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宣称“以柔道”治天下,但为集权也杀了至少三个功臣

史海撷英 2024-03-29 09:18:53

“什么是柔道”?它在本文中不是格斗术中的柔道,而是一种治国理念,是光武帝刘秀能够缔造出“光武中兴”这一盛世所不断奉行的原则和策略。对于这么一个以儒治国的开国之君来说,他的“柔道”既“儒道”,柔儒本一体,柔道是刘秀以儒治国的具现化。“柔道”一说还是刘秀称帝后,回乡看望父老乡亲时提出,《后汉书》中载:“冬十月辛巳,废皇后郭氏为中山太后,立贵人阴氏为皇后。进右翊公辅为中山王,食常山郡。其余九国公,皆即旧封进爵为王。甲申,幸章陵。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乃悉为舂陵宗室起祠堂。有五凤凰见于颍川之郏县。”纵观刘秀的一生,这也是刘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他把“柔道”之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修身以聚民心、平天下

王莽末年,起义四起,战乱频发,各自为王。刘秀在战争中目睹士兵抢劫百姓,肆意屠戮,对百姓的遭遇非常痛心,奈何当时的自己屈居人下,没有个人武装力量。直到刘秀以更始政权大司马的身份前往河北安定人心,才迎来了发展机会。刘秀刚到河北时,地方上各自为政,没人听他命令。但他宽以待人,一路考察民情,惩治贪官恶霸,并且平反大量冤狱,废除因王莽改制带来的苛政,恢复生产。刘秀的民声因此很快传开,沿途的乡绅百姓送礼送美女,但刘秀以身作则,对于乡绅好意委婉拒绝,奴婢送回家和家人团聚,刘秀的这些举措为他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也让刘秀聚集了一大批豪杰加入他的起义队伍。

在平定天下之时,更是以宽容、柔软的办法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取洛阳之时,洛阳城池坚固,强攻不是最好的方法,刘秀就想着劝降。但是好巧不巧,统兵的朱鲔正是当年下套杀害自己兄长的主谋之一。在降与不降上,朱鲔就犹豫了,生怕投降之后,刘秀和他算总账,“朱鲔等坚守不肯下。帝以彭尝为鲔校尉,令往说之。鲔在城上,彭在城下,相劳苦欢语如平生。彭因曰:‘彭往者得执鞭侍从,蒙荐举拔擢,常思有以报恩。今赤眉已得长安,更始为三王所反,皇帝受命,平定燕、赵,尽有幽、冀之地,百姓归心,贤俊云集,亲率大兵,来攻洛阳。天下之事,逝其去矣。公虽婴城固守,将何待乎?’鲔曰:‘大司徒被害时,鲔与其谋,又谏更始无遣萧王北伐,诚自知罪深。’彭还,具言于帝。帝曰:‘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彭复往告鲔,鲔从城上下索曰:‘必信,可乘此上。’彭趣索欲上。鲔见其诚,即许降。后五日,鲔将轻骑诣彭。顾敕诸部将曰:‘坚守待我。我若不还,诸君径将大兵上轘辕,归郾王。’乃面缚,与彭俱诣河阳。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复令彭夜送鲔归城。明旦,悉其众出降,拜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在攻下邯郸之时,刘秀消灭了争夺帝位路上的主要对手王郎,同时也缴获了一大批官吏同王郎的私自通信,一旦追查,会牵连一大批官员,从而导致局势不稳。“会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各遣其将吴汉、寇恂等将突骑来助击王郎,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光武因大飨士卒,遂东围巨鹿。王郎守将王饶坚守,月余不下。郎遣将倪宏、刘奉率数万人救巨鹿,光武逆战于南栾,斩首数千级。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

刘秀在对待收编军队上,也体现了他的宽厚之心和以身作则,尤其是在收编铜马起义军时。刘秀的军队对铜马军不信任,认为他们不易归心,铜马军担心得不到刘秀的信任而被害。基于这种情况,刘秀一方面继续封其渠帅为列侯统领铜马军,另一方面孤身来到铜马军营和统领一起训练将士,推心置腹。“秋,光武击铜马于鄡,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贼数挑战,光武坚营自守;有出卤掠者,辄击取之,绝其粮道。积月余日,贼食尽,夜遁去,追至馆陶,大破之。受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余众合,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归营勒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

刘秀

正是刘秀的“柔道”之法为他凝聚了人心,最后取得了天下。

以柔齐家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一句出自《后汉书》,当时还在长安求学的刘秀第一次见到了执金吾出行的盛大场面,加之对阴家小姐的爱慕,一时发出做官要做执金吾这样大排场的官,娶妻要娶像阴家小姐这种美女的感叹,后来阴丽华也确实成了他的发妻后面的第二任皇后。

