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扭亏第一股”没能保住盈利

思润子弹 2024-05-18 05:51:13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王亚静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提起格灵深瞳,不是AI圈的人们大约会一头雾水,但在去年的亿万富豪寻子事件中,它可谓是轰动一时。

2023年12月,一则“河北亿万富豪找回丢失25年儿子”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随后,格灵深瞳发布了亿万富翁寻亲成功的视频并提到,公司研发的“跨年龄同亲缘人脸比对算法”功不可没。

一时之间,格灵深瞳的股价大涨。

其实,格灵深瞳在登陆资本市场之前就是资本的宠儿,吸引了红杉资本、真格基金、策源创投、现代汽车等一众知名资本投资入股。

但抛开这些“光环”来看,格灵深瞳是一个还没走出亏损泥潭的企业。

2023年,格灵深瞳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同比下滑25.84%;归母净利润-9033.32万元,由盈转亏。

在资本层面,曾经力捧格灵深瞳的资本方也在撤退。

据「界面新闻·子弹财经」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3月17日开始至今,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策源创投、现代汽车、现代摩比斯、澳林春天等股东累计减持约2837万股,即便以最低价格计算,套现金额也超过7亿元。

1、成立十周年,利润由盈转亏

2023年,对于格灵深瞳来说,意义格外不同。

2013年,企业正式成立,2023年恰是企业成立十周年,但这一年,其交出的成绩单不算好看。

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62亿元,同比下滑25.84%;归母净利润-9033.32万元,同比减少376.97%,由盈转亏。

(图 / 格灵深瞳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格灵深瞳自披露2018年业绩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下滑,较2022年规模缩水约1/4。

(图 / Wind(单位:亿元))

对于营收的下滑,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终端客户预算及采购计划推迟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主要客户下单滞后,产品和服务的交付时间延迟。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公司的主营业务共有智源智能前端产品、深瞳行业应用平台两款产品,在2023年这两款产品营收均出现下滑,分别同比下滑29.28%、5.77%。

(图 / 格灵深瞳财报)

对于亏损,格灵深瞳则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司当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另一方面是加大了研发投入。

即便是这样的业绩,还得益于企业通过理财,获得了高额的理财收益。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企业将21.69亿元资金用于银行理财,获得的利息收入高达4082.84万元。如若没有这笔利息收入,企业的亏损额或进一步拉大。

(图 / 格灵深瞳财报)

进入2024年,格灵深瞳的业绩继续下挫。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072.66万元,同比下滑54.51%;归母净利润-2709.94万元,由盈转亏。

(图 / 格灵深瞳财报)

可想而知,格灵深瞳接下来还将面临不少挑战。

2、行业“掉队”,重金砸向大模型

提起格灵深瞳,就不得不提及其创立者——赵勇。

曾经,他说:“问过一位很优秀的画家,把眼睛画得漂亮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最重要的是眼眸上的反光。我觉得一个漂亮的眼睛,它的灵魂就是那点微光。”

而公司也有一个与眼眸形象相关的名字——“格灵深瞳”,企业所做的业务也与“眼睛”相关,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意在“让计算机看懂世界”。

赵勇出身于谷歌,曾参与Google Glass(谷歌眼镜)的早期研发,这也让格灵深瞳的起点很高,身上往往带着“AI扭亏第一股”、“天才AI公司”的标签。

只不过,这些故事、“光环”都掩盖不了格灵深瞳业务上的困境。

从行业角度来划分,格灵深瞳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城市管理产品及解决方案、智慧金融产品及解决方案,在2023年这两大类业务双双遇阻,营收分别同比下滑12.69%、29.28%。

(图 / 格灵深瞳财报)

而这还要依赖前五大客户。2023年,公司来自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40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91.56%。其中,来自农业银行的销售额为2.1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82.62%。

(图 / 格灵深瞳财报)

而在2020年,来自农业银行的销售金额不过才4697.09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9.36%。

这也意味着,格灵深瞳愈来愈依赖农业银行,未来一旦无法维持和农业银行的业务关系,企业的业绩将遭受明显冲击。

(图 / 格灵深瞳招股书)

