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0后女孩,留学法国,和老外一起做生意,儿子7岁开始卖苹果

故事织梦人 2024-05-01 00:16:08

一、东北女孩的法国梦

时光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我出生在中国东北的冰城哈尔滨。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白雪皑皑的冬日,父母为我取名谭璐,寓意"如璐,渍纳智慧"。作为家中独生女,我并没有受到过分的娇惯,父母以平等相待的方式教养着我。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我们这个曾经封闭的小城市也跟随着时代的脚步日渐开放。八九岁的时候,父亲从外地出差时,给我带回一本挂历,上面的图片赫然是法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这些靓丽的景色顿时撩动了我年幼的心灵,像一粒种子埋藏在内心深处。我对父母说,长大后要去法国看看。他们微笑着应允了我的梦想。

高中时代,课本里西方国家的介绍让我对异国文化更加向往。1989年,东欧剧变的钟声响彻世界,我们生活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踏上留学之路。对于我这个地道的东北女孩来说,前往梦想已久的法国就读大学成为内心的强烈愿望。

1998年,我以优异的成绩从哈尔滨一中毕业,紧接着就着手准备赴法国留学的手续。尽管当时法语基础只有三个月的学习,对异国文化又了解甚少,但青春满怀理想,浪漫主义精神在我内心深处燃烧。2001年6月,我独自来到了巴黎,第一次踏上了解乡梦圆的土地。

夏日的巴黎阴雨连绵,但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粉色的。作为一个来自偏远小城的女孩,我以为法国会像电影里那样文明开放。殊不知,语言文化的隔阂给了我当头一棒。入乡随俗并不容易,我从头开始学习法语,了解这里的人文风情。寄宿家庭、街头咖啡馆、校园生活,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而新鲜的。

二、语言是通向世界的钥匙

来到法国后,我先在当地一所语言学校开始法语学习的漫长历程。对于一门全新的语言,尤其是法语这种与英语语系完全不同的语种,要想真正掌握并运用自如,艰难可想而知。

学习语言最快的方式,莫过于尽可能多的与当地人交流。因此我找了一份在法国家庭中做家教的工作,白天在语言学校苦读,晚上则前往不同家庭照看孩子。通过这种全身心的沉浸式学习,我很快就能用法语进行日常交流了。

除了工作实践,我还主动与法国同学互相交往,把阅读书籍、观看电视节目都转为法语,尽可能营造一个法语环境。那个年代,网络并不发达,但我还是千方百计获取各种法语学习资源,字典、教材、录音带无不被我珍视。

大学对从第一学年就开始留学的外籍学生,都会进行一个全面的法语及文化水平测试,这是能否被录取的关键。想要高分通过考核,困难可想而知。我在语言学校预习了一年后,才勉强达到了参加奥尔良大学入学考试的资格。那场决定我法国生活前景的大考,我还历历在目。

满分20分,尽管我信心满满,但听到自己考了11分时,还是如释重负。这个及格分数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已足以证明我在法语方面的努力没有白费。就这样,我顺利进入了心仪已久的法国大学。

在校园里,我读的是国际贸易专业,整整5年的本硕连读。即便已经通过了语言关,学习的道路依旧荆棘丛生。大学的法语授课,老师可不会像在语言学校那样照顾留学生,上课节奏绝不会刻意放慢。有太多地方是我听不懂的,只能靠借同学的笔记回去复习。

同一门课程,我要花费法国同学5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跟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大二下学期,我终于能够听懂讲课内容了。这份坚持不只让语言水平突飞猛进,也锻炼了我

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

对外语言的娴熟程度,是衡量国际贸易人才的重要标准。在专业课中,有两门尤为重视语言运用能力。一门要求把法语翻译成英语,另一门反之。学习时我几乎是用尽全力,因为当时的英语法语水平都远未达到母语般纯熟。

结果出人意料,这两门课我都高分通过了。得知成绩后,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开心,而是如释重负。在备考的那段日子里,我几乎是日以继夜、废寝忽食。对于一个东北女孩来说,用外语表达自如是何等的不容易!

