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联,我党还有两大武装,兵力高达80个团

凌瑶看趣事 2024-04-15 06:20:3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陕北一带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在此之前,活跃在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已经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除了这三支正规部队之外,我党还握有另外两大抗日武装,总兵力高达80多个团。

1936年冬季,薄一波被派往山西,出任中共山西工委会书记。不久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大举入侵山西。阎锡山对此准备不足,兵力也不够用。于是就委托薄一波拉队伍并训练新兵,以配合晋军作战。薄一波长期从事兵运工作,经验十分丰富,能力也很强,因此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队伍。1937年8月,这支部队改称决死第一纵队,薄一波出任政委。

同时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二总队也改称为决死第二纵队,张文昂政委,他是山西灵石县人,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加入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交通部办公厅主任。决死二纵成立的时候只有两个团和一个总队,但很快就扩编到了12个团的规模。

决死一纵和二纵成立几天后,薄一波又组建了决死第四纵队,雷任民任政委,他是山西平遥人,在中学读书时开始参加革命,后来来到北平共青团工作,担任组织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贸易部副部长。决死一纵、二纵和四纵成立一个月后,薄一波经过和阎锡山协商后,把山西军官教导团第十团改编成了决死第三纵队。

当时决死三纵的政委是戎子和,他是山西平鲁县人,1936年冬季加入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财政部副部长和代部长。早在这四个决死纵队成立之初,薄一波就提出在部队中实行政委制度,政委有最后的决定权。当时阎锡山急需有部队为自己分担日军进攻的压力,因此就同意了。

决死一纵、二纵、三纵和四纵统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由于实行了政委制度,而四个纵队的政委又都是共产党员,因此这支抗日武装实际上是在我党的掌握之下的。鼎盛时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一度达到了50个团的规模,成为山西战场上的一支抗日劲旅,在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之外,我党还握有另外一支抗日武装,这就是河北游击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陕北一带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蒋介石为了限制八路军的发展,只给了三个师的番号,并规定每个师定员15000人。当时陕北一带的红军主力将近7万余人,剩余的25000余人由于编制有限,因此没能进入正规部队,他们当中大部分来到了八路军留守兵团。

由于只有三个师的编制,不少干部不得不降级使用。但仍有一些经过长征的营团级干部不好安排,最后这部分人就被派到了敌后去拉队伍,孟庆山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河北蠡县人,早年时期为了谋生,在冯玉祥的部队中当兵,累积战功升任副营长。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战败下野,部队被蒋介石改编为第26路军并被派往江西和红军作战。

26路军的官兵大都是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饮食习惯,和红军作战时又连吃了几次败仗。蒋介石不仅不给26军补充战斗减员,而且连军饷也拖延不发。被逼无奈之下,26路军在赵博生和董振堂等人的领导下起义,加入了红军队伍。孟庆山也参加了宁都起义,之后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累积战功升任团长并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奉命来到河北拉队伍。在当地地下党的配合下,经过数个月的艰苦努力,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部队,。之后他率部连打胜仗,积小胜为大胜,很快就打出了名声,前来投奔的人络绎不绝。到1938年1月的时候,孟庆山手下已经有了12路大军,30多个团,总兵力69000多人。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和河北游击军都是我党领导下抗日武装,这两支部队的兵力加起来高达80多个团。虽然他们的名气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联大,但也为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薄一波由于已经不在军中任职,因此没有授衔。河北游击军的领军人物孟庆山则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14 阅读:5561
评论列表
  • 2024-04-15 22:59

    [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4-18 17:58

    多读读历史书吧

凌瑶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