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三甲医院专家告诉你正确的饮食习惯

春天医生 2023-12-12 15:27:33

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脏或血管的功能或结构异常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动脉硬化、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是我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每年导致约 400 万人死亡,占总死亡的 40% 以上。心血管疾病不仅危及生命,还会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那么,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呢?除了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合理用药等措施外,最重要的是预防。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是控制和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而这些危险因素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的饮食习惯的影响。因此,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三甲医院的心血管病专家推荐的正确的饮食习惯,帮助你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1. 限制盐的摄入

盐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是过量的盐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成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5 克以下,相当于一茶匙的量。

但是我国人均每天的盐摄入量高达 10.5 克,是 WHO 推荐量的两倍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喜欢吃咸菜、腌制食品、酱油、醋等含盐量高的食物,以及在烹饪过程中过多地添加盐。

2. 限制油的摄入

油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但是过量的油摄入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成人每天的油摄入量应控制在 25~30 克,相当于两汤匙的量。但是我国人均每天的油摄入量高达 42.1 克,是推荐量的 1.4 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喜欢吃油炸、油煎、油炒等高油高热量的食物,以及在烹饪过程中过多地添加油。

3. 限制糖的摄入

糖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但是过量的糖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成人每天的糖摄入量应控制在 50 克以下,相当于四汤匙的量。但是我国人均每天的糖摄入量高达 76.4 克,是推荐量的 1.5 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喜欢吃甜食、饮料、糕点、糖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及在烹饪过程中过多地添加糖。

4.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植物性物质,它可以增加饱腹感,延缓胃排空,降低血糖和血脂,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成人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到 25~30 克,相当于一碗燕麦或一盘蔬菜的量。但是我国人均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仅为 10.8 克,是推荐量的三分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喜欢吃精制的主食,如白米、白面、白面包等,以及少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豆类、蔬菜、水果等。

鱼鱼鱼

5.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的脂肪酸,它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TG),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改善血脂的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中 PUFA 又分为 ω-3 和 ω-6 两种类型。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成人每天的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占总脂肪摄入量的 50% 以上,相当于每天吃一两块鱼或一把坚果的量。但是我国人均每天的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仅占总脂肪摄入量的 30% 左右,而且 ω-3 和 ω-6 的比例失衡,ω-6 过多,ω-3 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喜欢吃动物性脂肪,如肉、油、奶等,而少吃植物性脂肪,如鱼、坚果、橄榄油等。

1 阅读:64

春天医生

简介:分享原创,靠谱的医学健康资讯!不要相信评论区医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