大二那年,一次课堂演讲让我获得了宝贵的人生启迪。下课后,导师对我说:"你的演讲好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想尽情表达内心的想法。"这让我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学习方式过于功利,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忽视了内在的探索和追求。

从那以后,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我都会先思考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寻求内心的呼应,而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种思维改变,让我在大学生活中慢慢打开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为将来创业打下了基础。

三、初涉职场 摸爬滚打

按照法国的教育体系,大三就可以获得本科学位,同时也是开始实习的时候。对留学生来说,实习单位完全靠自己通过简历投递来获得。我一直将目标锁定在能让我接触国际业务的公司,同时也希望通过实习了解法国其他城市的风土人情。

大三那年,我在阿尔卡特集团总部实习,工作内容主要是亚太区的业务对接。实习期还未结束,公司就主动问我是否愿意转为正式员工,我当时还是相当惊讶的。因为那个时期正值经济不景气,很多公司都在裁员裁员,连曾经的通信巨头阿尔卡特也不例外。

但机会就摆在眼前,我毫不犹豫就接受了这份全职工作。不过,这也意味着我需要申请延期毕业。回到学校后,我向系里提交了申请,当时的系主任表示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因为他们也知道我的实习单位对我的工作能力赞赏有加。

就这样,我成为了阿尔卡特集团的正式员工,负责亚太地区的业务拓展。这份工作无疑是很理想的,专业对口,待遇优厚。但一年后,我还是选择了辞职,原因有二:一是想尽快完成学业,二是内心渴望新的挑战,尝试自己独挡一面。

创业的想法一直潜伏在内心深处,一来源于我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二来也与家人的影响分不开。我的父亲年轻时曾是军人,退伍后进入工厂工作,最终升任厂长。他身上那种敢于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有人说创业就是一往无前的孤注一掷,但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创业的过程对我而言,远比结果更有吸引力。成为一名有头有脸的企业家固然令人神往,但我也能静下心来从最基层做起,将它视为一种人生的锻炼。

就这样,伴随着对结果独特的睿智淡然,我用了1万欧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对语言文化的深厚理解,踏上了艰辛而曲折的创业之路。父母得知我的决定,出乎意料地并没有反对,而是表示由衷的支持和赞许,他们说只要是我自己的决定就应该被珍视。

2009年,我在法国东北部的阿尔萨斯小镇创立了贸易公司,经营中非之间的进出口业务。不久后,一位生意伙伴我今天的丈夫,也加盟到了这家公司。最初我们只是出于务实需要的合作关系,谁也想不到后来会成为生命中最亲密的羁绊。

刚开始的日子着实不顺利,员工的消极怠工,法国雇员过度保护等都曾让公司陷入困境。但我内心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哪怕重重困难阻挡在前,我也下定决心一往无前。果不其然,三年后这家曾经亏损数十万的公司成为了全法国最大的培训机构,年利润高达几百万欧元。

给我留下最难忘印象的,是一个23岁的年轻人。他自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专车司机,在我们这里受训后很快就被法国最大的专车公司录用。那天他特地来公司分享了这个好消息,还向我诚恳地询问自己是否够格胜任。看着他无比自豪的神情,我只是微笑着说:"你已经被最严格的公司录用,自然就是最合格的人选。"

我们公司的培训,帮助无数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实现了梦想,这份幸福感无疑是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动力。尽管一路跌跌撞撞,但积累的经验和体会都将随我一生。后来无论做人工智能公司还是营销公司,我们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帮助更多人实现理想。

四、浪迹天涯 艰辛創业

在法国扎根数年后,2014年我们将业务拓展至美国。培训公司的生意遍及了整个北美地区,我们还成立了专车司机公司,帮助他们摆脱打车平台的控制。为了方便全球客户,我们开发了一款APP,直接连接供需双方。这标志着公司正式转型成为科技公司。

那会儿,我们对美国市场了解甚少,却依然孤注一掷般地直接在这个陌生的土地上打拼。初期的困难可想而知,市场营销无从着手,APP推广举步维艰,技术研发也处于启蒙阶段。

转型给整个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不得不暂时放下重心业务,重新学习营销、技术等新领域的知识。美国公司不分大小,营销能力无一例外地令人咂舌,我们完全被压制得失去主动权。

