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广州曾经的「淘宝第一村」,趁「消失」前再逛一次

Livin广州 2024-05-22 18:26:57

*实景图

说起里仁洞,可能许多人会感到陌生,但这个番禺村落的另一个名号,却和广州乃至全国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淘宝第一村」。

从农业小村到电商之乡,它实现了无数人的梦想,也收藏了几代人的情怀。正因如此,当「里仁洞拆迁」的消息传出,立刻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前两日趁着天晴,我们走进正在拆迁的这片土地,与生活在这里的几位街坊聊了聊,去寻找辉煌数据之下,不为人知的里仁洞。

*实景图

李阿姨是土生土长的里仁洞村民,从70年代出生至今,她见证了里仁洞村这几十年来的几次巨变。我们约在村口写着村名的大石旁见面,她就像这个村落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一样,爽朗、热情、忙碌,带我们走街串巷。一面如数家珍介绍着村里的历史,一面又张罗着让我们认识了几位街坊。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得以还原荣光之下的里仁洞。

*实景图

李阿姨说着一口广普,但对家乡的自豪溢于言表。在《论语·里仁篇》中,就能发现村名所寄托的美好愿景:「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或许正因如此,一见面,李阿姨就说:「我们里仁洞村,有三百多年时间啦,好有历史的!」

*实景图路过一个个写着「拆」字的大门和墙面,我们一起在村中的冯氏宗祠、历涯陈公祠、李氏公祠和里溪古庙前流连。岁月在砖瓦间留下磨砺的痕迹,张贴在门口的春联和告示也在日晒雨淋中褪去了原本的色彩;古庙门扉紧闭,但也不难想象这里的香火曾如何寄托着一整个村落的美好期望。

*实景图

当我们觉得不方便带着摄影师进入宗祠时,李阿姨哈哈一笑,让我们不用这么拘谨。我们这才发现,冯氏宗祠早已成为本村人日常娱乐场所。在宗祠的阴凉处,有几位阿姨还正在进行打麻雀的激烈角逐。

*实景图

出于对宗祠文化的尊重,我们最终还是没有进入祠堂拍摄。望着在祠堂里搓麻的阿姨,又回头望见树下围坐在一起捉棋打牌的阿叔们,即便拆迁标语就在他们的身后,一种悠然的气息也从这些长者们的神态中蔓延,悄然感染着我们。

*实景图

当我们轻声问起李阿姨对里仁洞旧改的看法时,她用快乐的语气对我们说:「以前我们这就是种地的,91年番禺大道建好了,我们才慢慢发展起来;零几年就开始做淘宝了嘛,还做出名了。」「这几次大变化我都在,现在要拆(旧改)了,我当然支持我们村越变越好的啦!」

*实景图

在她的话语中我们突然意识到,揭开「历史古村」和「拆迁户」的标签后,里仁洞村的村民对美好生活有着自己的向往,也以积极的态度去拥抱每一次变化。没有愤怒或狂喜激昂,他们始终都是爽朗笑着,为自己家乡的发展骄傲。

*实景图

当我们提出想要更了解里仁洞作为「淘宝第一村」的故事时,李阿姨为我们介绍了郑叔。郑叔是潮汕人,租了李阿姨的房用作仓库来做淘宝生意,正是09年第一批来这里做电商的人之一。在他的介绍下,那一段辉煌的过去变得真实而生动了起来。

*实景图郑叔是做服装生意的。据他所说,在这里做淘宝的大部分都是做服装相关产业,这也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时至今日走在里仁洞村,仍能看到许多缝纫的作坊与服装网店的招牌。从2009年开始,里仁洞村的发展因为郑叔他们这批人的到来而开启了「电商时代」,到2013年被评为全国二十个淘宝村之一时,里仁洞已经拥有了超过1000家电商在此聚集。

*实景图

郑叔说在里仁洞最鼎盛的时候,赶工到没时间下楼收发快递,所以商家们会选择从阳台抛一段挂了大麻袋的绳索下去,等快递员心照不宣按门户放进对应麻袋后再拉上来。如今已没有了这样热闹的情形,但看着那些被遗留下来的绳索,仍可以想象曾经的盛况:在阿里旺旺的「叮咚」声里,商家们紧张备货,快递员热火朝天地拉货分货,然后以里仁洞为起点,将货物送往全国。

*实景图

整个里仁洞都因淘宝迎来了巨大的繁荣,也让这里拥有了独特的电商文化。曾经,里仁洞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服装加工产业借助电商欣欣向荣;旧改后将会有更多独立服装品牌商家重新进驻,甚至可能会打造设计师服装周,让里仁洞成为服装潮流的「时尚起点」。淘宝第一村的荣光将会延续,从里仁洞,走向世界。

*实景图

与郑叔聊完,李阿姨就带我们和她的邻居陈哥一起到村口的家乡饭店,几个人一起去到家乡饭店坐坐。他们都是店里的熟客了,又还未到饭点,我们就趁机也与老板吴阿姨聊上了几句。

