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颗毫无期待的心,在巴厘岛体验阿汤mysore课!

惰惰的瑜伽 2024-05-16 11:34:44

编者荐语:

在不同城市上mysore课,是一种很奇特的体验。这次,毕毕去了巴厘岛,跟随当地的阿汤授权老师练习大约一个月,来看看她的感受。

以下文章来源于老毕的瑜伽小院儿 ,作者正月廿四

从进入二序列开始,在某些卡住的体式上花的时间越来越长了,随着体式的增多,整体的练习时间也越来越长了。明显的有时会感到一些消耗。

我一度开始疑惑,这将是新常态吗?也一直告诉自己,就放松心情just do it。于是过去的两年,我真的是在练习臣服。臣服于练习的时长,练习的辛苦、练习的进进退退。

当然,任何事情拉到一定的频次之后我们都会麻木,或者说习惯,或者说算了,或者说放下。

于是,我是真的带着一颗毫无期待的心来到Prem和Radha的教室。甚至就像旅行也不再做攻略一样,选择教室也没有做任何背调或比较。因为宇宙当然比我的头脑更知道我需要什么。

所以,于此练习的每一天,我都是一张白纸,老师与我会共同在这张纸上创作。

练习的第一周,我感受到许久未有的轻松感。因为老师减少了几个体式、调整了一二序列的衔接位置、kapo只是去做一次而不管有没有抓到脚、甚至从没有辅助过我或任何人的双角c;以及当我尝试用坐姿脚挂头的方式尝试进入睡龟时,Prem先是问我练习到了哪个体式以确认是否可以这样进入睡龟,然后轻拉了一下我的脚觉得“No,too much”之后,就让我只在地面做到我可以的位置,当然还是提醒了我体式细节和努力的方向。

而上下轮由于下轮时胸腔不够高和起轮时脚还是会习惯性外八,Radha每次都会轻松的给到我一点点辅助来调整这两个问题。

于是第一周的练习,时长一下子缩短了,也减少了几乎所有“额外的努力”,调整了我很多一序列最基础的站立体式和坐立体式的细节。这些调整真的给到我一种感觉就是“传承”。

似乎所谓传承就是有一些最最基本的东西是不妥协的,每一个体式的重点都是唯一且清晰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就只是每天重复的just do it。而老师就是那个不断帮你校准的角色。

从好好呼吸到好好爱自己,我在自己的练习里不断学习着尊重自己的身体。而在这里第一周的练习,我感受到身体被前所未有的尊重着,我感受到Prem和Radha甚至比我还希望尊重我每天的身体和能量。

就像他们说的“Exhausting yr body is never the right way to make a progress. What matters is the quality not the quanity.” 就像老掌门人说的“One shoud feel full of energy after parctice, one should feel he can do it all over again after savasana.”

第一周的练习让我重新更正了很多练习的细节,就像日复一日渐渐走快或走慢的时钟被重新调了频,并且身体更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这些调频的意义。

当然也包括对于这个练习的意义的调频,这是一场每天与身体与自己的陪伴,Ta该让你能量充盈或者说能量平衡而不是感到压力、消耗或抵触、恐惧。

练习的确没有任何目的或终点,从每一个体式到一整套练习,都只是按照既定的方式just do it。以前在书里看大家说起老掌门人的口头禅“just do it”的时候,总觉得是那种严厉的严格的誓要打破对方小我的气势磅礴的“just do it”,而这一刻,我接收到的是自然的放下目的与执着,遵循最基本的体式要求,全然的活在这一刻的练习里的“just do it”。

我想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已经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就像这个练习也有着各种风格的老师与教室与理解,而每个人也只需要接收此刻宇宙给Ta的解读就好。

Just do it.

Just enjoy it.

That's it.

Namaste.

0 阅读:1

惰惰的瑜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