意外地是,毛主席在知道真相后表现地很平静,平静到让人担忧,他抽着烟静静地坐了很久。

直到第二支烟抽完了,在一声催人泪下的叹息中,毛主席才终于说了一句:“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而停顿片刻,毛主席又说了一句:“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毛主席知道了真相,而他以强大的毅力担下了痛苦,但他却不愿这件事伤害到刘思齐,于是吩咐不许告诉她。

正因如此,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刘思齐才知道了毛岸英牺牲的事情,这对她的打击非常大。

而等到1959年,刘思齐亲自去了一趟大榆洞,亲自为毛岸英扫墓,了却心结的她才终于走出阴影,她也在毛主席的支持下走向了新的生活。

现如今,在上海的毛泽东旧居陈列馆还放着一抔从毛岸英牺牲地带回的泥土,寄托着人们对他的缅怀。

结语

从入朝到牺牲,毛岸英仅仅在战场上待了一个月的时间,而距离他结婚才过去一年,距离他与父亲重逢才过去五年。

命运就是如此残酷,让一辈子都在经历离别之苦的毛主席在晚年还要再经历一次丧子之痛。尽管毛主席在人前表现地那么平静,但谁又知道他心里是怎样的痛苦,想来怎么能让人不难受。

此时就不免让人期待,要是彭老总当年更小心一些、要是我们的队伍安全意识再强一些、要是毛岸英当时不要去抢救那些文件,事情或许就会不一样吧。

77 阅读:37045
评论列表
  • 2024-04-04 22:07

    向毛岸英和所有的抗美援朝烈士英雄们致敬!!!

  • 真胜 26
    2024-04-04 16:54

    整天瞎抄别人的文图,有意思吗?除非你身临其境,否则没有真正的说服力。

  • 2024-04-10 15:24

    致敬英雄

  • 2024-04-17 22:51

    彭总真英雄。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