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一任皇后?当时刘秀在河北担任抚慰大使,为了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不得不来一场政治联姻以巩固地位,与当地郡功曹的女儿郭圣通结婚,也就是后来的郭皇后。尽管郭圣通当上了皇后,刘秀却始终偏爱阴丽华,而且阴丽华和郭圣通身后也都有很多的支持者,形成了很大的党派之争。但是刘秀经过一番手腕之后,将两派分化成很多小党派,这样一来就不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了。终在建武十八年(42年),废郭立阴,改立之后,由于“帝待郭后恩礼无替,明帝即位,待阴、郭二家亦均”,加之阴后“雅性宽仁”,并未引起什么纠纷。更因为刘秀、阴丽华和刘庄用理性、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废后易储,也让东汉后来的三位废太子皆得以保全,甚至汉顺帝刘保被废太子后又重新登上帝位。

以柔治国

在对待开国功臣上,东汉是少有的功臣可以安享晚年的,不用像西汉之初担心兔死狗烹。建武十三年,刘秀大封功臣,封侯者就达到365人之多,为了不造成因封侯导致尾大不掉,对于这些开国功臣刘秀只给了丰厚的待遇,没有给实权。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中也只有邓禹、李通、贾复三人参与朝政,其他都为闲置人员,只是“以列侯奉朝请”。另一方面,大量启用文人,尤其是那些隐居山林,不愿意在王莽新朝为官者,刘秀认为这些人熟悉典章制度,懂得治理国家。于是多方寻求,名儒伏湛征为尚书,更是命人画像,全国寻找名士严子凌请他参政。刘秀这一招“退功臣而进文吏”,使得开国功臣远离了权力中心,故而东汉的开国功臣能够“保其福禄,终无诛遣者”。

在民政上,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刘秀“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在建武六年(30年),一次就裁撤了400多个县,把原来的十税一改为三十税一,以减轻民众的负担。在位期间先后七次下召赦免囚徒,即“见徒免为庶民”。他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另外,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提高了奴婢的地位。

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七年,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刘秀言:“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刘秀

从刘秀的一生可以知道,他靠柔道的推崇,广泛地获取了民心,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以柔道为指导思想,正确的处理了与外戚、功臣之间的关系,对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靠柔道夺取政权,巩固政权,以柔道治国,故有光武中兴之局面,王夫之对刘秀的柔道思想评论道:“乃微窥其所以制胜而荡平之者,岂有他哉?以静制动,以道制权,以谋制力,以缓制猝,以宽制猛而已。帝之言曰:‘吾治天下以柔道行之。’非徒治天下也,其取天下也,亦是而已矣。柔者非弱之谓也,反本自治,顺人心以不犯阴阳之忌也。孟子曰:‘行法以俟命。’光武其庶几乎!高帝之兴,群天下而起亡秦,竞智竞力,名义无所伉,人心无所惑也。光武则乘思汉之民心以兴,而玄也、盆子也、孺子婴也、永也、嘉也,俱为汉室之胄,未见其分之有所定也。苟有分义以相摇,则智力不足以相屈,故更始亡而故将犹挟以逞志。然则光武所以屈群策群力而独伸焉者,舍道其何以哉?天下方割裂而聚斗,而光武以道胜焉。即位未久,修郊庙,享宗祖,定制度,行爵赏,举伏湛,征卓茂,勉寇恂以绥河内,命冯毕使抚关中,一以从容镇静结已服之人心,而不迫于争战。然而桀骜强梁之徒,皆自困而瓦解。是则使高帝当之,未必其能耆定如此也。而光武之规模弘远矣。呜呼!使得天下者皆如高帝之兴,而无光武之大猷承之于后,则天下后世且疑汤、武之誓诰为虚文,而唯智力之可以起收四海。曹操何所惮而不为天子,石虎、朱温亦何能寒海内之心而不永戴之哉?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而宋太祖其次也。不无小疵,而大已醇矣。”

刘秀杀三功臣

时光如箭,两千年过去了,光武帝依然被人们尊称为开创者、先驱者。然而,在光武帝治国的长达二十三年的时间里,他不仅是柔道治国的代表,也是铁腕施政的实践者。其中,他的处决三位功臣的行为,深刻反映了“柔道治国”的背后是一种坚定的铁腕手段。

在光武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文化繁荣,这要归功于他的领导。光武帝的治国方略主要是“柔道”,这种“柔道”,就是通过诚信、宽容、理解来治理国家。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光武帝实现了长达二十三年的太平盛世。这种方法和手段也深深影响了之后的汉朝、唐朝等朝代。

