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志,55字揭开李世民对兄弟的真实态度

知鉴明过去 2024-05-13 03:55:32

翻开初唐历史,“隐太子”李建成一直是个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作为唐朝的首位太子,李建成从当初晋阳起兵开始,便一直跟随父亲李渊打天下,无论是攻克长安,还是平定河北,李建成都可谓功不可没。

在唐朝建立初期,李建成作为太子更是协助李渊打理朝政、巩固边防,总而言之,倘若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大概率会接任李渊成为一代帝王,而且从其文韬武略来看,未尝不能开辟属于自己的“贞观之治”。

然而,历史不容假设,李建成也没有机会荣登大宝,而是在公元626年7月2日这一天,死于自己的同胞兄弟李世民的弓箭之下,年仅三十七岁。

关于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已经被太多的影视剧作品搬上荧幕,以至于世人都已经滚瓜烂熟,只不过,受新旧《唐书》影响,现今文艺作品中的李建成已然成为了平庸之辈,无论是文治武功都不及唐太宗李世民。

这是成王败寇的必然结果,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是这句话约束的是后人,对于当代人,尤其是对于已经手握权柄的李世民来说,历史是可以“隐去”的,就如同可以将被自己杀死的哥哥李建成追谥为“隐太子”一样。

说李世民篡改历史,绝非一句空言,虽然新旧《唐书》秉持着维护正统的原则,对此大多采用春秋笔法,甚至连记载皇帝一言一行的起居注都对此讳莫如深,但是发生过的事实终究难逃恢恢青史。

后来的《资治通鉴》就毫不避讳,直接指出“盖史官没建成之名耳”,而在其他诸多史料之中,也提及李世民在位之时,不仅多次查看当朝的起居注,而且还暗示史官——“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

也就是说,李世民拿自己的“玄武门之变”与昔日的周公诛管蔡类比,并表示“义同此类”,可见,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虽然是胜利者,但却留下了终生难以平复的愧疚。

或许有人觉得,何以见得李世民愧疚于李建成?这当然不是主观臆断,而是有历史资料可循,证据便是于2005年出土的李建成墓志。

李建成墓志被发现于西安,出土之时已经遭受了几番不法分子的盗掘,以至于李建成墓室内已无太多有价值的文物,唯独一块墓志被盗墓者遗弃,而这块墓志又与同时期的王公贵胄的墓志不同,不仅极其朴素,而且只有短短五十五个字。

即:“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于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于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李建成墓志志文

寥寥五十五个字,就给这位唐朝的首位太子盖棺定论,显然非比寻常,因为墓志文中除了生卒年等基本信息外,并没有介绍李建成的生平功绩,这的确不符合其太子身份。

不过想到该墓志为贞观二年所立,当时玄武门之变刚刚过去两年,李世民尚无法正视这段历史,也不允许其他人提及,因此墓志文如此简单也就在情理之中。

根据史书记载,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下令“诏除建成、元吉属籍”,也就是说,把李建成和李元吉从李氏家族除了名,可见当时的李世民有多忌惮自己的“弑兄夺位”。

李建成墓志志文

只不过仅仅两年之后,已经是皇帝的李世民又命令“追封建成为息王,谥曰隐,以礼改葬”,也就是说,此时的李世民多少有些悔过,或者说有勇气正视玄武门之变,所以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

在李建成墓志出土后,这段史书记载也被证实,只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五十五字墓志文中,有一个字曾被涂改,就是谥号中的“隐”字。

从现今保存在西安博物院的李建成墓志上可以看出,“隐”字有明显的磨损痕迹,而且相比于其他碑文,“隐”字向下凹陷了不少,也就是说,“隐”字之前还有一字,经过专家的多方考证,确定为“戾”字。

也就是说,最原始的版本,李建成的谥号是“戾”,而非“隐”,这就揭开了当时李世民对于李建成态度变化的心理轨迹。

根据史书记载,“贞观二年正月,有司奏谥息王为戾,上令改谥议。杜淹奏改为灵,又不许,乃谥曰隐。”

