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湖大、矿大领衔,谁将问鼎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未名林 2024-05-21 16:43:15

作为国内科技界的“饕餮盛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向来都备受瞩目。从2020年开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每年举办一届改为三年一届,国民对于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到来就更加期待。

如今,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励正在紧张而有序地推进,初审结果已经公示,各项大奖的得主也很快将揭开面纱。

在已经公示的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初审结果中,累计有301项成果通过初审,包括通用项目243项,专用项目5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共52项。

从往届情况看,大部分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得主就职于国内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大学已经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强大力量。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初审结果中,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领衔,高校力量依然是主力。

那么,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否将再次授予来自大学的科研人员呢?

技术发明的无上荣誉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有5个奖项,除了象征“终身成就”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面向国际友人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之外,“三大奖”(即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便成为国内科技工作者展示个人科研能力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

根据规定,“国家三大奖”各有侧重。国家技术发明奖主要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该奖项是技术发明领域的无上荣誉,一般分为一等奖、二等奖等两个级别,每个项目的授奖人数一般不超过6人。对于特别重大的技术发明,可以授予特等奖。

按照以往的惯例,每年通常仅有1-2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通用项目)。

迄今为止,国家技术发明奖仅授予过一次特等奖。1981年,由袁隆平院士主导的“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由于“籼型杂交水稻”上的研究成果,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自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改制以来,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共授予24个项目,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独占6项,占比1/4,高居榜首;清华大学以4项屈居次席,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分别以2项并列第三。

在这些获得一等奖的成果中,仅有2项来自非高校单位,这也充分体现了研究型大学在推动国家技术进步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198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目前,2023年度“国家三大奖”的初审结果已经公布,每项成果都是各自领域的重大成就和突破。由于本届是评审周期由1年改为3年后的第一届,三年来国内诞生了不少重大研究突破与技术发明,各大奖项的竞争异常激烈。

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审同样如此。各评审小组的通过率有较大差异,最高通过率为先进制造组30%,最低通过率为能源组17.6%。经过一轮角逐后,国家技术发明奖通过初审的有通用项目52项,专用项目19项。

这里我们来看看通用项目的具体情况。

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初审结果(1)

在初审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5个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分别为中国矿大(北京)、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湖南大学。

初审中获得二等奖的项目有47个,第一完成单位为高校的项目有38个,清华、北航、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大等国内一流大学均榜上有名。其中,清华、西工大、哈工大各以3项并列第一,北航、武理工、西安交大等院校也有2项上榜。

不过,这些项目仅是初审的结果。按照以往的惯例,将会有部分项目在后面的评审中被刷,或由一等奖降为二等奖,最终结果如何,应该很快会有分晓。

谁将问鼎技术发明一等奖?

属于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若在技术上有重大的创新,达到了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可以评为一等奖。下面,我们来细细盘点一下,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初审中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究竟是哪些成果。

202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初审一等奖项目

(1)深部能源开发岩体应力场透明解析技术及应用

①第一完成人:鞠杨

②第一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大(北京)是国内矿业、地质、岩土工程等领域的极具优势的高校,汇聚了大批行业领军人物。学校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等2个学科双双入选“双一流”工程,在第四轮学科中获评A+。

来自中国矿大(北京)的鞠杨教授,是国内岩石工程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是“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等大奖。

鞠杨教授长期从事深地能源开发岩体灾变相场耦合透明解析理论、方法及工程应用研究。其主导完成的“深部能源开发岩体应力场透明解析技术及应用”,通过对深部岩体中的应力分布进行透明解析,能够用于指导深部热水的地热井建设及热储改进技术,从而提高深部热水开采效果,具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陆上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

①第一完成人:张少华

②第一完成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石油旗下的物探专业化子公司,张少华为该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少华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此后一直在东方物探公司从事物探技术研究、科技管理等工作,在地球物理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经验。

张少华带领团队经历了15年的持续攻关与应用,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陆上“两宽一高”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目前,该成果已经在国内外大规模应用,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物探行业国际核心竞争力。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3)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

①第一完成人:吴丰昌

②第一完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吴丰昌院士是国内知名的环境基准标准与污染防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任。他长期在中国环境科学院从事湖泊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及水质基准与风险评估工作,同时担任研究院和多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吴丰昌院士带领团队经过3年的科技攻关,摸清了京津冀重点区域地下水的污染成因,通过技术研发建立了工程示范,大幅提升了国内对地下水环境的监测手段和监管能力,为国家水环境管理和水污染治理能力建设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4)永磁电涡流阻尼减振缓冲耗能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①第一完成人:陈政清

②第一完成单位: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是湖南省的3所“985高校”之一,在电气、机械、土木等学科领域有显著优势,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陈政清院士正是湖南大学,乃至国内工程力学的学科带头人。陈政清曾就读于湖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后来又在西安交大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陈政清回到母校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作,担任博士生导师,从事桥梁等大型结构的工程力学问题研究。

将永磁式电涡流阻尼器应用于土木工程抗震减振领域,是陈政清院士和团队的首创。该成果拥有50余项国内外专利,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磁阻尼新技术系列减振产品,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湖南大学

(5)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关键技术与装备

①第一完成人:路新春

②第一完成单位: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龙头高校,在多个领域引领国内学科建设和科研的发展,一直都是“国家三大奖”的常客,也数次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路新春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路新春长期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首席研究院,同时担任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路新春长期从事薄膜制备与表征,纳米结构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及其微观摩擦学研究,曾凭借“纳米润滑理论与实验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路新春教授带领团队攻克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关键技术,成功研发首台12英寸超精密晶圆减薄机,未来还将将应用于3D IC制造、先进封装等芯片制造大生产线,能充分支持12英寸晶圆超精密减薄工艺需求。

清华大学

这五个单位, 除了清华大学已经4次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之外,其余四个还未曾获此殊荣。不得不说,清华大学的科研能力真的是令其他高校和机构难以望其项背。

这5个成果,都具有极高的科学和应用价值,不管能否最终斩获一等奖,都无法掩盖这些团队的智慧和才能。

期待本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最终揭晓,也希望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努力,取得更多世界级的重大突破,让我们在尖端技术领域不再受人“卡脖子”。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6 阅读:2301
评论列表
  • 2024-05-22 14:03

    湖大牛逼

  • 2024-05-23 11:13

    湖南的大学还是牛逼,拿着微薄的预算年年都能有人入围国家科技大奖!吃的是草产的是奶[点赞]

未名林

简介:专注,严谨,丰富,趣味。不求一鸣惊人,或许一语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