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玉叶:明代出土玉器中唯一精细之作

东方寻宝 2024-01-26 14:49:32

在南京博物馆里有一件文物叫作金蝉玉叶,金蝉玉叶是由一只蝉翼左右各两,三对蝉足,含金量达95%的金蝉,与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精工琢磨的玉叶组成。你是不是对该文物有一些好奇,接下来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金蝉侧身翘足,双翼略张开,嘴巴微开,似在鸣奏;叶片打磨细薄呈凹弧状,分为八瓣,主脉一根,两边各有支脉四根,叶片正面的叶脉琢成弧曲的凹槽,背面的叶脉有凸棱,使叶片极具真实感,整片叶子的边缘磋磨得圆润光滑。

金蝉采用了压模铸范、薄叶延展、錾刻、焊接等工艺。玉叶吸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等多种琢玉工艺,抛光细腻,薄胎圆润,琢工精致。

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的重生,将玉蝉放在逝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意精神不死,再生复活;将蝉佩戴在身上表示高洁。因此,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蝉在古人心中地位很高,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赋予蝉更多的含义:如这件金蝉玉叶,以一蝉伏卧在树叶上,蝉又称知了,知谐音枝,金蝉玉叶也就是金枝玉叶,中国古代对女子的最高赞美莫过于“金枝玉叶”了。

这件“金蝉玉叶”正是明代玉器“精细”的代表作品之一,可谓是15世纪下半叶明代中期的杰作,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件。它不仅说明了以“粗大明”著称的明代玉器有其精致细腻的一面,而且背后蕴藏明代社会文化的深厚内涵。

金蝉玉叶中的“玉叶”的薄胎工艺出现时间,远比清乾隆痕都斯坦薄胎玉器要早二百多年。这说明传统玉器中的薄胎工艺并非泊来之物,而是中国玉器发展过程中的本土产物,是中国古人杰出智慧和精湛技艺的集中体现。

这件收藏在南京博物院的明代珍贵艺术品,对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

东方寻宝

简介:10年省级卫视《宝玉石观赏石》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