虽然蹒跚前行,但我们从未动摇过对美国大市场的信心。通过更多地了解和学习当地文化,融入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公司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了当地少数业务红火的科技公司之一。

经历了美国创业的艰辛,我们决定将所学所感化作能量,创办一家专注于市场营销的公司,旨在帮助中小企业高效开拓海外市场。

在那之前,我们对营销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把精力都投入到产品或服务本身,而忽视了营销在业务发展中的关键地位。直到在美国这个营销强手的国度卷土重来,我们才深刻体会到,把营销放在核心地位,对提高市场占有率至关重要。

2021年6月,丈夫在一次冥想中突然萌生了回法国定居的想法。我们当时的两家公司 APP公司和营销公司都已步入正轨,员工遍及世界各地,采取远程办公模式操作。所以在美国生活也不是必需,我们便欣然回到了法国这片熟悉的土地。

在异国漂泊多年后,我终于找到了内心的恒久之所。美国的创业历程为我沉淀了宝贵的经验,不仅是成功运营企业的技能,更多的是跨文化的视野和胸怀。如果不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贸然进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对当地习俗和消费习惯的深入了解,对开发市场至关重要。

许多企业家只会把精力放在产品或服务的研发上,而对市场营销并不重视。但事实上,市场营销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我们把它放在核心位置,公司的发展和市场占有率将有巨大突破。这也是我在异国创业历练中最宝贵的体会。

回到法国后,我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希望能给那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以勇气和启迪。未来两三年,我计划暂时退出公司的实际运营,全身心投入到创业孵化器的工作,用自己的所学所悟去帮助下一代追梦人。

五、灵魂伴侣 奋斗足迹

在遇到丈夫之前,我一直是个 "不婚主义者"。我们从合作伙伴做起,后来发展成无话不谈的好友,之所以能走到最后,是因为彼此对生活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2009年重逢时,我正准备在阿尔萨斯与朋友合伙创业,而他已拥有自己的公司。聊天间,我们意外发现在商业思维和发展远景上不谋而合。于是,当我与朋友的合作告吹后,他主动邀我加入他的贸易公司。

最初,我只是被他的专业能力和敏锐眼光所吸引。不久,他告诉我另一家培训公司已陷入负债困境,询问我是否能帮助重整旗鲜。作为生意人,他看好我的运营实力,而我对此倒是一点疑虑都没有。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从小就饱受"雄心勃勃、锐意进取"的熏陶。对于重新把陷入困境的公司做大做强,我是谭璐敢之且行的。我以当时那份青春洋溢的斗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正是这股子傲气凌人的热血劲使我们摆脱了种种困难。法国过于保护劳工,长期雇员的消极怠工无法惩治;有人破格提拔后竟借着法律保护长达近两年的带薪休假......这简直是休克了。

但我并不为之动摇。三年苦心经营,终于让这家濒临破产的公司扭亏为盈,年利润高达数百万美元,跃升为行业头号大咖。我们以教人驾驶高级专车为已任,帮助无数青年实现理想职业,这成就感化作无穷动力,缓解了一路辛劳。

2015年2月14日,我们在洛杉矶低调注册结婚。婚礼就请了几个至交好友见证,我们都是务实的人,不铺张浪费。如今,我们的儿子已是小学五年级的学龄孩童。

同我当年一般,儿子成绩优异,更为自律。但与书本无涵,他更向往实践操作,七八岁起便熟稔于帮家附近水果铺打理生意。现在,只要谈及创业话题,他总是跃跃欲试,似乎与生俱来就具备一股无所畏惧的闯劲。

有趣的是,他对我的创业经历了如指掌,甚至对一些营销手法也能侃侃而谈。家人们常开玩笑说,他已焕发出"生意人"的风范,难怪对经商如此着迷。

人生何尝不是弯路遍布、荆棘丛生?但只要勇敢面对、迎难而上,就终将找到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我的创业之路历经艰辛,但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都将化作下一代追梦人的宝贵启迪。

