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这件事,最怕的就是打脸。更怕的是,打自己脸的还是曾经信誓旦旦的品牌。 这款车的母公司曾公开炮轰增程技术”过时”,坚称纯电才是未来。结果呢?纯电车型在国内销量惨淡,眼睁睁看着理想、问界靠增程月销破万。于是,这家德系巨头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 没错,说的就是大众ID.ERA,大众首款增程式大型SUV。 这波操作看得人哭笑不得。当初大众中国前总裁冯思翰那句“增程是过渡技术”言犹在耳,现在自家却推出增程SUV,活脱脱上演了一出“真香定律”。但仔细想想,这种打脸背后藏着车企的无奈——当纯电车型在中国市场月销勉强过千,而理想L系列单月就能卖两万辆时,再固执的德国工程师也得向销量低头。 大众转向增程,本质上是被中国市场教做人。中国消费者才不管你这技术先不先进,他们在意的是没有里程焦虑,是能随时来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增程车能加油能充电,正好戳中这个痛点。德国人推崇的“技术正统性”在实实在在的销量面前,显得特别苍白。这就像米其林大厨坚持做分子料理,结果顾客全都跑去隔壁吃火锅,最后只好跟着支起鸳鸯锅。 不过大众这套转身动作还算漂亮。ID.ERA不是简单照搬理想那套,而是把德系的底盘调校功底和增程系统结合。这倒给出个新思路:增程车不一定都是“冰箱彩电大沙发”,机械素质同样能成为卖点。只是现在才入场,就像宴席快散场才端出主菜,要想从理想嘴里抢食,光靠“大众标”恐怕不够看。 最讽刺的是,这场打脸反而暴露了传统车企的灵活度。比起某些日系品牌死守燃油车不放手,大众至少懂得及时调整船头。车企归根结底是门生意,不是技术辩论赛。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时,从来不会考虑“技术路线政治正确”。 增程车 增程型汽车 增程汽车 增程 增程版新能源 增程式混动车 增程式汽车 增程式电动车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