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哪些东西不能吃?很多人存在误区,要看3个指标

心血管汤医生 2024-03-29 12:41:11

有心血管病甚至冠心病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医生会经常反复告诉你饮食的重要性,有的医生甚至要求“忌口”,不能吃肉和大油等。给患者造成很多负担,有的患者为了严格控制饮食,结果造成了营养不良。

那么,得了冠心病之后,到底要不要“忌口”呢?专家指出,不需要,但一定要长期监测3个指标。

首先,咱们讲一下饮食多样性的重要性。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突出强调“平衡膳食”的概念,如果限制某些食物的摄入,和这个宗旨明显有违。指南要求,谷薯类、水果类、蔬菜类、鱼肉蛋豆类都要面面俱到。

其次,强调“健康体重”的概念。近10年来我国的肥胖率不降反增,如果体重不能达标,这是造成心脑血管病高发的重要因素。

第三,强调“控糖”的重要性。要求每天糖的摄入量要小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对于食物的要求,平均每天要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要保证25种以上。《黄帝内经》上就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那么,怎样才能判断自己的饮食是否健康了呢?除了看饮食的食谱外,我们还要注意监测生化指标:

一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对于心脑血管病来说,血脂的管理非常关键。对于已经放过心脏支架,有糖尿病,中风等患者,属于极高危险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求至少控制在1.8mmol/L以下,如果定期复查的血管斑块还在进展,或者冠心病症状逐渐加重,考虑血脂的指标控制不够理想,存在“残余风险”,因此建议,继续控制血脂到更低的水平,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4mmol/L以下。

怎样才能实现血脂的达标呢?有3点需要注意:

加强饮食控制,这就是医生要求“忌口”的原因了,这里强调不是忌口,而是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脂类食物摄入;

选择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优选阿托伐他汀或者瑞舒伐他汀,当然可以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实在不能达标,选择PCSK-9抑制剂注射降低血脂;

加强运动锻炼,既能够降低血脂水平,也能改善代谢,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二看血糖。有的患者支架治疗后心绞痛仍然持续发作,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这与患者的管理较差有关。除了血脂是关键的指标外,血糖水平对于冠心病的影响较为严重,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微循环病变,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3.9到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4.8到10.0mmol/L之间,就属于控制比较满意。为了评估长期血糖稳定的状况,可以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它反映的是近3个月的血糖水平。最好小于7%。

三看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是反映血管炎症的一项敏感指标,这个指标正常,说明血管内皮炎症反应较轻,血管斑块比较稳定,不容易出现急性血管堵塞的情况。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正常检测范围是0.06-10mg/L。

人体的指标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药物,能够把各种关键指标控制好,才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0 阅读:42

心血管汤医生

简介:专注心血管健康咨询与慢性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