这就是我的 "生命之书"该记录的 —— 逆境磨砺人生,奋斗成就梦想,而有心灵伴侣与你肩并肩携手前行,就是无上恩赐。我们注定生命深深交织,相濡以沫,努力成为那一束穿透重重阻碍的光。

父母从不干涉我人生抉择,在我最初立志出国留学时便释疑般宽慰:"只要是你自己决定的,就理所当然值得被支持和祝福。"这句话一直铭记在心,时刻提醒我去追随内心的热望,书写自己的人生。

在这样的熏陶下,我们夫妻向来渴求做自己喜爱的事业,致力让别人也能如愿以偿。营销公司的口号就是:让每家企业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园"和需求市场。这份初衷注定将我们引向远方,助人圆梦。

是啊,梦想可以追求,但它一路充满磕磕碰碰。重要的是历经打磨,内心不曾褪色。人生就在于探寻最真实的自己,过程比结果更有价值和意义。我希望将这一信念代代相传,化作大大小小梦想萌芽时的滋养。

六、温馨家园 生命礼赞

在漂泊异乡的岁月里,我时常怀念家乡的那份温暖和亲情。尽管已在法国扎根多年,哈尔滨那个小城始终是我内心永恒的牵挂。

母亲过世时,我赶回东北老家。她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我成家立业、儿孙满堂。离世前,她反复嘱咐我一定要给她一个亲自看到的孙子孙女。我在她的病榻前,用力地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

一年后,我们的儿子出生了。取名为"可思",寓意"可以反思"。母亲的朋友们都笑称,这孩子的名字跟他妈妈很般配,看来将来也是个有思想的人。

可思自幼便展现出了独立而自律的性格特征。他从不需要我们操心,会自觉按时作息、完成作业。偶尔玩乐过度,也能及时收手投入学习。

孩提时期,可思的憧憬是成为一名医生,时常领着我"看病"粉饰太平,将我当做受伤的病人。这是他最喜欢的游戏,也展示了他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

可思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但最令我欣慰的,是他对生活的热忱和向往。

七八岁时,他就自发去家附近的水果店打工赚钱。每次拿到工钱,都会骄傲地告诉我们并把钱存起。就连工作内容,也会详细描述给我们听。我们很欣赏他对金钱和劳动的珍惜,却也不打算过多干涉。

只要可思提出学习或尝试的新事物,无论多么"疯狂",我们都会给予大力支持和建议。丈夫常笑称:"你瞧,可思已出师了,学会独当一面、追求自由了。"

事实上,可思对商业和创业向来兴趣浓厚。每当我们讨论营销策略或生意新招时,他总是插不进嘴,时而点评数句,时而提出独到见解。性子就是这般进取和冒险,显然受了家学渊源的潜移默化。

可思曾多次试图劝我退休隐居,专心享受人生。他说,妈妈你已取得如此骄人成就,为何还要这么拼命呢?

我深知这番话出自一片好意。但创业者根本不会"退休"这个词,永远只会陷入新的奋斗和追求中。我坦白告知他:妈妈从未想过退休,只是想换个方式继续工作而已。

创业历程如此波折,我只是希望用更年轻的心态,将这些宝贵阅历完整呈现给他们。而不是简单地将理论和案例灌输给下一代,我更愿倾囊相授,传承思维方式与生存智慧。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我计划脱离日常管理,投身爱好已久的创业培育事业。虽然我和丈夫于2023年刚满60岁,而创业者的平均退休年龄为65岁。但谁说60后就得谢幕呢?激情永不止步,人生可期正当其时。

如今,我们一家三口已回到法国定居,周末或节假日便会开车回农村老家。我会带着可思在田野间放风筝,丈夫捡些新鲜蔬果带回城里。这是我最向往的写意生活,希望可以就这样慢慢老去。

在我们这本"家庭编年史"中,可思会是最精彩绚丽的一笔。对孩子而言,看着父母从年轻创业打拼到最终成功,将会是无价的精神财富。当他们将来遇到瓶颈或挫折,也能想起父辈的艰辛,从而不至半途而废。