也就是说,李建成的谥号前前后后经历了两次改动,第一次为“戾”,后改为“灵”,最后才敲定为“隐”。

何为“戾”,按照我国古代的谥法,“不悔前过为戾”,也就是说,最开始李世民是认为李建成与他争夺帝位过错在于李建成,宣武门之变之所以发生,也是因为李建成先图谋不轨,甚至是淫乱宫闱,总而言之,起初李世民是想把过错都推给已经无法开口的李建成。

有野史记载,李建成曾设下鸿门宴,用毒酒鸩杀李世民,但最终没能得逞,或许这就是李世民所谓的“不悔前过”。

那么,“灵”字作为谥号又是何解呢?根据史料记载,“乱而不损为灵”,也就是说,经过几番思考,李世民觉得“戾”字太过严重,认为没必要全部抹黑李建成,于是想顾及下兄弟颜面。

至于最后改成的“隐”字,则颇有说法,正所谓“隐拂不成曰隐,明不治国曰隐,怀情不尽曰隐”,也就是说,这个“隐”字代表着李世民最后对于李建成以及玄武门之变的态度,就是避而不谈,一笔带过。

由此可见,李世民虽然在兄弟阋墙中笑到了最后,但是却背负着难以名状的情感孑孑独行,这种虽然成为了帝王,却永远背负着对手足骨肉的愧疚以及对青史的敬畏的感觉,想必旁人永远无法理解。

或许这个“隐”字,正是鞭策着李世民要励精图治,用自己后半生的文治武功来弥补玄武门之变时的刀光剑影。

信息来源:

李建成墓志:碑石上的千年秘密 2020-10-09 10:51·光明网

31 阅读:21411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1:46

    李世民带了一个坏头,后世子孙有样学样,反叛在唐朝就成为了家常便饭。

    名字不在长 回复:
    司马昭当街杀皇帝,杨广陷害他哥哥杨勇,咋就是李世民开的头了?
    渡人 回复: 名字不在长
    [点赞]
  • 2024-05-17 12:31

    愧疚个毛,真愧疚就不会杀李建成了,李建成真当了皇帝也不会对李世民下杀手,顶多让他当个逍遥王爷,毕竟之前魏征劝李建成干掉李世民李建成都没同意,皇权争斗还想着点到为止李建成真的蠢,不知道是看不到隋朝杨勇的下场,还是觉得老二有底线

    冬天的风 回复:
    李元吉几次要置李世民于死地,武德六年策划过刺杀李世民,被李建成阻止,然后表示是为李建成着想,武德九年直接向李渊进言除掉李世民,李建成为了拉拢他,许诺过让他当皇太弟
    睡不醒 回复: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是想当皇帝,他孤注一掷是因为正当方式抢不过李建成,我说李世民人品不行打不过就掀桌子,你说他是被逼无奈?到底谁幼稚啊?你不想当王爷想造反还不冒风险是吧,还踏马发明了李元吉有野心想当皇帝让李建成跟李世民斗,哪本书记载了?退一万步就算你说李建成打压李世民那打压错了吗?你兄弟有野心想跟你抢皇位你不打压还让他发展是吧,什么傻白甜,至少魏征让李建成宰了李世民,李建成没听就已经能说明他比李世民有人情味了,换个狠辣点的直接让他GG了
  • 2024-05-18 21:29

    杀兄屠弟逼父,历史独一无二。

    baggiotalent 回复:
    没文化就去多读书,少在这哔哔哔。
    牵着纲子去打猎 回复:
    又造谣了[得瑟]
  • 2024-05-19 20:51

    历史的是是非非都是过去式了,李世民起码做了一个好皇帝,征外安内,千古帝王位列前茅。不清楚那些在为李建成喊冤的都是些什么想法,四夷能称李世民天可汗,百姓能尊他千古帝就说明李世民对国对民无愧,后人想起强盛贞观起码也能有点莫名荣耀。至于李世民对父,对兄弟,对子女有愧那是李世民自己的,外人又何须扛着道德指指点点。

