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是否要运动?提醒:可适当运动,但需做好这些事

漫说健康 2024-01-30 11:06:06

适当的进行运动,能够提升人的体能,并且可以提高全身的血液循环,对于心脑血管也有一定的好处。所以在日常中,有很多人每天都会坚持外出进行锻炼,希望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但在进入冬季之后,有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敢外出运动,担心气温过低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那么,冬季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到底可不可以运动呢?

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可不可以运动?

一、根据病情程度决定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是否可以运动,要根据疾病的程度决定。如果患者处于疾病发作期,比如血压不稳或者是出现了心悸、心慌、头晕等问题,那么尽量不要外出运动。

因为冬季气温非常的低,一旦进入这样的环境中,血管会异常痉挛,就会影响到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但如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比较稳定,可以适当进行运动。

二、根据气候决定

不管是疾病发作期,还是疾病平稳期的患者,如果室外温度非常低,或者是出现下雪、刮风等恶劣天气,一定不要外出进行运动,否则,不但很容易受寒,血管还会受到寒凉刺激而异常痉挛,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状况。

但如果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运动时,采取正确的运动方式,可以提升整体的血液循环速度,能够稳定血脂、血压和血糖值,并且可以锻炼的心脏、肺部功能,有着提升免疫力以及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到底该如何运动比较好呢?

一、注意运动时间选择

冬季外出锻炼时不要选择在清晨,也不要选择在早上9点之前的时间里。此阶段不但气温比较寒冷,而且属于人体血压的一个高峰期,外出运动发生一系列危险的概率比较高。

所以这类人群在冬季运动时,最好选择在下午两到三点左右的时间段中进行。

二、选择正确运动方式

即使处在病情平稳期,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外出运动时,也要采取比较缓慢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

因为散步属于有氧运动,能够提升血液循环并提高代谢和消化功能,还不会加重一些器官负担。如果采取过于剧烈的运动,会使血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心脏耗氧耗血量会增加,从而影响到大脑等部位的供血,发生一些意外的概率比较高。

三、做好热身与保暖

即使只是散步这样的运动,在进行之前,也应该适当的进行三分钟左右的热身,比如原地踏步或者是做一些伸展运动。

另外,在运动的时候,一定不要顶风运动,而是应该采取逆风行走的方式,还要注意做好身体的保暖工作,尤其是头部,要注意佩戴上帽子、围巾和口罩。

总而言之,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讲,在进入冬季是否可以运动,要根据病情程度以及气候因素来决定。对于处在病情平稳期的患者来说,冬季适当外出运动,可以起到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但在运动的时候,最好在下午的时间进行散步这样的运动,并且要注意做好热身和保暖工作,既可以锻炼的身体,还能够避免在运动时出现一些意外状况。
0 阅读:35

漫说健康

简介: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