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武汉开往北京的G27次高铁上发生一起纠纷。一名女子推婴儿车堵住车厢过道,导致乘客无法通行。有人提醒后,她称"孩子睡觉",拒绝挪动。列车员来协调时,她突然发火说"你弄",放下背包离开,把婴儿车和孩子丢在原地。工作人员最后只能自己把车移到安全区域,这时发现孩子其实醒着玩玩具,根本没睡。 这事儿在网上炸开锅了。视频里能看到,列车到站后乘客排队下车,婴儿车横在过道正中央,后面的人全被卡住。乘务员过来商量,语气挺客气,问能不能稍微挪一点让其他人先过。女子突然就炸了,扔下背包和婴儿车,连孩子都没管,自己扭头就走。最后是两位乘务员小心翼翼把婴儿车推到角落,捡起背包,才疏通了通道。整个过程十来分钟,对被堵着的人来说,确实挺熬人。 带娃出门不容易,这点大家都能理解。一个人弄个小孩,大包小包再加个婴儿车,在拥挤的高铁上挪动,想想都头疼。孩子要真睡着了,怕吵醒,这种心情当父母的都有体会。可问题在于,视频里孩子睁着眼睛玩玩具,根本没睡。“孩子在睡觉”更像是个拒绝配合的借口。这就让事情变了味,从“需要帮助的妈妈”变成了“为私利妨碍公众”。 更让人捏把汗的是她撂挑子的行为。不管多大气,把孩子和随身行李一扔,自己走开,这心也太大了。万一碰上意外情况,后果不敢想。公共交通工具上,个人情绪管理确实不能这么任性,基本的责任感还是要有。 这事儿还扯出另一个讨论,就是网上对人长相的评价。后来有人把女子正脸照发上网,评论区冒出不少“面相分析”,说什么“老祖宗的面相学诚不欺我”。这就有点跑偏了。行为不对,批评行为完全应该,但上升到对容貌指指点点,甚至搞人身攻击,没必要。公共议题的讨论,焦点还是应该放在行为本身和规则意识上。 其实高铁对带娃出行是有便利措施的。比如提前选特定车厢的第一排或最后一排,那里空间大方便放婴儿车。有的车厢还设了母婴护理室。遇到困难,完全可以提前和乘务员沟通求助,他们一般都会尽力协调帮助。明明有更妥当的处理方式,却选了最僵持、最影响他人的一种,结果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12306客服后来回应了,说车上遇到这种情况,乘客可以找乘务员、列车长反映,要是劝了还不听,可以找乘警处理,工作人员不会任由事态发展。扰乱秩序的行为,按规定轻则警告罚款,重则可能拘留。规矩是明摆着的。 公共空间是大家的。谁都有不方便的时候,将心比心,互相体谅是社会能顺畅运行的基石。但体谅应该是相互的,不能总指望别人无限度迁就自己。就像有网友说的,“带娃不易不是特权,不能让全车人为个人任性买单”。之前杭州地铁有位宝妈,怕婴儿车挡路,主动贴边站还跟周围乘客道歉,工作人员看到后特意等了她们30秒。这种“双向奔赴”才让人暖心,才是解决公共问题该有的样子。 这次高铁堵门事件,像一面镜子。它照出极少数人那种“我的困难最大,规则得为我让路”的心态。这种心态多了,整个社会的相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出门在外,守规矩、讲道理,遇到问题好好沟通,比什么“神操作”都管用。列车卧铺事件 高铁离谱事件 高铁上蹊跷事件 列车座位争议 列车大事件 火车脱鞋冲突 动车争议 火车座位纠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