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眼中的商纣王竟然是这样的!

趣说历史的小卡 2023-02-11 17:28:52

大家对商纣王的认识,都是从周朝开始的记载中了解,可是真实的纣王是否真如记载中的那般荒淫无道?只有等待考古的进一步发现。我们只能从现有的记载中去分析、去考究,探索真实的这位末代的商朝人王。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事情的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

通过伐商檄文《牧誓》,来看看敌人眼中的商纣王是什么样子的。毕竟战争檄文就是开战双方骂战环节,真实度更高一些,或许有些夸张。我截选其中的主要片段进行分析。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檄文中列举商王纣的罪行主要是四条:一、惟妇言是用;二、昏弃厥肆祀三、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四、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翻译一下是:1、后宫干政2、祭祀不积极3、不重用王族4、任用社会底层人民为官害民。至于后世史书上列举的商纣王70条罪状,大多不可信,都是后世之人陆续加上去的。比如战国增加20项,西汉增加21项,东晋增加13项。

一、周武王眼中的后宫干政是罪,但在商朝根本是正常现象,历史上武丁的妻子妇好不仅是军队统帅,还是大祭司。商和周对女性的态度是不同的,周王朝没有记录的女性官员。

二、祭祀不积极。纣王时期人祭减少,可能是社会建设需要更多的奴隶,毕竟商朝的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显著提高。且从纣王爷爷辈开始神权与王权的冲突就开始加剧。

三、不重用王族。商朝时期的王位继承是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并存的,只是王朝后期才有了嫡子继位的趋势,但也没有形成制度。历史记载微子启是纣王的大哥,只是因为纣王是嫡子才继承王位。比干是他叔叔,也很有才干。打压王族也是很正常的行为,至于为什么处死比干就不得而知了。

四、大量任用底层人员为官害民。帝辛提拔了飞廉、恶来、费仲、左疆等人,组成新的朝堂势力来和老臣争夺权力。因为这些人没有后台背景,更听话。可能是因为短时间内帝辛的大量提拔官员,却缺乏相应的考察,一部分人陡然间居高位,迷失了自己,犯下错误。后来帝辛提拔的官员被周朝整体抹黑了。再者提拔底层人员甚至是奴隶为官在商朝也是很常见的。比如说辅助汤的伊尹,辅助武丁的傅说都是奴隶出身,照样成就千古美名。

武王在檄文中列举商王纣的罪行在现代人眼中看来有点小题大做了。只是为了凸显自己伐商的正义性,故意抹黑商王纣以表明自己是天命所归。

商的灭亡,在我看来有以下原因:

1、商王朝的祭祀整体来说规模大,耗费多,需要大量的青铜器,常年累月太过耗费国力。等到纣王接手时,国家财政已经出了问题。

2、城池等各种建筑的大量建设也需要人口和钱财,各个邦国都需要加大朝贡的力度,商王朝和各个属国的矛盾加剧。而周文王和周武王在外交方面做的就比较出色了。

3、从纣王爷爷开始王权与掌管祭祀的贵族一直在争夺权力,纣王也一直在与他们斗争。

4、纣王与其他王族不和,比如说微子启、比干,周人抓住机会拉拢商族王族并以此抹黑纣王。

5、商与东夷旷日持久的战争,虽然拓土千里,俘获大量奴隶与矿产,但由于征服时间太短,需要不断镇压反对势力,短时间内来说削弱了自身力量。

6、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足够的警惕,或者说是过于自大了,放松了戒备,以致于被武王抓住机会,直捣黄龙。

7、军事部署的失衡,主力大军全部在外征战,牧野之战时只能仓促征发奴隶大军。这些奴隶很多还是来自于不久前讨伐的东夷部落,对商王朝没有好感,在战场之上,直接反戈一击。

8、商朝的文明主要是手工业和商业的文明,比如说青铜器、陶器的高度发展,推车的大量使用。在农业领域反而比不上以农业立国的周族人,商与周的较量也是两种文明的较量。

商纣王的种种举措虽然在强化王权,巩固统治,振兴国家。长时间看确实是良策,可短时间内却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被对手抓住机会,一击毙命。

0 阅读:11

趣说历史的小卡

简介:我学会了带着面具微笑,即使我并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