然而,“柔道”治国不等于没有铁腕手段。光武帝的柔道中,包含着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和快速处置危机的能力。在光武帝的治下,处决功臣并不罕见,没有大肆杀戮过功臣,不等于没杀过功臣。至少有三个东汉的开国功臣,直接或者间接死于刘秀之手。

彭宠和刘秀,曾经皆为更始帝刘玄的臣子。彭宠为渔阳太守,而刘秀在更始元年以行大司马事的职务,受命镇抚河北州郡。当时,恰逢王朗在邯郸称帝,征召彭宠,以及上谷太守耿况手下的兵马。彭宠在吴汉的劝说下归附了刘秀。

彭宠

刘秀征伐王朗时,彭宠受任大将军之职,不但派吴汉、王梁等将率军支援刘秀,还担负起了汉初萧何的角色,在后方负责供应大军的军需补给。彭宠出兵、出钱、出粮支援刘秀,为刘秀平定河北立下大功。

彭宠功高,期望自然也高,但是刘秀并不信任彭宠。当彭宠拜见刘秀时,刘秀接见他的规格非常低。彭宠因此愤愤不平。而负责监察彭宠的幽州牧朱浮,也趁机在刘秀面前构陷彭宠。彭、朱两人由此结怨。

刘秀称帝之后,彭宠派去支援刘秀的吴汉、王梁都位列三公之位,却唯独不加封彭宠。刘秀想干什么呢?刘秀如果不具备一些特点,是做不了开国皇帝的。这一点从他的兄长刘縯被更始帝刘玄所杀之后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表面继续对刘玄示弱,“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细想一下这是一位很可怕的人物。

刘秀正是要借朱浮之手除掉彭宠。而在朱浮的多次构陷之下,刘秀下诏让彭宠入京,迫使彭宠心不自安,不得已起兵造反。最后,彭宠被自己的家奴所杀。“及即位,吴汉、王梁,宠之所遣,并为三公,而宠独无所加,愈怏怏不得志。叹曰:‘我功当为王;但尔者,陛下忘我邪?’是时,北州破散,而渔阳差完,有旧盐铁官,宠转以贸谷,积珍宝,益富强,朱浮与宠不相能,浮数谮构之。建武二年春,诏征宠,宠意浮卖己,上疏愿与浮俱征。又与吴汉、盖延等书,盛言浮枉状,固求同征。帝不许,益以自疑。而其妻素刚,不堪抑屈,固劝无受召。宠又与常所亲信吏计议,皆怀怨于浮,莫有劝行者。帝遣宠从弟子后兰卿喻之,宠因留子后兰卿,遂发兵反,拜署将帅,自将二万余人攻朱浮于蓟,分兵徇广阳、上谷、右北平。又自与耿况俱有重功,而恩赏并薄,数遣使要诱况。况不受,辄斩其使。秋,帝使游击将军邓隆救蓟。隆军潞南,浮军雍奴,遣吏奏状。帝读檄,怒谓使吏曰:‘营相去百里,其势岂可得相及?比若还,北军必败矣。’宠果盛兵临河以拒隆,又别发轻骑三千袭其后,大破隆军。浮远,遂不能救,引而去。明年春,宠遂拔右北平、上谷数县。遣使以美女缯彩赂遗匈奴,要结和亲。单于使左南将军七八千骑,往来为游兵以助宠。又南结张步及富平获索诸豪杰,皆与交质连衡。遂攻拔蓟城,自立为燕王。其妻数恶梦,又多见怪变,卜筮及望气者皆言兵当从中起。宠疑子后兰卿质汉归,故不信之,使将兵居外,无亲于中。五年春,宠斋,独在便室。苍头子密等三人因宠卧寐,共缚着床,告外吏云:‘大王斋禁,皆使吏休。’伪称宠命教,收缚奴婢,各置一处。又以宠命呼其妻。妻入,大惊。宠急呼曰:‘趣为诸将军办装。’于是两奴将妻入取宝物,留一奴守宠。宠谓守奴曰:‘若小儿,我素爱也,今为子密所迫劫耳。解我缚,当以女珠妻汝,家中财物皆与若。’小奴意欲解之,视户外,见子密听其语,遂不敢解。于是收金玉衣物,至宠所装之,被马六匹,使妻缝两缣囊。昏夜后,解宠手,令作记告城门将军云:‘今遣子密等至子后兰卿所,速开门出,勿稽留之。’书成,即斩宠及妻头,置囊中,便持记驰出城,因以诣阙。封为不义侯。明旦,閤门不开,官属逾墙而入,见宠尸,惊怖。其尚书韩立等共立宠子午为王,以子后兰卿为将军。国师韩利斩午首,诣征虏将军祭遵降。”而朱浮被彭宠击败后,只身跑回京城,做了刘秀的执金吾。这刘秀不会比他的先祖刘邦仁慈的。

