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与李大钊一同赴刑场的巾帼英雄张挹兰,也是1927年4月28日被处决的20名革

古史 2025-11-17 18:51:37

她是与李大钊一同赴刑场的巾帼英雄张挹兰,也是1927年4月28日被处决的20名革命者中唯一的女性。敌军曾以“现在后悔还来得及”诱导她放弃革命,她厉声叱道:“行刑吧!”随即昂首就义。   1927年的春天,中国大地没等来暖意,先迎来了一场血雨腥风,4月12日凌晨,上海的枪声划破夜空,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政变让无数革命者倒在血泊里。   这场恐怖迅速蔓延,远在北京的张作霖收到一封密电,内容直白又残忍:“将所捕党人即行处决,以免后患。”   发报人正是蒋介石,两个反动势力联手,要把北方的革命火种彻底掐灭,当时北方革命的核心人物,就是李大钊。   他时任北方区党委书记,三一八惨案后,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他始终坚守在北京,像一根定海神针撑着北方的革命局面。   和李大钊并肩作战的,有位叫张挹兰的女性,她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没落的书香家庭,五四浪潮涌来的时候,她再也坐不住了。   那个年代的女性,大多被关在深宅大院里,可她偏要冲破束缚,一路辗转到北京求学,从私立补习学校读到北大教育系。   知识打开了她的眼界,更让她看清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不推翻旧世界,女性就永远没有真正的解放。   1926年,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改组,她当选执行委员,成了李大钊领导下的得力干将。   为了发动更多女性,她牵头办了两样东西:一份叫《妇女之友》的刊物,一所叫缦云女校的学校。   《妇女之友》1926年9月创刊,到1927年4月停刊,前后只出了12期,可每一期都像一把火炬。   那时候的女性,在封建礼教里喘不过气,有的被包办婚姻折磨,有的连读书的权利都没有。   张挹兰在刊物里写她们的痛苦,更写她们的希望,告诉她们“团结起来才有力量”。   缦云女校则成了革命的秘密据点,既教文化知识,更传革命道理,不少女学员从这里走出,成了妇女运动的骨干。   她用笔和讲台,把散落的女性力量拧成一股绳,这股力量后来成了北方革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27年4月初,张作霖摸清了蒋介石的反共心思,立刻动了手,大批便衣侦探和军警在北京城里大肆搜捕,凡是和革命沾边的人都难逃毒手。   李大钊和张挹兰先后被捕,一起被抓的还有其他18位革命者。   4月28日那天,敌人的特别法庭匆匆开庭,连像样的审判程序都没有,就当庭宣判20人死刑。   消息传出去,各界人士纷纷抗议,可反动势力根本不管这些,当天下午就把人押往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   那里架着一个庞大的绞刑架,是为革命者准备的死亡工具。   押解的囚车一共6辆,李大钊坐在其中一辆里,身上穿的还是那件常见的棉袍,面对敌人的镜头,他没有丝毫慌乱,镇定自若地留下了最后一张照片。   走到绞刑架下,他抬头看了看风中摇晃的绞索,脚步没有半点迟疑,第一个登上了绞刑架。   那一年,他还没满38岁。   张挹兰在另一辆囚车上,和战友邓文辉坐在一起。   下车的时候,有人看见她穿得整整齐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昂首挺胸地往前走,脸上甚至带着一丝喜色。   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后来回忆起那天的场景,说张挹兰被叫走时,模样干净又庄重,完全不像要赴死的人。   绞刑执行了整整三个多小时,张挹兰是最后一个受刑的,在那样漫长的死亡威胁里,她没有哭,没有求饶,全程毫无惧色。   敌人为了做反动宣传,给每个烈士都拍了照,照片里的张挹兰眼神坚定,透着对敌人的蔑视,更藏着对革命胜利的笃定。   敌人在最后还想要劝降,张挹兰却怒目圆睁,高声道:“行刑吧!”   20位烈士里,她是唯一的女性,却用和男性战友一样的刚毅,完成了生命最后的坚守。   这些细节里藏着的,不只是两个人的勇气,更是革命信仰最真实的样子。   很多人觉得信仰是很虚的东西,可对李大钊和张挹兰来说,信仰是能当命用的。   李大钊主动第一个走上绞刑架,是知道自己的牺牲能唤醒更多人;张挹兰临刑前整理衣袍,是把尊严和信仰看得比生命还重。   旧时代总说女性柔弱,可张挹兰用行动证明,女性不仅能撑起自己的天空,更能为整个民族的解放拼尽全力。   她让我们看到,革命从来不是男性的专属,女性的坚韧和勇敢,一样能在历史上刻下厚重的印记。   那些为信仰赴死的人,从来没有真正离开,他们化作了照亮前路的光,刻进了民族的精神里。   信仰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是临刑前整理衣袍的从容,是面对绞索时挺直的脊梁,是用生命为后人蹚出光明的决绝。   ‌【评论区聊聊】我们该如何更好纪念这些伟大的烈士? (信源:致敬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张挹兰——永城妇联)

0 阅读:39

评论列表

高阳

高阳

3
2025-11-17 22:45

写文章要注意一些细节,上述人员是军阀张作霖一方的行为,不要为了某些原因做不必要的扭曲。

高阳

高阳

2
2025-11-17 22:46

写文章要注意一些细节,上述人员是军阀张作霖一方的行为,不要为了某些原因做不必要的扭曲,使文章有瑕疵。

猜你喜欢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