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的解放战争几乎是一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史

桂才子佳人 2024-04-25 08:56:49

解放战争中,粟裕立下第一功,这是光辉的历史事实,这是毛主席的定论,是历史的定论,也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定论。

在中国发生的战争,历来有“得中原者得江山”之说,几千年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元明清民国四朝,莫不是如此定国。

粟裕在解放战争中,驰骋纵横,逐鹿中原,在广阔的鲁豫苏皖大地上,在其他野战军的配合下,打出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漂亮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歼灭战大胜,活捉了一个又一个不可一世的骄帅悍将,战术布置精细到令人心服口服,战略决策令人眼花缭乱。

粟裕大将

仔细看来,每次大战,粟裕总与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有所出入,特别是取得最大胜利的三次战役中,他与中央的意见出入更大,简直就是古语所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越是不受,取得的战果却是越打,打出的战绩越神奇。

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他能够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略战术,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淮海战役:

在淮海战役中,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以60万对敌80万,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中,他并没有完全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行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灵活调整。例如,在战役初期,他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攻打宿北、永城,而是选择了攻打宿北、永城之间的陈官庄。

杜聿明被俘

战役的最后是一个更加有说服力的事例,杜聿明集团尚有30万齐整的三个集团军精锐,不过在粟裕的80万大军面前,只能算是一只弱鸡了。杜聿明不会坐着等死,他有东、西、南,三条道路可以走,杜聿明将会选择哪条道路?放在粟裕面前的是一道很难的选择题。

中央军委和中央书记处多次电示粟裕,有国民党反动政府国防部二厅厅长、中共地下党秘密情报员郭汝槐提供的国防部作战计划,这份份量很足的情报为证据,杜聿明将走东线。

可是粟裕不听,他坚定地认为杜聿明不会走东线,也不会走中线,将会走西线,绕过山后到达豫西大峡谷,于是指挥80万浩荡大军,强行军三天三夜,终于把30万国民党精锐包围在西线的路途上。这一英明决策为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最后,30万大军被全歼,国民党华东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参谋长文强等人被活捉,特别要说明的是文强这个人,是毛主席的亲表兄弟,舅舅的儿子啊,从小一起玩的啊,战争和信仰,使他们走向了决裂。

红色间谍郭汝槐

2. 孟良崮战役:

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王牌第七十四师。这场战役中,他并没有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攻打临沂,而是选择了攻打孟良崮,这一决策为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毛主席后来这样感叹:孟良崮战役啊,有两个人想不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我毛泽东啊!

3.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过长江。在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渡江集团,粟裕指挥东部集团和中部集团共70万大军,刘伯承指挥西部集团30万部队。

刘伯承制定的,并报中央同意的渡江战役计划,就是要粟裕指挥东集团和中集团,渡江以后像一个人的两只手,左右合围兜击,合围地点选择在浙江北部天目山一带。天目山是浙北的一道屏障,也是粟裕在1945年出击并开发过的根据地,三次歼灭顽军战役的大胜,那是打的一个叫漂亮之仗。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成功签订双十协定,长江以南的共产党部队全部北撤,粟裕遂把部队转移出了天目山根据地,回到了苏中根据地。

天目山根据地纪念馆前面的粟裕雕像

粟裕觉得这个计划太小家子气了,他把计划全部作废,再也不往下传达,马上起草新的作战命令:东集团分兵作战,30万人包围上海,取得解放上海战役的胜利,10万人直出浙江、福建,截断国民党军在沿海的渡海计划。中集团渡过长江,打下国民党首都南京,直出安徽、江西,再到福建的台湾海峡对面,与东集团会合。

不得不说,粟裕的战略眼光的确远大。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成功渡过了长江,解放了上海、南京,接着横皖扫浙闽赣,胜利地封锁住了国民党企图在浙江福建沿海渡海去台湾,令老蒋的几十万部队远去广东渡海,已经累到跑不动的只能等着被瓮中捉鳖的命运。

从渡江战役到解放上海、解放南京,解放江南华东四省,粟裕歼灭了国民党军约100万人。这场战役中,他并没有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在九江、安庆之间渡过长江,而是选择了在江阴、扬州之间渡过长江。也没有在原计划的天目山一带合围兜击,而是把整个华东江南四省当成一盘整棋来下,这一战略决策的完全改变为全中国的快速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华东野战军解放南京

4、苏中七战七捷

苏中七战七捷前的态势,是令人手心里冒冷汗的危局,蒋介石驱使百万美械大军,狂傲地叫嚣三个月解决华东野战军,六个月解决中共部队。

根据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共产党把在长江以南八省的游击队全部北撤了,现在,位于长江北面的粟裕的苏中根据地首当其冲。

1947年6月,李先念的中原野战军7万大军被国民党打败,仅剩下1万不到的零散部队。皮定均率领第一旅500余人突围到了粟裕那里。接下来,蒋介石就是要对付在他口里所谓的狡猾如狐狸的粟裕大将指挥的华中野战军了。

党中央毛主席和新四军陈毅军长——内战开始,我军自动取消了新四军的番号,陈毅同志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党中央十分关切粟裕部队,陈毅元帅也十分担心新四军绝对主力第一师,三令五申地要求,粟裕转移到两淮地区,即北撤到淮阴、淮安一带,开辟新区。

粟裕坚定信心,要求在根据地内先打几仗,并且发电报给咱们党中央,要求拨给他5万精兵,归粟裕指挥,并且点名要在冀南晋东尚无战事的刘邓野战军。中央没有同意粟裕的增兵要求,反而抽调了粟裕手里的部队,把叶飞的主力一纵调到山东,把九纵调到津浦路,这使得粟裕手里仅有王必成和陶勇两个纵队3万人了。

即使如此,照打不误。想当年,粟裕仅有400多人的部队,照样在浙南山区跟老蒋的43个团打仗。一个月半时间,粟裕仅凭手中的3万部队歼灭国民党美械精锐5.3万人,成为中国在解放战争开始第一年里,全国七大战区中唯一获胜的一个战区,毛主席号召全军向粟裕学习,向华中野战军学习。陈毅发表谈话,解放战争第一年中,我军粟裕脱颖而出,可与彭刘徐并称五虎将。注明:当时林彪元帅在东北还在拼命撤退的阶段。

这些例子表明,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主要体现在他能够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略战术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他的这种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实,中央想得更多的是照顾和体恤,而粟裕做的是不顾自身安危的付出,舍生忘死的战斗,加上他灵活机动的指挥,和对战争规律的研究和掌握,中央从弱小变成强大,成为打败蒋介石、解放新中国的第一功臣。

伟哉,军神粟裕大将!

13 阅读:1847
评论列表
  • 记忆 17
    2024-04-27 19:50

    解放战争中粟裕所部属于偏师打成主力

  • 2024-04-27 11:48

    是淮海战役的第一功,这个还是不能混淆。 但是淮海战役第一功,已经超越绝大多数将帅。 其它将帅是在中央军委主持下开展工作,他可以独立提战役规划

  • 2024-04-29 15:12

    战神粟裕,无冕元帅!

  • 2024-04-29 18:29

    千古第一将,粟将

  • 2024-04-27 18:54

    才能卓越,品德高尚!

  • 2024-04-29 12:37

    60万对80万,60万那来的?粟裕苏中7战7捷打出来的,从3万到60万,没粟裕领导就没有华野,就没有淮海战役!

桂才子佳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