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遇袭后不久,俄方找到新线索,英方一声警告,有人发现端倪

排头聚焦 2024-03-29 18:07:43

近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音乐厅遭遇恐怖袭击,导致数百人死亡,引发各方震动。随着调查的深入,这场“精心策划”的恐怖袭击的真相,也在逐渐浮出水面,那么俄罗斯会如何回应?是否与乌克兰甚至西方国家有关系呢?

俄方发现新线索,普京雷霆发声

据环球网报道,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周边的克拉斯诺戥尔斯克市,一场针对无辜民众的恐怖袭击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根据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夜幕刚刚降临,数名恐怖分子穿着迷彩服闯入音乐厅后,一边向在场的观众进行无差别射击,一边向舞台附近投掷燃烧弹,所有人乱成一团,场面非常惨烈。

莫斯科音乐厅遭遇恐怖袭击

两位目击者娜塔莉亚和她的丈夫罗曼在尝试逃离时,亲眼目睹了这场恐怖袭击。他们回忆道,剧烈的枪声震耳欲聋,一些人被吓得跌倒在地上,大厅中烟雾弥漫,使得逃生更为困难,现场民众为了躲避射击,只能躺在地面上爬出去

另外,中国留学生李曼也在附近,目睹了事发现场的混乱场面。事发时,道路交通拥堵,爆炸声和警报声此起彼伏,让原本平静的夜晚骤变成了人们噩梦。一位俄罗斯大妈嘴里一直嘟囔着:太可怕了。

事发后,俄方在现场找到四件战术背心、500多发子弹和28个弹夹以及两只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更重要的是,一位俄罗斯军事记者透露,根据调查发现,本月7号一名嫌疑人曾来现场踩点,不难看出,这场恐怖袭击预谋已久。

现场火光冲天

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第一时间表示,这不是一场单纯恐怖袭击,而是精心设计且有预谋的暴行,背后的组织者以及幕后策划者将受到严惩,不管这些人身处何方。

幕后主谋是谁?乌克兰否认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于这起暴行予以了强烈谴责。不仅包括中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委内瑞拉、古巴等国家,联合国安理会也发表了声明,表达了对事件的极度憎恶,并要求追究所有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次袭击的幕后主谋,目前众说纷纭。虽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经宣布对此负责,但俄罗斯却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一方面,袭击者在实施恐怖袭击后曾试图驾车逃往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边境,并试图入境乌克兰,但最终在俄罗斯的布良斯克州被捕。因此俄方认为,袭击者与乌克兰方面存在联系。

4名嫌疑人审讯现场

另一方面,虽然袭击者口口声声表示自己被人雇用,但从被捕现场的表现接受审讯时的表现来看,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视频显示,一名袭击者被关在玻璃笼里,另一名右耳部位缠着绷带。而且如此级别的恐怖袭击,单凭几个普通人恐怕很难做到。还有关键的一点,从袭击者逃亡过程中犯下的错误来看,不像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恐怖分子。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次袭击很可能是由多个团伙共同策划和准备的。一个团伙负责运输武器,另一个团伙负责隐藏武器并提供给行动者,还有一个团伙负责提供车辆、住所和必要的经费。根据俄方调查发现的细节暗示,这场恐怖袭击不仅仅涉及乌克兰方面,西方情报机构也可能参与其中。

面对这一指控,遭到乌克兰方面的强烈反驳。乌克兰认为,这是“蓄意挑衅”,目的为了在俄罗斯社会内煽动反乌情绪。同时,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坚称“乌克兰与该事件毫无关系”,试图从国际舆论中洗清乌克兰的嫌疑。

犯罪嫌疑人被抓

美英两如坐针毡,发出警告

然而,波多利亚克话音刚落,美国和英国急忙出面帮乌克兰解释。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声称,事发前,白宫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并向在俄罗斯生活的美国公民发出了“恐怖袭击”的警告,没有迹象表明这件事情与乌克兰有关。

与此同时,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表示,这是俄方放出的烟雾弹,目的就是为了加大对乌克兰的打击力度。亨特还警告称,这是一场可怕的悲剧,“伊斯兰国”再次露面,各国应保持警惕。显而易见,在美英看来,此次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就是“伊斯兰国”。正所谓,清者自清,调查还没有结果,美英如此急着帮乌克兰辩解,不由得让人怀疑其中的猫腻。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袭击显然是经过了周密策划,目的在于破坏俄罗斯的国内稳定。首先,一般来说,在大规模公共活动期间,俄罗斯的安全措施通常会被加强,因而这些时期袭击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因此,袭击者选择在选举后的一周内发动袭击,正处于安保措施调整和民众警觉性可能下降的窗口期,这无疑增加了袭击的突然性和破坏力。

其次,袭击者选择莫斯科郊外的音乐厅、音乐会作为袭击目标,不仅因为这些场所可能的安保措施相对薄弱,更因为这样的地点通常会聚集大量平民,袭击的心理影响和社会反响也会相应放大。

尽管近十年来俄罗斯的国内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但此次恐怖袭击的发生无疑揭示了俄罗斯在安全防范体系中仍然存在的漏洞。值得注意的是,此事发生在普京高票连任之后,无疑对俄罗斯社会安全敲响了警钟。

2 阅读:1454

排头聚焦

简介:关注时事,聚焦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