没有足够的业务量支撑,格灵深瞳在行业中已经明显“掉队”。

Wind数据显示,2023年,同行上市企业中云天励飞、商汤-W、云从科技的营收分别为5.06亿元、34.06亿元、6.28亿元,远高于格灵深瞳的2.62亿元。

从发明专利的数量来看,目前格灵深瞳也被同行甩在身后。

(图 / 云天励飞、云从科技、格灵深瞳财报(从上到下))

内忧外患之下,格灵深瞳也有意改变。

从销售模式来看,格灵深瞳计划改变过度依赖大客户的问题。

在2023年财报发布三天后,企业发布了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表,其中明确表示,希望从直销为主到直销和渠道商并行,未来客户结构从以大客户为主变成大小客户并存。

在业务上,格灵深瞳正在“押宝”AI大模型。在2023年财报中,公司数次提及要拥抱AIGC浪潮,发展大模型,为此不惜砸下大额研发费用。

数据显示,2023年企业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9%至1.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率高达70.14%。

(图 / 格灵深瞳财报)

自ChatGPT问世以来,AI、大模型热度空前,吸引了一众企业下场,但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更为清晰,单纯的“画大饼”已经无法满足外界的期待,只有真实落地的产品才有可能抢占市场,而这背后不仅需要现金流、技术、经验,还需要速度。

3、股价下跌超6成,股东密集套现

格灵深瞳身上不缺少故事,最为外界津津乐道的就是“万亿估值”。

新京报曾在报道中援引多家媒体消息称,格灵深瞳天使轮后,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高调称格灵深瞳至少估值5000亿美元,而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认为1000亿美元比较实际,最后折中价格3000亿美元(按照2024年5月16日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2.2万亿元)。

诚然,在上市之前,格灵深瞳的确算得上是资本的宠儿。IPO前,公司引入了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现代汽车、现代摩比斯、策源创投等一众知名资本。

2022年3月17日,格灵深瞳正式登陆上交所,发行价39.49元/股。

而这成了格灵深瞳命运转折的一个分水岭。

上市当天,公司股价开盘破发。截至2024年5月16日,公司股价报收12.71元/股,较盘中最高值38.78元/股下跌约67%,总市值仅剩33亿元,和曾经的“万亿估值”梦想之间的距离犹如天堑。

而曾经力捧格灵深瞳的明星资本也在马不停蹄套现。

按照规定,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策源创投、现代汽车、现代摩比斯(编者按:现代汽车、现代摩比斯是一致行动人)、澳林春天等股东持有的原始股限售期为1年,解禁日为2023年3月17日。

股票解除限售当天,真格基金Ⅰ、真格基金IV合计减持了公司115万股,每股32.27元,套现3711.05万元。

(图 / 格灵深瞳公告)

与此同时,公司的员工也在减持套现。2023年3月17日,澳林春天以30.54元/股的价格减持106.5万股,套现3252.5万元。

格灵深瞳2022年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澳林春天由公司销售负责人黄辉栋与其子黄敬淳全资持股。

在此之后,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策源创投、现代汽车、现代摩比斯、澳林春天频繁地轮番下场减持。

据「界面新闻·子弹财经」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3月17日至今,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策源创投、现代汽车、现代摩比斯、澳林春天等股东累计减持约2837万股,即便以最低价格计算,套现金额也超过7亿元。

离谱的是,现代摩比斯甚至一度减持“超标”。

2023年11月,公司发布公告称,现代汽车及一致行动人现代摩比斯计划减持公司不超过2%股份,但由于股东在减持数量分配比例计算的错误,现代摩比斯减持超过原计划9.07万股。

(图 / 格灵深瞳公告)

对此,格灵深瞳表示,现代摩比斯减持超额,但与现代汽车合并计算一致行动人减持总数量不超原比例2%,现代摩比斯为此致歉。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曾几何时,这些资本蜂拥而来,如今又加速撤退,这是否也侧面说明了,格灵深瞳的吸引力在下降?

对任何企业而言,留不住资本的企业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活力无从谈起,又该如何长远健康发展?资本市场还在等待格灵深瞳的答案。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0 阅读:5

思润子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