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两万不敢在商场买衣服”冲上热搜,你现在还逛商场吗?

踏遍地 2024-05-17 16:07:43

广州服装批发市场的一天,是从拖车送货时的车轱辘声中开始的。

拖着大包货物穿梭在档口间的零工,忙于商品的流转;批发商和零售商们穿梭在摊位之间,寻找物美价廉的货物;

档主一边回复着网上客户的咨询,一边打包发货。而在批发市场走红之后进场的人们,也找到了少见的快乐。

前段时间,新疆茅姐发了一条“我在广州批发市场买衣服杀疯了”的视频,获得了2亿多的播放量。也让广州的服装批发市场再次冲上热搜,有一半的网友都在求证:这是真的吗?

原本来广州出差的茅姐只打算在广州待两天,在她离开那天,误打误撞进了一家品牌折扣大卖场——万国奥特莱斯。

茅姐被这里的打折力度震撼了:一件原价799元的品牌牛仔外套,最终被她79元拿下。

从此她打开了在广州服装批发市场的暴走模式,在广州待了将近一个月:“广州人可能会笑我没见过世面,批发市场里面的价格便宜到我一度认为商家是在做慈善。”

扫货中的经历,反复震撼着茅姐和屏幕之外的观众:“我看上一条牛仔裤,老板娘说批发价18元一条。我鼓起勇气问一条卖不卖,老板娘说单卖那就贵了——得30块。”

茅姐一顿横扫,过去几件衣服的预算,如今可以摊到七大姑八大姨,在极致的性价比面前不存在消费理智,茅姐后来广州买的衣服和鞋子,多到需要用发物流才能回到新疆:“在这里你根本不觉得你在花钱,你会觉得你在赚钱——买到就是赚到。”

01

月薪两万,不敢在商场买衣服

茅姐的视频,撼动着许多年轻人在消费主义之下不稳定的三观。

如今年轻人大都有“商场的衣服越卖越贵”的印象,很多人在商场只逛不买,吹着冻得让人哆嗦的冷气,眼睛扫过灯光下光鲜亮丽的服装,加上身后紧跟不舍的销售,衣服下藏着的高价价标,让人就连走进店里“随便看看”也需要勇气。

衣服越来越贵,不是错觉。

连曾经备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中产平价衣柜”优衣库也卖不动了。

曾经物美价廉的大牌平替,因为定位不清丧失了声名,高端户外品牌始祖鸟也宣布全线上调品牌产品零售价,涨幅平均在20%至30%左右。

消费者都不在商场买衣服,经营困难的外国服装品牌纷纷减少在中国商场的门店数量。

她发现,一件女士运动背心的零售价在380元到580元不等,而批发市场同样类型的运动背心售价为36元。商场里动辄上百元的防晒衣,在批发市场也是几十块。

总结了一套以“只逛不买”为核心的当代青年逛商场流程:买一杯奶茶,在Zara、H&M、优衣库或UR里面试穿点评再放回去,去TOP TOY抽两个盲盒,在咖啡店拍几张美美的照片就回家。逛商场变成一种消磨时间的行为,与购物消费渐行渐远。“以前逛商场还能买到几十或者一两百的衣服。现在品牌动辄几千块甚至上万元的价格,哪怕月薪两万也买不起啊。”

对比之下,批发市场本质则是剥离消费主义的滤镜,尝试用价格上的“绝对实力”重新定义购买行为。

02

在深圳消费的香港人,

转战广州服装批发市场

逛批发市场开始变成广州特色旅游项目,前来淘货的游客也明显多了起来,甚至刚刚流行过来深圳消费的香港人,也开始抱团转战广州服装批发市场。

这里的衣服大部分可以零售,平均价格在30元左右,少数档口门口标着“不议价”。

商场里有推着婴儿车扫货的妈妈、拖着行李箱的大学生旅游特种兵,顾客不断,档主阿珍一直忙到下午一点半才吃上外卖。

阿珍说,他们这类店铺单买已经很实惠,批发更值得:“我们这个批发市场很小,和十三行的规模没法比,名气也不大。以前大部分是本地人逛,现在来这里买衣服的香港人,很多是通过广州的亲戚介绍来的。”

更多操着“港式粤语”的人从阿珍面前经过。

香港人阿Mi第一次来广州服装批发市场时,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我以为深圳的物价已经很便宜了,后面发现广州更便宜。大部分香港人还在深圳挤山姆店,聪明的香港人已经开始错峰来广州批发市场扫货了。”

这是阿Mi第三次逛广州的服装批发市场,这次她还带上了自己的妈妈、妹妹和闺蜜。过去害怕便宜没好货,现在大家抢着组团来:“我最光辉的战绩是买了一件质量很好的短袖才15元,不到一杯奶茶钱。”

阿Mi说,周末两天她们分别逛了泰康饰品城,买了一堆首饰和发饰,然后沿着一德路逛了万菱广场,买了好多小玩意,最后逛到十三行附近,买了几双鞋子、十几套衣服。

每到一个地方,她们连连不断发出“好便宜”的惊叹声。最后塞满四大箱行李,心满意足坐高铁回香港。

在万菱批发市场的巨型LED屏幕上,阿Mi还看到了香港荃湾房地产的广告。她好奇,这广告究竟是给来这里逛街的香港人看的,还是给批发市场的老板们看的?

03

把批发市场当成商学院

来批发市场的年轻人,有一半想找平替;还有一半,来找商机。

网上电商课程早就满天飞,但实践才是第一步。这届年轻人遇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时,除了买,还会想是否可以从中小赚一笔。

此后,夏弥每天都在广州各个服装批发市场暴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小店里选品。自己像创业小白进了新手村,不知从哪儿开始任务——路上大部分人提着货物,很多人拉着小推车送货,而她穿行在人群中去找主线,以萌新姿态面对混迹市场多年的老板们,沉住气尽可能博弈出合理的结果。

这是她作为原生互联网世代离实体经济最近的一次,也是她第一次如此真实地看到生意人的机会与不易。

“我觉得年轻人开始摆地摊,和他们爱逛批发市场这件事多少有点关系。”有三年摆地摊经验的摊主阿庄,是土生土长的广州本地人,从小跟着父母混迹于各大批发市场购买日用品。现在工作之余,阿庄会和朋友们一起去市集摆摊,偶尔比正职挣得更多。

阿庄说,很多外地人都只听说广州有十三行,其实这里还有很多门面不大但品类丰富的批发市场,藏在小巷子里。比如北京路仰忠汇对面,沿着高第街牌坊进去就是内衣裤批发一条街,而阿庄的妈妈从他小时候起就给他买这些低至几块钱的内衣裤,批发市场成了连接阿庄过去与当下的一个载体。隔壁不远就是鞋子批发市场,几乎所有日常所需都能在这些街巷里用极高的性价比淘到。“现在我朋友们来广州玩,我都是直接带去服装批发市场逛,几乎个个满意。”阿庄说。

作为资深地摊主,阿庄最好的营业额是一天赚2000块钱,比他正职日薪都高出不少。他现在摆摊时还会同时开直播吸引打赏,又是一个赚钱渠道,有不少粉丝也表示想跟着他学习摆地摊。

阿庄觉得,如果想做,就别顾虑太多:“有很多网友问我要广州批发市场的攻略,大家对搞钱这件事还是很有热情的。通常我的建议是先过来走走看看。只要走出第一步,跳出信息茧房,你就赢了99%只做发财梦的人。”

0 阅读:39

踏遍地

简介:专注搞笑原创视频剪辑,文章写作,社会热点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