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邓公请张学良回国,张学良却说:我回去可以,但必须答应我3个条件。  

古史 2025-11-17 17:49:31

1991年,邓公请张学良回国,张学良却说:我回去可以,但必须答应我3个条件。   那时候,吕正操正在医院休养,张学良侄女张闾蘅和杨虎城之子杨拯民专门来医院看他,把张学良夫妇要去美国探亲的事告诉了他。   没过几天,张学良的老部下宁恩承从美国给阎宝航的女儿阎明光发了电传:“汉公特别想见你和你弟弟,聊聊阎宝航基金会的事,还有国家统一的问题,赶紧办手续来美国见面。”   到了4月26号,吕正操的女儿吕彤岩也从美国打了电话回来:“我已经见过张学良了,问了要是父亲去美国,能不能见面。”   张学良当时就爽快答应:“当然要见。”又过了一阵,张学良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表了态:“可以在美国见大陆的老朋友,但暂时不回大陆。”   邓公考虑到当时两岸的情况和他的处境,就决定让吕正操以私人会友的名义去美国。   一来是给快91岁的张学良祝寿,二来也想请他回大陆看看。   张学良到美国后,夫人赵一荻身体不好留在旧金山,他自己去了纽约,住在老朋友贝太太家。   吕正操一行人先到旧金山住了几天,见了赵一荻和她的家人,5月24号才动身去纽约。   5月29号上午,张闾蘅一家陪着吕正操往贝太太家去,刚到门口就看见张学良穿着整齐站在那儿等。   老远张学良就认出了吕正操,伸手要打招呼,吕正操赶紧快步走过去。   两位当年意气风发的将军,如今都白了头,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激动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   坐下以后,吕正操感慨着说:“从西安分开到现在,正好五十四年五个月零四天,俩‘五四’呢。”   张学良想什么似的,说:“你还有个外号叫‘地老鼠’呢,当年冀中地道战多厉害。”   吕正操也笑了:“那是老百姓想出来的办法,我一个人能干什么?全靠老百姓帮忙。”   听到这儿,张学良眼神沉了沉,认真说:“得民者昌啊。”吕正操点头:“可不是嘛,全靠老百姓支持。”   这次见面人多,没来得及深聊,连中央托付的事儿都没提,张学良干脆推掉了原来安排的活动,跟吕正操约好第二天下午找个清静地方再细谈。   到了第二天傍晚,两人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张闾蘅的妹夫在曼哈顿一家瑞士银行上班,就把见面安排在银行经理办公室,等下班没人了才开始谈。   吕正操先把邓颖超的信交给张学良,还转达了中央的问候,这封信是邓颖超受邓小平委托写的,里面诚恳邀请张学良什么时候方便、愿意了就回故乡看看。   张学良视力不好,几乎把脸贴在信纸上,一个字一个字认真读,读完看着邓颖超的签名说:“周恩来我熟,人特别好,你帮我给邓女士带个好。”   沉默了一会儿,他又补充:“我心里明明白白想回去,可现在时候不到。我一动,大陆、台湾两边都得受影响,不想因为我个人的事儿,把政治搅得复杂。”   没过多久,张学良写了回信:“住在台湾的时候,天天望着大陆的方向,没有一天不想家。只要有机会,肯定回故土看看。”   聊天的时候,阎明光跟张学良说上海有个名医,人称“东方一只眼”,治眼疾特别厉害,建议他去上海看看。   张学良听完,当场认真说:“我做个决定:想回大陆治眼睛。”   吕正操和阎明光一听都特别高兴,吕正操马上说:“你什么时候回来治病、探亲都行,我们尊重你的想法,还能给你提供各种方便。”   张学良接着说:“我可不能要特权,我就是个普通老百姓。”   还当场跟吕正操定了回大陆的“约法三章”:一不搞欢迎仪式,二不见记者,三大家平常见面可以,但千万别搞恭维那一套。   吕正操听了半开玩笑说:“不见记者没问题,可你一下飞机,老百姓肯定能认出你,说不定围着你不让走。”   张学良听完高兴说:“我不怕老百姓,还乐意见老百姓呢。”   可惜啊,这趟返乡的事最后没成,张学良后来跟赵一荻在夏威夷住下,两岸的形势变来变去,他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想找个合适的时机回去,一直没等着。   2001年10月16号,张学良在夏威夷去世,到最后也没踏上祖国的土地。   远在大陆的吕正操特别难过,发了唁电:   “张学良将军跟我既是老乡,又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他一辈子都想着国家和平统一、让中华民族好起来。当年中华民族快到生死关头的时候,他和杨虎城将军不管自己的地盘和性命,硬是扭转了局面,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吕正操和张学良两人都是辽宁海城人,后来又一起在东北讲武堂上学,共事十多年。   而且这次见面不只是老朋友们叙旧,更像是张学良一辈子爱国心的延续。   当年西安事变,他敢把自己的前途抛在脑后,就为了让全国能一起抗日。   吕正操带去的不只是一封邀请信,更是国家对这位民族功臣的认可,不管过去多少年,大家都没忘了他为国家做的事。   ‌【评论区聊聊】提起张学良,你如何评判他的功与过? (信源:史海:吕正操三晤张学良劝其回大陆内幕——中新网)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