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富联股价大涨的背后,要“转型”有多难?

凝阳说财 2024-05-22 21:17:00

“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相信这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出处,但你绝对不知道,还有另外一个企业,他们居然也敢说:“我们不是工厂,而是智能制造基地。”说上一句话的企业靠“大自然的搬运工”赚成了中国首富,那看来“不是工厂,而是智能制造基地”的企业,还不得原地起飞,横扫全球?

于是,大家都在纳闷,“不生产水,大自然搬运工”的是农夫山泉;那么,“不是工厂,而是智能制造基地”的,什么来头?莫非是下一个农夫山泉?还是什么新晋崛起的互联网巨头?

答案当然不是,这个“不是工厂,而是智能制造基地”的企业,说出来大家其实也是非常熟悉,只不过,它换了个马甲,好像就有点“麻雀变凤凰”的意思,但如果说它的名字叫富士康,那么,所有人就会恍然大悟,大呼这些企业的营销套路,那真的是比世界上最深得湖泊——贝加尔湖还深!

近期,换了个马甲叫工业富联的富士康,股价一直像钱塘江的大潮一样凶猛上涨,几度涨停,这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莫非换了个马甲,这家原本靠代工的企业,就能脱胎换骨,一飞冲天,跻身破天富贵俱乐部?

多年寻求转型未果,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急于撕掉代工标签的富士康竟在今年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股价涨势连连,内行都直呼看不懂。

搭上英伟达,富士康要起飞?

论2023年至今,谁才是股市最大的赢家,答案非英伟达莫属。似乎从英伟达暴涨的迹象中发现了新的商机,工业富联在连续转型挫败后,重新把大数据导向、AI分析作为新的方向,积极转型为机器人运行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并且以Chat GPT为契机,整合整个AI服务器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的元器件生产商到下游的最终用户多个环节。随着AI发展的势头,工业富联云服务商产品占比快速提升到了五成,包括服务器占云计算业务的收入也提高至三成,尽管毛利率依然只有5.08%,但比起多年前一直靠代工赚微薄的收入,如今的云计算服务已经比去年提高了1.12%,自2018年来,毛利率6年首次突破5%。

也正是搭上为了AI风口,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82%,210.4亿元的净利润在扣非后为202.1亿元,毛利率首次突破8%,为上市以来最高纪录。在新业务占比提升的同时,营收反而同比减少6.94%,三大主营业务也有不同程度下滑,但这也并非坏事。转型总需要阵痛,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工业富联在AI服务器市场中的主要竞争优势,多年和英伟达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其最新的平台独家设计生产交付供应商,占据50%芯片基本的市场份额,无疑和英伟达深度绑定,其业绩增长的持续性有赖于AI模型训练与推理的基础设施需求,一旦2024年、乃至未来出货量增大,未来乐观的预期几乎毫无疑问。

换一种说法,以往的任何一种合作方式,都需要供求方中间的中介,这无疑会影响到双方直接的毛利率,一旦需求方绕过品牌商,向厂家直接采购或者订货,则毛利率增加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言下之意,如果有需求方直接向富士康订货,那么,毛利率保持在10%以上,或许会是一个可以预期的结果。这也说明在以往承受服务器行业中游厂商的压力之后,转型AI概念股,富士康确实值得看好。

终于可以告别“代工”,“赚辛苦钱”?

英伟达在2024年初赚走了多少财富?这绝对是一个颠覆认知的概念。根据2月份发布的2024财年报告,收入达609亿美元,净利润为300亿美元,而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7倍,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指数。

作为多年来为其提供稳定服务的工业富联,前几年因为和苹果的合作,也算是趁机猛赚了一波,而此番赶上AI风口,在英伟达大赚特赚之余,富士康也能在别人吃肉之后,喝点汤不过分吧?

这也是近期股价一直上涨,截止周五,总市值达到4849亿元的主要原因,从原来得“代工之王”,到如今全球领先的高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强大的竞争力和深厚的行业积累,都让市场对其价值无比信任,甚至说高看一眼的出发点。

只不过,逐渐去“代工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赚辛苦钱”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富士康想要被人淡忘,工业富联想要在股市中继续大热,仍然需要时间,并且在接下来的智能浪潮中拿出更好的表现,这才是转型的重点,也是其真正脱胎换骨能否实现的关键。

0 阅读:184

凝阳说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