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日记纪实:深夜汽车载运器材翻下悬崖,七位同志全部牺牲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05-19 09:40:16

铁血汽车兵

1950年11月,我铁道兵一师分批入朝,参加抢修被美帝飞机炸毁的铁路。其时,王学俭在铁道兵团政治部“人民铁军”报社担任主编。

铁道兵团政治部为深入了解入朝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抽调王学俭等四人组成工作组,入朝到一师连队作调查研究工作,以王继晖为组长。

四人于1951年2月1日从北京出发,到4月10日回到已入朝的兵团政治部机关,在连队、班、排整整住了二个月零十天,搜集了很多生动的英雄事迹和连队政治工作情况。王学俭逐天写日记,记录了他所耳闻目睹的这些感人场景:

二月十七日 于三溪洞

到一师宣传科访问,几位同志在炕上坐着写材料,有的在小圆桌上刻钢板,飞机在上空呼啸而过,大家不理睬它,镇静的工作着。

二月十八日 三溪洞

参加师政召开各团政委的汇报会,总起来看,目前部队的思想情况是:

1、对抗美援朝战争普遍有自豪和光荣感,工作积极认真,为争取战争的早日胜利某些个人家庭问题暂时压下不想。2、惧怕和讨厌敌人飞机。3、盼战争早日结束回国。4、在军民关系方面有强买,个别人不尊重朝鲜妇女,看不起朝鲜人民军。5、工程伤亡,空袭伤亡,减员现象严重。

我们随一团政委宋瑞章同志到一团驻地巨兴里。路上,月色明亮,白雪反光,行车不算困难,然而道路崎岖汽车颠簸,手表蒙子也颠掉了。

二月二十日 巨兴里

下午到宋政委处,研究连队工作问题,宋政委介绍了开展立功运动情况。本打算今天就到工程现场去,因车坏了改为明天去。借此机会,到汽车团二连,找到五班长李海朝和刘保谦二同志,谈了他们入朝以来的工作情况。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冒着敌机轰炸、扫射、彻夜行驶在北朝鲜的崇山峻岭中,有很多生动感人的英雄故事。

二月二十一日 巨兴里

日夜雨雪交加,向阳山坡雪已溶化,山洞积水汇集到江中,冰河开冻了。白天,在茅屋中整理一篇通讯,写了一首小诗,刘忠孚同志说:有感情,他要给配上曲子。

二月二十二日 巨兴里

上午濛濛细雨,忽然西方传来高射机关炮声,间断有炸弹声,这是我们守桥高炮和敌机交战。下午5时乘车去沸流江桥现场,但车刚开出沟外,江冰被山洪冲破,汽车过不去,只好步行了60里路,夜11时到达沸流江桥。二月十一日敌机8架把正桥炸坏,三孔桥梁蹋落,为了及进通车,在正桥西边修了便桥。

二月二十三日

白天在现场指挥所里待避了一天,敌机经常来上空骚扰,白天不能施工。上午抽空和张景兆同志到桥边看了一番,正桥被炸毁了,三孔桥梁已落地,桥墩被炸弹皮崩得满身麻子,三号墩已被炸掉半节。桥周围满布大小弹坑。

我正在设计拍照片的取景时,敌机嗡嗡地在天空出现了。我俩顺着布满弹坑的河北岸向东跑去,上面是峭壁,下面是江水,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峭壁岩石被炸落下来,弹皮、碎石布满小道。一些小松树也被削掉枝头,有的被连根炸出。

我们找到一个在峭壁根处的洞穴,底下是细沙,上面铺了些干草、树枝,有人在这呆过。我们在这里听着敌机投弹的爆炸声和我高炮的射击声,仰望天空,高炮炮弹爆炸后形成朵朵白花,敌机在高空划出道道白色线条,相互交插。

现场指挥所设在两间小茅屋里,土炕上设了一台电话机,它联系着现场各个部门和铁路局车站,已经是下午一点钟了。推开草袋门进来一位四十左右岁的军人,说是一分部的,要借电话用,从电话通话中我听出他是一分部的交通处长,要借我们一千个草袋子,连夜抢修一座公路桥,把待避在山洞里的一列车的伤病员运到后方去。

王团长找到材料处长问明情况后,决定借给他一千个草袋子。赵处长脸上露出笑容,他又要了新成川车站电话,问明那里存有草袋的情况,要他们明夜送到现场。

二月二十四日

早饭后,王继晖、乔恩川我们三人到成川一团政治处,牛长夫同志把立功运动总结和一份典型材料交给我,夜里观看了现场广播鼓动工作,我打算系统地在“人民铁军报”上介绍之。

二月二十五日

白天战士们都在防空洞里休息,我们身上生了虱子、跳蚤也多,我很难入睡,可战士们睡得很香,他们太累了。下午我找到二排长仇奉章、卫生员张杰、青年团员刘纪珂等同志,到他们拉走定时炸弹的现场拍照片。仇奉章领我详细地看了排除定时炸弹的地方和敌机轰炸的位置,因为光线不好,没能拍照。这些英雄事迹,十分感人,我在综合报导中一定写进去。

夜里到现场去,二排全体参加下木笼作业,大部分战士都下水了。江水冰凉刺骨,浸泡在里面的六班战士们说:“下水没啥了不起,前线的同志比我们更艰苦,修好桥,运上作战物资比什么都重要。”多好的同志呀!

