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之下,信心之殇

基歪财说 2024-05-12 20:44:38

央行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表面平静的数据之下,是民企的无奈躺平,是居民的提前还贷,是银行的存款激增。在这场貌似平常的数据风波中,笔者试图寻找其背后的逻辑,探寻当下中国经济的症结所在。

1、社融骤降,民企无奈躺平

4月单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骤降至-2000亿元,这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社融代表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出现负增长,原因无非两个:要么是实体经济不再融资,要么是金融机构没钱可借。

笔者倾向于前者。每天接到的贷款“骚扰”电话,无一不在“恭喜”你获得了数十上百万贷款额度,可见银行的放贷意愿依然强烈。问题出在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身上。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不少民企选择主动去杠杆,减少投资,降低风险,这种“躺平”心态正在蔓延。没有企业家精神,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何而来?民企躺平,经济失去了一大增长引擎。

2、居民还贷,信心告急

4月新增贷款规模大幅回落,其中最堪忧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再次转负。一个月净减少1666亿元,这意味着居民加速提前还贷的势头仍在延续。

房贷利率明明下调了,居民为何还要提前还贷?答案只有一个,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对房价上涨不再抱希望。与其背负沉重的房贷,不如尽快还清,轻装上阵。

居民还贷潮的背后,是对经济前景和个人收入增长的悲观预期。没有信心,消费从何谈起?居民信心不足,内需难以成为经济的压舱石。

3、活钱减少,银行喜忧参半

4月M2和M1余额环比双双下降,这意味着全社会活钱明显减少。M1的变化最能反映经济活跃度,笔者从未见过M1下降而股市上涨的牛市。当下M1骤降,资本市场还能指望什么呢?

减少的活钱都去哪儿了?银行的大额存单告诉你答案。随着居民将更多资金存入定期,各大银行纷纷暂停大额存单业务。存款多了,银行乐不乐?

从存款规模看是乐了,但从负债结构看未必。活期存款减少意味着银行负债稳定性下降,资金运用空间受限。况且存款利率总有下调压力,银行恐怕也有苦说不出。

4、货币政策遇瓶颈,财政发力待观察

面对融资需求不足,央行已经连续降准降息,但从4月数据看,货币宽松的效果并不理想。实体经济需求不旺,再多的钱也是白搭。央行已经点明,未来M2增速可能放缓,宽松空间恐怕不大了。

货币政策遇到瓶颈,财政发力或许是必由之路。市场普遍预期最迟6月底将发行超长期国债,届时央行或将入市承接。财政扩张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经济,尚待观察。

5、结语:重塑信心是当务之急

4月金融数据看似平淡,实则警示意味深重。数据之下,是民企的无奈躺平,是居民的还贷抉择,是银行的喜忧参半,更是整个经济的信心之殇。

重塑微观主体信心,是稳定经济的当务之急。唯有民企重拾斗志,居民收入预期改善,实体经济需求才能真正复苏。在此之前,任何货币财政政策都只能是权宜之计。

2 阅读:28

基歪财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