*实景图

专做粤菜的家乡饭店,在招牌上就已经讲明了它的老字号身份。31年,它和李阿姨一样,一路见证着里仁洞的成长。吴阿姨一开始做过早餐,又做过饭堂,最后才定下来在村口开了这家家乡饭店。从一开始为乡亲们做饭,到后来为更多人做饭,家乡饭店对许多人而言,已经是一种舌尖上的情怀了。当我们聊到这里鳞次栉比的餐饮店时,吴阿姨对我们说起了这里独有的「淘宝作息」。

*实景图

因为电商的繁荣,里仁洞巅峰时期聚集了六万多的外来人。因为工作属性的原因,这个村子每天中午才开始苏醒,直到凌晨3点开始渐渐结束这一天。吴阿姨的餐馆不会开到这么晚,但里仁洞,确确实实是一个「美食不夜城」。

*实景图

同样是面对旧改,当听说将设立7x24美食街区后,吴阿姨是非常开心的,并一直积极商量在未来留有饭店的一席之地。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陪伴」的温暖,而这,也是里仁洞最温情的底色。

*实景图

等我们从家乡饭店里出来,恰逢里仁洞小学放学,原本还算寂静的街道顿时热闹了起来。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回想此行,我们发现对于旧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态度,可大家的愿望都只有一个:「拥有更好的生活。」

*方案概念图

里仁洞旧改项目由打造过珠江新城和琶洲的越秀地产执行。作为广州城市中轴缔造者,越秀地产首创「新烟火+新链接+新融合」三大顶层的设计理念,构建未来城市公园系统,通过空中连廊与住区无缝链接。并规划青少年宫、社区活动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山丘公园等市政配套,融合活力、艺术插件打造城市街区艺术等,让里仁洞焕新重生,在此打造一座让人与城市链接在一起的 500 万㎡新人居未来城市,有望成为超越珠江新城的「广州南CBD」。

*方案概念图

无论是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因为向往繁华而来到长隆万博的人们,都能拥有更多的选择。

*方案概念图不难想象,未来李阿姨可以通过连廊,在中央公园、高线公园和口袋公园中散步晨练;她的邻居陈哥的孩子在家门口就有机会从小学读到高中,而他自己上班也更加便利。在逛新的商场时,说不定就能看到郑叔店里的新款;吴阿姨的饭店在全时段的活力美食街区里,依旧温暖着每一个疲惫的寻味归人。

*实景图

每逢周末或长假,相约在一起也有很多全新的玩乐。走出家门就能让孩子在青少年宫培养天赋、在社区活动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里陶冶情操;在打造的商业综合体中,汇集了购物中心、主题美食街、音乐、演出、展览、酒店等,每一天都生活在都市中央。再加上万博板块本身的繁荣加持——长隆度假区每天嗨玩不重样;广州南站开车十几分钟就到,说走就走的旅行即将变成日常。

*方案概念图

这一切,都将随着「越秀·万博城」的到来而实现。万博区域的未来并不会冲淡「人文情怀」,而是将人与人之间以更紧密而繁华的方式紧密相连,探索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实景图

生活方式革新,是这次里仁洞旧改的核心。5月22日-6月7日,在番禺万达广场会有一场别出心裁的快闪活动:「未来书适生活指南」书展。

*实景图

这是越秀·万博城和樾+sapce旗下樾书局的IP联合展,以书为媒,探讨了更多关于生活与文学的思考。

*实景图更有趣的是我们还可以get到盲盒的快乐。30本世界文学书会被随机放入10种不同外观的「书籍盲盒」中,每一次打开,都会与惊喜不期而遇。

*实景图

你也可以在现场翻阅「新周刊刀锋榜单」的系列丛书、「中国最美的书」系列丛书,还有更多精选好书,在瓦楞纸构建的阅读空间里,感受墨香和纸张带来的精神愉悦。在书展的书中,或许能先一步找到关于未来的答案。

*实景图

在未来之城里,会运用世界最前沿的城市插件系统,因地制宜,以地形艺术、街道艺术、剧场式空间等的打造,让书里描绘的生活方式成为现实。

街道上一步一景,自然林荫和艺术装置并存,连围墙都别具线条趣味。逛累了还可以坐在街边的咖啡厅户外座上,一个下午,一杯美式,在人群中获得平静的松弛感。

厌倦了平地行走,还可以来一场「5D空中漫步」。屋顶花园和广场让空间的概念变得模糊,空中连廊能让你漫游到社区里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

*实景图

翻看着书展的书,不由会想起里仁洞的前世今生,也会想到属于里仁洞的未来。无论是李阿姨、陈哥、吴阿姨,还是选择定居于此的人们,都将打破人与人、人与城市之间的隔阂与界限,用未来的无界城市模式,重拾超越时间的人情温度。我们,在未来相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