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入沙工程有多牛?斥资9亿将黄河水引入沙漠,内蒙古出现奇观

科学怂哥 2024-05-20 20:19:15

花费9个亿开展引黄入沙工程,没想到让内蒙古的沙漠出现奇迹般的变化。那黄河水是如何引入沙漠的,内蒙古发生了什么奇迹呢?

杭锦旗水沙灾害

这个引黄入沙工程,位于内蒙古的杭锦旗地区,说起这个地区也是十分让人矛盾,它是全黄河流域流经里程最长的一个旗县,流经长度为249公里,每年黄河过境水量约310亿立方米。按理来说,这里应该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宜居地区,然而总面积不过才1.89万平方公里的杭锦旗地区,不仅要忍受风沙肆虐,还要面临凌灾,即凌汛。

其实是因为黄河流域的南北相隔了10个纬度,气候差异比较大,就比如宁夏至内蒙古河段、河南至山东河段,都是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每年的冬季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冰封,所以在每年封冻前和解冻后都会出现流冰。

其中杭锦旗地区每年会经历120天淩期,一旦这些流冰在急坡变缓处不断堆积堵塞,就会导致水位抬高引发洪水,就比如在1951年-2011年间,宁蒙河段就曾出现凌情346次,造成凌灾88次,每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000万元。

然而在杭锦旗的中部地区,却被库布齐沙漠东西贯穿,这也就导致了明明是同一个地区,却能同时出现沙害和水害,每年还要花费千万元对堤坝进行加固,并进行沙漠绿化等工程。那杭锦旗是如何解决“沙害”和“水害”的呢?

引黄入沙工程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引黄入沙工程了,我国解决凌汛灾害的措施主要分四种,分别是防、蓄、分、排四种,而杭锦旗地区选择的解决方式是“分”,也就是在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通过干渠引入到库布齐沙漠低洼处,减轻大堤的压力,在改善沙漠环境的同时也能减轻黄河凌汛灾害,建设的两期工程分别花费了3.6亿和8.7亿元。

因此在每年的三月份我们就会看到,黄河水中掺杂着大大小小的冰块流向库布齐沙漠,而像黑龙江那些本身纬度偏高的地区,则是选择“排”,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会选择人工爆破漠河炸毁冰盖,顺利让冰下排,这些方式也成功解决了当地的凌汛灾害。

如今的杭锦旗地区自2010通水至今,已经进行了十几次的引水工程,总引水量达4.9亿立方米,让库布齐沙漠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近10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湿地。

当地居民还将这些水域作为水产养殖基地,养殖了草鱼、鲤鱼等黄河生态鱼,还有南美白对虾以及螃蟹等水产,年产500吨,每亩增收8400-9800元,并且考虑到沙漠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如果只灌不排很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所以“引黄入沙”工程在灌溉之后,还会将水排入黄河,真正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水循环格局。

0 阅读:1

科学怂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