    秋天的季节 回复:
    是个好皇帝,但是不代表皇帝没有犯错
    yuanxing 回复:
    李世民是你祖上??
  • 2024-05-18 15:25

    天策上将军、秦王去戍边、逍遥王爷?手下一班身经百战的矫兵悍将能答应?半个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汗]

    牵着纲子去打猎 回复: 熙熙攘攘
    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李建成还活着?历史发明家自重啊[得瑟]
    熙熙攘攘 回复:
    看来你是李建成肚子蛔虫。李世民夸大自己你都知道[笑着哭]。佩服佩服
  • csjzlp 16
    2024-05-31 10:31

    李建成还是很能干的,但是比起五维属性第一人的李二,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笑着哭]

  • 悔过愧疚无稽之谈,理亏罢了。

  • 2024-05-20 13:33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谁又愿做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有对错,只不过从道德上是需要被谴责的,但是后面的国家强盛证明他做得对。干大事的人不能被规矩定死,不然也干不成大事。

    牵着纲子去打猎 回复:
    难道其他皇帝家都是一脉单传,太子没有其他兄弟?[得瑟]
  • 2024-05-13 18:35

    帝王之事,墓志改个字,还需要在原碑文上涂改重凿,重新刻一块不行吗

    浮生若梦 回复:
    因为不受待见,随便糊弄一下应付过去就行了,反正没人在意。
    兰亭序 回复:
    节约成本啊!
  • 2024-06-02 14:30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 2024-05-31 13:42

    要考证李建成功绩确实要靠考古 个别臣子墓志铭记载部分确实比史书多出李建成部分

  • 2024-05-20 12:43

    李二也是学他老表杨广。

    张帅明 遥远 回复:
    杨广是他表叔,李渊的亲表哥~
    牵着纲子去打猎 回复:
    又给杨广造谣[得瑟]
  • 2024-05-18 14:33

    李建成的平庸形象来自新旧唐书,史实被歪曲?新唐书不可信那与之几乎同时代的资治通鉴就是“恢恢青史”、更可信?你为什么不直接吹司马光治学严谨爆杀欧阳修呢,是怕直白了网友会看不懂吗?材料都是同一批材料,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结论不同,那资治通鉴的证据呢?就一句“盖…耳”的猜测?我寻思就算大唐创业起居注里李建成功劳也不如李世民啊,你在意淫什么?后面把李建成墓志铭当证据的时候就说史书记载如何如何可以对照,为什么提史书的时候不跟前面一样具体到某本书呢?是前面尬黑旧唐书了所以后面不好意思提旧唐书的名字了?

  • 2024-05-22 18:55

    李建成妇人之仁

  • 2024-06-01 03:14

    他杀兄弟或则是要杀他老爸也好这个我不关心,我只想知道在他上位后人民过得怎么样?民心如何?是众望所归还是离心离德?这才是关键,最能反映出他是仁君还是昏君。

  • 2024-06-02 11:44

    自古都是太子大战一群皇子而李建成却要联合四弟斗李世民,这就说明了李世民的实力是非常的强。还有说李世民篡改历史的你们亲眼所见了没有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秋天的季节 回复:
    肯定篡改了,不然开国太子是有详细记载的
  • 2024-05-19 12:30

    从李二开始胜利者改历史了

  • 2024-05-25 11:31

    拭兄杀侄,霸嫂

  • 2024-05-25 17:29

    亲手杀人当时有心理阴影,何况是自己兄弟

  • 2024-05-25 20:01

    亲兄弟一个都不放过

  • 2024-06-02 21:13

    亏心

  • 2024-05-30 18:42

    没有魏征等人,李世民也是一个昏君,而且还是篡改历史事实的昏君。

    西瓜 回复:
    没李世民,魏征死几百回了。昏君能做到?
  • 2024-06-01 01:19

    错,侄子

  • 2024-06-02 21:29

    皇权之下,哪有什么兄弟、父子。

  • 2024-05-31 07:40

    胡编乱造

知鉴明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