彭宠之乱,导致河北大乱,三年多无法有效控制。而原本富庶的渔阳也变得满目疮痍。刘秀有残忍的一面,也有仁慈的一面,推测彭宠一事,对他的触动非常大,所以,在此之后,光武帝改变了杀功臣的方法。

刘秀

刘杨之死,最凸显刘秀的两面性。

刘秀先是得偿如愿地娶了日思夜想的阴丽华,可一转眼,他为了成就自己的功业,又娶了郭圣通,并册立郭圣通为皇后。而刘秀娶郭圣通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同真定王刘杨结盟。

刘杨是汉景帝刘启的七世孙,郭皇后的亲舅舅。在刘杨的帮助下,刘秀顺利消灭了王朗。刘秀继位之后,刘杨继续为真定王。

按照《后汉书》所载,刘杨制造谶语:“赤九之后,瘿扬为主。”刘杨有瘿病,即喉结两旁肿大。意思就是,刘秀之后,刘杨就是皇帝。这个谶语很可疑,因为刘秀最相信谶语,刘杨这么做,明摆着自己要找死。是不是真的是刘杨干的不好确定,但是,刘秀派耿纯、陈副、邓隆以此为由,杀了刘杨、其弟刘让、其从兄刘细。

史书云“帝怜扬、让谋未发,并封其子”,刘秀怜悯两人谋反的计划并没有实施就被杀了,于是就加封刘杨之子刘得为真定王。而实际上呢,因为刘秀趁机收了刘杨三兄弟手中的一万余兵马。再联想之后刘秀废后之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呀。

韩歆最初为更始政权的河内郡太守,与彭宠、耿况级别相当。在归附刘秀后,作为军师,跟随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征伐关中之地,后因功获封扶阳侯。东汉建立后,任尚书令,沛郡太守。

韩歆

建武十三年(37年),韩歆受命任大司徒之职。因为韩歆素来直言不讳,而刘秀也根本不能容忍。有一次,光武帝读隗嚣、公孙述的上书,说二人有才华。结果,韩歆直言:“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

其实,历史上被大臣骂为桀纣的君王很多,但是,大多数君王也就那么一听就算了。但是,刘秀认真了,大怒,直接将韩歆免职勒令归乡。“歆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帝犹不释,复遣使宣诏责之。”之后,又派使者送去一道诏书,继续责问韩歆。

在古代,如果在被免职归乡的途中,继续被皇帝下诏指责,就是赐自尽的意思。韩歆及其子韩婴接到责问诏书后,自刎而亡。“十五年春正月辛丑,大司徒韩歆免,自杀。”这件事引发了诸多人的不满,刘秀知道后也后悔不已,赐韩歆家族金钱、粮食,还以大司徒之礼安葬了韩歆。

刘秀并不惧杀戮。这里只是列举了三位比较典型的被刘秀所杀的功臣,刘秀实际上所杀之人,不止这些。而且,刘秀可以“阴柔”到让人恐惧。

《后汉书》记载:“沛太后郭氏薨,因诏郡县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有一种杀人之法叫“捧杀”,先纵容,时机到来之时,再杀。刘秀将这一方法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

刘秀

郭皇后一薨逝,刘秀立刻收网,大肆打压郭皇后所生诸子,手下的门客也悉数杀死。相比朱元璋而言,刘秀仁慈么?真不见得,只要是危及皇权稳定的,都不会手下留情的。

刘秀没有大肆屠杀功臣的原因

刘秀之所以没有大批杀戮包括云台二十八将在内的功臣,主要是刘秀的平衡术做得比较好。

刘秀手下的开国将领中,主要分为三派,一派是南阳郡的刘氏宗亲,另外一派是南阳、颍川两郡的南方将领,还有一派就是渔阳、上谷两郡的北方将领。再加上刘秀之后扶持的殷氏、窦氏外戚,还有马援等家族,很好的在各派之间建立了平衡。

特别是后期,刘秀非常倚仗外戚,这也为东汉之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而开国功臣们也都比较识趣,在四方平定之后,纷纷主动交出了兵权。刘秀则给予他们除了兵权之外的荣华富贵。

刘秀

同时,刘秀又实行“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政策,重用文臣。这跟宋朝的崇文抑武政策非常相似,也同样导致了东汉的武力逐步衰退。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初五日戊戌(57年3月29日)“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有司奏上尊庙曰世祖。”而144年前的同一天,也就是后元二年二月十四日丁卯​(前87年3月29日),“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于未央宫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六月庚午,尊孝武庙为世宗庙。”汉世祖和汉世宗,两个无论是名字、庙号还是谥号都只差一个字的两个大汉天子驾崩于同一日,不知这大汉王朝的两位武帝在九泉之下又会有什么感叹呢?

0 阅读:46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