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中国,耶伦发警告:美国企业破产,都是中方的责任

交锋新视野 2024-03-28 18:35:27

去年7月的访华未达预期,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拟下月再赴中国。在启程前,她接受了美国媒体的采访,并向中方“撂下狠话”。

耶伦“警告”中国

按照耶伦的描述,此次访华的议题是太阳能电池板和新能源汽车等问题,她指责中国对这些产业进行了巨额补贴,通过“不公平竞争手段”试图主导全球市场。

同时,耶伦还表达了对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销售价格过低的不满,认为这是破坏了美国本土企业,还称要在这次访华期间对中国“施压”,让中国作出调整。

可见,此次耶伦访华并非带着善意而来,她主要是为了找中国麻烦。

拿新能源电车补贴一事来说,随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巨变,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对传统汽车形成挑战,中国凭借新能源汽车在汽车产业中实现了快速发展。

【美国财务部长耶伦】

但美日欧的传统汽车制造商未能跟上这一变革,美国便将原因归结于背后有政府补贴,批评中国竞争手段不公平。

明眼人都知道,产业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但光靠补贴是不足以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能站在世界前列,是因为多年的研发投入和供应链建设的积累,而非仅仅依靠政府补贴。

假设美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被视为政府补贴的结果,美方是否会接受这种说法?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再退一万步来说,美国搞企业补贴,比中国更早更多,但美国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法案落地快两年了,根本没有掀起一点水花,仅凭这一点,就不能认定中国新能源汽车卖得既便宜又好,是因为补贴。

【中国新能源汽车】

此外,中国的商品卖得便宜,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国本就是世界工厂,由自身的资源禀赋所决定,这是中国的优势,出口商品便宜也是其他国家选择中国的一个理由,耶伦的说教完全站不住脚。

耶伦此次访华,想求中国三件事

其实,耶伦这么说不过是想给中国一个“下马威”,毕竟她登门是为了“求救”。

去年,耶伦访华之际,正值美国债务危机阶段,为了推销美债,耶伦不得不低下头请中国帮忙。

这次也是一样的,耶伦有求于中国,在美国选举年,美国拜登政府能否和中国保持稳定关系,避免重大争议,将有利于其连任。故而,耶伦两次访华间隔时间较短。

根据美国财政部高层透露的信息,耶伦此行有三大目的。

【美国债务危机】

第一,稳定中美关系,面对面会谈有助于双方“负责任地管理”两国关系,这也是中美领导人旧金山会晤达成的共识之一。

第二,耶伦希望与中国合作应对可能出现的全球性银行危机,特别是目前仍处在风暴中心的美国区域性银行危机,受高利率和商业地产困境的影响,区域性银行可能再次面临危机。

第二,中美在反洗钱方面的合作也是重点。虽然美方不太愿意公开讨论的一个话题是美国的国债问题,但美国的债务已经达到34万亿美元,政府还需要继续借债以维持运转。

为了借新债,必须提高利率,这也加剧了美国偿债能力的担忧。

但是,当前美国财政部用于延缓债务违约的资金,可能会在今年6月之前耗尽,比耶伦预期的还要早,这可能导致美国历史性的债务违约。

【美国打压中国漫画图】

因此,耶伦4月份的中国访问旨在向中国“借钱”,要么让中国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要么确保将把中国作为首批获得债务支付的国家之一。后者意味着,美国债务危机下,也会优先还中国的债。

这么做不是美国善心大发,而是为了表示美国有还债的能力。

但这么做也无济于事,我们不对耶伦访华抱有过高期待,一方面,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局面不会有所改变,最多只能是管控风险,中美经济全面协调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耶伦对华“警告”表明,美国乐于给中国找麻烦,让中国“退让”达到美国目的。

不过,从耶伦上一次访华空手而归,就能看出,中国并不会“退让”,指望中国让着美国是“天方夜谭”,中国不是慈善家,更不是任“美国拿捏的国家”,这一点还望美国能及早看开。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