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军盟主李密的军权得失始末

上善若水云帆 2024-03-23 12:24:09

在隋末乱世前期,李密无疑是最闪亮的仔。他极具战略眼光,抢先占领了隋朝三大粮仓(兴洛仓、回洛仓和黎阳仓)。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

隋末农民大起义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没饭吃啊!李密就靠着这三座粮仓,得到民众支持,兵力迅速扩充至30余万。其他农民起义军也纷纷来投,推举他为百万农民军的领袖。但是,李密最终却因为恩将仇报的行为丢掉人心,进而丧失了所有军权,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欲知详情,且听小边细细道来。

李密能够当上百万农民军的领袖,这当然归功于他的才能。但是,为李密提供施展平台的却是瓦岗寨主翟让。李密正是依靠翟让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支军队。

公元616年,在李密的运筹帷幄下,瓦岗军联合附近各小股义军,拿下金堤关,干掉隋朝悍将张须陀。翟让大喜,送给李密一支军队,并允许他单干。至此李密有了直属于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具体有多少,史书没有记载,小边推断,人数应该不多,估计只有数千人。这从李密此后的军事行动可以得到印证。

翟、李二人分道扬镳后,李密迅速西进。他兵不血刃地逼降了几座城池,获得了大量的钱财、粮草。翟让听说李密这么猛,后悔和李密分手,又腆着脸求复合,李密居然同意了。

要知道,翟、李二人并不合拍。李密想统一天下,而翟让却只想做草头王。李密之所以放弃单干,再次成为翟让的小弟。是因为他的兵力太少,而时间是不等人的。要知道,后来的李渊在短短数月间就拥兵30余万。李密这样的破落贵族没有李渊的好命。他只能依靠揭竿而起的农民军,但是农民军凭什么听他的呢?

李密想到了好办法,那就是带着大家一起搞钱粮。只要李密搞到足够多的钱财和粮食,就会有更多的农民军归附瓦岗军。到时候,李密的声望也会水涨船高,瓦岗军的领导权迟早会落到李密的手里。

为了搞到更多的粮食和钱财,李密提出了攻打洛阳,灭亡隋朝,号令四方群雄的计划。瓦岗军一致同意了李密的计划。毕竟没人跟粮食、钱财过不去。

但是,洛阳是隋炀帝重金打造的都城。他不仅城池坚固,粮草充足而且有重兵把守。李密想攻打洛阳也没那么容易。

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鸡贼的李密看出了洛阳城防的巨大漏洞。那就是它的粮仓设在了城外。打蛇打七寸,李密果断派兵偷袭并占领了兴洛仓。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粮仓,也是洛阳守军最大的饭碗。拿下它就等于扼住了东都洛阳的脖子。再厉害的军队,饿上几顿,也就成了渣渣。

同时,李密也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财主。接下来,财大气粗的李密开始收买人心。他打开粮仓接济贫苦百姓,饥民和缺粮的农民军纷纷来投。瓦岗军很快就发展到了几十万。李密趁势打下了河南大部分郡县。

翟让的脸上挂不住了,他索性推举李密做瓦岗军的带头大哥,自己做了小弟。至此,李密成功夺取了瓦岗军的领导权。名义上可以控制十几万兵马,但实际上他能够控制的兵力只有数万亲军而已。

一方面,李密刚刚当上瓦岗军老大,根基不稳。另一方面,瓦岗军发展太快,并没有完成整合,内部山头林立,它更像一个农民军联盟。而李密只是被推举的上台的盟主而已。但李密相信,只要给他足够多的时间,他一定能够完成对瓦岗军的整合,然后统一天下。

然而,洛阳却久攻不下。究其原因,是李密勒脖子的手不够狠。洛阳周边还有其他小一点的粮仓为洛阳输血。李密只好攻打回洛仓,试图彻底饿死洛阳守军。围绕着回洛仓,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彼此都损失惨重。等到李密拿下回洛仓,洛阳守军已经成功将部分粮食运到城中。李密想要困死洛阳守军,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了。

