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评“短视频之困”,快餐文化时代自媒体人到底该怎么做?

等高线里说故事 2024-05-20 11:40:45

近日,人民网三评“短视频之困”引爆网络,文章从时间黑洞,弊端日显;恶性竞争、肆意追风;完善算法,强化担当这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当下短视频存在的困境以及各方面应当承担的相应社会责任,激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如今,不论在公众场合还是家里,不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是眼、手不离手机,脑子跟着手机,不与人沟通交流,不参与户外运动,和手机为伴,沉浸在自己一隅狭小的天地里,手机里的虚拟世界真的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吗?我们的时间、体力都消耗在几寸的屏幕中,值得吗?

如今的大数据网络时代,个性化偏好的信息推送只会让人接收的信息面越来越狭窄,如何让网友在一个良性的网络里获得更多有益的信息,是网络运营商需要迫切思考诸如完善算法和分流机制等的系列问题。而作为文化传播的自媒体人,也应当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让网友看到更多有思想有深度的作品。那些只为获流量,博眼球,赚收入,浪费网友时间,糊弄网友的自媒体人,应该反省,在这条赚钱的快车道上还能跑多远?

那么,快餐文化时代,有良知的自媒体人到底该怎么做呢?

要定位领域,受众对象明确

每一个自媒体人都是怀有初心,在注册账号时心中就定位了领域及对象。只有在自己熟知擅长的领域里,才会有新视角,才会提新观点,才能把素材信手拈来,才能更好地服务网友。如果定位不明确,垂直度跑偏,受众对象无法确定,哪里赚钱去哪里,那岂不成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这种战术虽然也是围绕市场利好消息展开,但持续性不强,不仅对自己的媒体账号运营不利,也是对网友的极度不负责任。

不断提升自己,深耕作品质量

要适应社会发展,就要不断更新个人知识体系。通过各种媒介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才能持续输出有质量的作品。有质量的作品都有灵魂,绝不是哈哈一笑就成过眼烟云,一定是能引起共鸣,直抵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份情愫。如果搬运抄袭,改头换面个标题,跟着蹭个热点,这样的作品如同吃剩饭,没营养还不好吃。像这类做自媒体的文化强盗,迟早会受到平台的打击和管制,迟早会被网友摒弃,最终没有生存市场。

不盲目跟风,形成自己作品风格

每一个自媒体创作者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在熟知的领域坚持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看法,形成独到的见解,开创自己的风格,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才能丰富网友认知,才能使作品有亮点,才能让网友津津乐道,才能积累更多铁杆粉丝。

我们遇见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多媒体时代,这么大一个舞台,自媒体人应该坚守初心,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素养,用专业的心做专注的事,深耕作品质量,让网友看到更多有力量有温度的文字,看到更多精雕细琢的短视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才是自媒体人应有的社会责任。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