作为创业家庭,虽然辛苦也曾心生迷惘,但是天伦之乐始终与我们同在。想起儿时,家境虽不富裕却也过得开心知足。如今,我们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安稳生活,不用日夜操劳也能衣食无忧。这种从简朴走到富足的幸福感,是用金钱难以衡量的。

我所热爱的生活正在这里,未来我会继续努力,让这份平淡而温馨的幸福感永垂不朽。那就是一个家庭应该拥有的最高追求,也是我们一路走来所孜孜以求的价值所在。

七、人生赏析

回首往事,我的人生轨迹就如同一幅七彩缤纷的画卷,在时光的掌勺下交错出一条独特的创业之路。这条路并非坦途,反而布满荆棘,但正是跌跌撞撞的历练,让我逐渐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有人说我是"人生赢家",事实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的赢家。顺境固然可喜,但更让我感触良多的是逆境的点点滴滴。在生命的低谷期,我们必须勇敢面对、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再攀上人生的新高峰。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在不懈努力中慢慢孕育、浇灌。回想起初到法国时的艰辛,语言不通、文化隔阂重重,要完成同一任务,我不得不付出比同龄人5倍的努力。但正是这份执着,让我在大二就能听懂老师讲课,大四时通过了两门语言专业考试的大关。

那个时候,我只是一心想完成学习任务,却忽视了内心对事物本质的探索。还记得导师的一句点评:"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没有想表达内心想法。"这引发了我对过往功利学习方式的反思,促使我开始追求事物的本源,而非浅尝辄止。

正是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在创业道路上游刃有余。当时,许多人说我孤注一掷,但内心的淡然使我能静下心来做最基层的事。用1万欧元的启动资金,我创办了第一家公司,开启了漫长而曲折的创业征程。这个决定虽然有家人影响,但更多还是源于对自我的信任。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饱受"锐意进取、勇闯天涯"的熏陶。虽然初期困难重重,但凭借执着和勇气,三年后这家曾经亏损几十万的公司就成为全法最大的培训机构。我们不仅帮助无数年轻人实现职业理想,更用行动诠释了"改变人生"的理念。

后来进军美国市场,转型做科技公司也曾面临重重障碍。但只要坚持学习当地文化,耐心揣摩市场脉络,终会有一个突破口。我们不曾动摇对这个庞大市场的信心,最终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对于陌生领域永远都是外行,必须先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同时也意识到,把"营销"放到核心位置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营销战略,比产品质量更直接决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现在回顾往事,我很庆幸能拥有如此丰富的经历。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创业智慧,更重要的是渐渐领悟了生命的可贵。那就是:生命不设终点,奋斗之路任重而道远。只要心中怀揣梦想,永不说止步,就一定能在茫茫人海中划出属于自己的航向。

从出生於冰城哈尔滨,到漂泊法国、美国,再回到法兰西大地谋生长这几十载,我都在努力寻找内心的恒久之所。如今,梦想终于可以落地生根,我更希望将创业的艰辛历程完整呈现给后来人,而非简单灌输理论。

因为只有亲身走过,才能真切感受到创业的艰辛与快乐。只有跌跌撞撞,才能悟透成功的可贵。我希望将这份对梦想执着的坚持,永垂不朽地代代相传。

接下来的几年,我计划将主要心力投入到创业培育事业。尽管现在的我已年过花甲,但谁说60后就该谢幕呢?相反,我觉得激情正当绽放之时。期待在这片我笃爱了几十年的土地上,把创业阅历灌注到年轻人的梦想之中,让他们少走弯路、早日实现理想。

我相信,只要心中的火种永不熄灭,就终将在生命的黑夜中找到曙光。奋斗的价值并非结果,而是沿途的艰辛历炼,铸就我们对梦想的执着,对生命的坚守。

这就是谭璐的人生,一个看似平凡而又无比精彩的故事。一路跌跌撞撞、跌跌起起,最终找到生命的圆满意义所在。所谓人生贵在于不断探索,历经艰难而不放弃梦想,成就一个值得被铭记的传奇。

(*本故事来源于真人真事,经过适当艺术处理,人物均为化名。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账号友情提醒: 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