虽然夺取回洛仓这事儿办的不漂亮,但李密却意外地收到一份大礼,这份大礼保持住了李密的顺风局。公元617年9月,河北郡丞元宝藏打算归降李密,并愿意南下联合李密拿下黎阳仓。黎阳仓是河北最大的粮仓,有了元宝藏送的这份大礼,李密的腰杆更硬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军和隋朝将领及官员纷纷来头投。这其中就包括秦叔宝和程咬金。此时的李密部众又恢复到了数十万。窦建德、朱粲等割据一方的农民军也奉李密为领袖。至此,李密成了百万农民军的领袖。

然而,属于李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瓦岗军内部裂痕越来越难以弥合,翟让的部众有了夺权打算。得知消息的李密先下手为强,杀了翟让,并安抚翟让的部众。这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单雄信和徐茂公(徐世绩)。

此后的李密拥兵30余万,势力达到了顶峰。他也日益骄纵,不再体恤将士,内讧的创伤又开始复发。实际上,翟让只是李密在瓦岗军里最大的异己势力,而不是唯一的异己势力。除掉翟让后,李密依然没有改变瓦岗军松散联盟的状态。他能够控制的军队依然只有数万亲军而已。至于百万农民军的领袖,这个头衔的水分更大,窦建德、朱粲等人只是表面奉李密为首领,实际上并不受李密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李密杀掉前任老大后,其部下人心离散,都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翟让。这为李密日后丧失军权埋下隐患。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自己的保镖军团(骁果军)干死,宇文化及被推举为骁果军老大。得知老爸惨死,越王杨侗在悲伤的心情中登基称帝。心情不爽的人还有李密,因为宇文化及率领10余万骁果军杀向洛阳,自己的瓦岗军首当其冲,面临被夹击的危险。

然而,洛阳小朝廷却在此时给李密抛起了媚眼儿。这一招即可以借刀杀人,又可以实现一箭三雕的目的。杨侗想先利用李密杀掉宇文化及,以报杀父之仇。然后再利用李密杀掉王世充,以解被架空之危。最后再利用洛阳守军除掉筋疲力尽的李密。杨侗的小算盘打的是贼溜,但是能否实现呢?请细看下文。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李密表示愿意做杨侗的小弟,然后全力对付宇文化及。毕竟宇文化及的骁果军曾是隋朝中央禁军,战斗力不容小觑。李密使了吃奶的劲儿,才将宇文化及击败。但是,李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尽管他收编了一些宇文化及残部,但精锐的亲军折损大半。此刻的瓦岗军看似空前强大,实际上虚到了极点。洛阳小朝廷就在此时突然发动了攻击。

这时候的洛阳小朝廷内斗已经结束,小皇帝杨侗失败,王世充掌握了洛阳的军政大权。王世充延续了这个计策的后半部分,他趁虚而入,一举击败李密的亲军。随后,小失败引发了大溃败,李密杀掉翟让的恶果开始显现。非李密嫡系的部队一触即溃,翟让旧部(如单雄信)甚至主动投降王世充。

李密本想回黎阳仓找徐世绩,企图东山再起。毕竟,只要有粮食在,就可以收拢溃兵,重新织起一支大军。

但是,李密想到自己战败后,翟让旧部多半投降了王世充。而徐世绩也是翟让旧部,翟让被害的时候,徐世绩差点被砍死。李密想到这里,哪里还敢去?他意识到大势已去,只能率仅剩的2万余人投降李渊。

在李渊那里,李密得到了邢国公的爵位,还娶了李渊的表妹。但是具体职务却是为人张罗酒席的光禄卿。李密心有不甘,想东山再起。就请求李渊派自己去黎阳,他说自己想去为大唐招抚昔日旧部。但实际上,他是想借机摆脱李渊的控制,重新创业。

李密成功骗过了李渊,但李密带兵才走到半路,李渊又反悔了。李密急于脱身,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仓促起兵。在行军途中遭到唐军伏击,全军覆灭。至此李密彻底丧失了军权,他自己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2 阅读:839

上善若水云帆

简介:文史小评论,还有日常生活的小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