二月二十六日

下午三时许,战士们刚从防空洞出来,有的在补衣服,有的在捉虱子。我到六班的房子里洗了头,这是入朝以来第一次洗头。刚和战士们谈论生活和学习时,敌机来了,在上空盘旋。我高炮开火了,天空散开一朵朵白烟,像花朵,敌机不敢低飞。突然一架敌机后屁股冒黑烟翅膀左右摇晃,这是被我高炮击中。

敌机在我指挥所、在桥边、在材料处的房子处投下炸弹,房子着火,桥头看守物资的一个战士负了伤,老乡的黄牛被炸死了。敌机走了,房东的小姑娘回来了,她叫李日玉,10岁。她看了我的日记本,我送她一个小本子。她告诉我,她原来有很多学习的本子,都被飞机炸没了。

晚间,王继晖同志召开小组会,拟定先开展四连的时事学习、文化学习、文娱活动。和袁付指导员商量,他也同意。

陈力付主任来信,他们已到达支石里,要求我们按原计划执行任务,注意防空。报社人员和印刷厂尚未到达。

二月二十七日

上午我背上照像机、手枪、书包、到村后的山岗上,一方面想找到高炮阵地和他们谈谈防空问题,另一方面是想拍下敌机轰炸时的照片。我漫步松林中,遇见一堆堆土丘,这是朝鲜人的坟墓,北风呼啸,松涛阵阵。

爬过几个山头,到了江边,这是一处绝险的峭壁,岩石矗立在江北岸。我站在峭壁上俯视,滚滚江水,巨大的冰块被冲击到江边,有些堆集重叠在一起,被冰块冲跨的木笼、大排架等工程材料,随流而下。

前几天,四连的同志们就在这里涉冰抢捞材料,我用力想着战士们和冰水博斗的情景。刚想拍几张大冰块的照片,正在取景之际,传来了飞机马达的吼叫声,抬头一看,七架B-29自东北飞来,未及拍照,就到灌木丛中隐避起来。敌机在桥上盘旋一周,我高炮发出密集弹雨,敌机周围布满了朵朵白色烟花,敌机不敢低飞,逃走了,没有望远镜头,没法拍下来。

晚间,研究了王继晖同志回政治部汇报材料的提纲。

二月二十八日

下午随六班到现场修便桥,拍下几张冰块冲走架桥木料的照片。回来时,我涉水过江,水很凉,脚冻麻木了,可战士们成夜在水里干活,艰苦呀!

我坐在炕上,用房东的小炕桌写日记。房东小姑娘在一边看着,她指手划脚的说着,意思是他爸爸活着时,常用这小桌写东西,李承晚的军队来了,把她爸爸打死了,这张桌子就没有人用了,我今天使用它,引起她的无限悲伤和愤恨。

三月一日

王继晖同志回来了,带来一个不幸消息,昨夜印刷厂的汽车在入朝的路上翻了,已牺牲二人、伤十余人。这是我没想到的。报纸出版受到巨大影响,编辑兼印刷厂长张健同志生死不明,我心情沉重,万分焦急,恨不得马上飞到出事地点看个明白,但做不到呀!张健,你应该活着,我知道你有好多话要对我说,你有一件重大心事,就是入党问题,支部委员会有些同志对你的出身历史不太了解,所以当前入党还难通过,我相信通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你的入党愿望定会实现的,但愿你还活着!

三月二日

去成川一团政治处,参加各连指导员有关连队政治思想工作汇报会。不能静下心听汇报,印刷厂翻车事故使我焦急不安。椐二连徐相同志讲,张健、杨建波同志均牺牲,我心如刀绞,牙床也急肿了。

张健同志1948年从东北军政大学分配到牡丹军区政治部“建军”报社,当时我是这个小报的负责人。四年来,我俩一起工作,—起生活,亲密无间,突然听到你牺牲的恶耗,我怎能不悲痛呢!

1946年,我们部队从胶东渡海到东北,在北上牡丹江的路上,在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剿匪战斗中,我的同学,同班战友包作霖同志战死了,我悲痛欲绝,今天,张健又不幸牺牲,而且是翻车事故摔死的,令人心疼。

张斌同志告诉我,二月二十九日,张健率领的汽车在他们那里住,张健告诉他入朝后印刷厂的工作计划,报纸如何出版,印刷厂怎么安置,考虑得十分周到。这一切我是多么熟悉呀。在北京初建印刷厂的时候,这个担子全压在张健身上,他带病坚持工作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不敢回想但又怎能不想呢?我悲伤、痛苦,心如针刺刀割。

三月三日

昨天夜里,徐相同志领我和乔恩川同志来看张健汽车出事地点,今天早起我们到事故现场。汽车从四十多米高的山腰盘山路上翻滚下来,汽车破碎了。杨健波、张铁成、周锡恩、沈新四同志并排葬在一块田地边,张健的墓埋在两棵小树下面。我看他们(共牺牲七人)的墓地,禁不住泪如雨下,我拍了几张墓地的照片。

张健啊,你的战友在你遇难的第二天,赶到你的墓边,他悲痛的哭着从你墓上捡起一块青石,做为永久的纪念,他不忍心离开你的墓地,但他又不能不离开,你安息吧!

我巡视了翻车的山坡,散落的铅字,破损的机件、油灯、锨、镐......建设野外工地的工具都有,这是张健的一贯作风,做事认真。

0 阅读:3

晚上回忆这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