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爱的人一起,走过疫情那段难忘时光

等高线里说故事 2024-05-22 19:28:01

2019年12月25日,一大早我接到爱人电话,说他在医院,面瘫了。孩子当时在上高二,我把早餐安顿好后,便匆忙赶往医院。

那天下着小雪,在漟过一滩水时,我踩在一块刨花板上,光滑的刨花板加上雪粒的湿滑,我重重地摔了一跤。爬起来没走几步,突然想起单位的一位同事,之前也是面瘫,后来治好了,我赶紧拨打电话询问。

一路上我心神不宁,赶到医院才知道,爱人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面瘫,病毒已侵噬神经,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那段时间,我每天上午在医院陪护,下午到公司上班,晚上在公寓里陪孩子,时间被安排得满当当的。直到有一天,我回到陪读房内,望着楼下学校宽阔的运动场和对面灯火通明的教室,我不禁思绪翻腾,孩子即将高中毕业,生活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跟我开了这么大一个玩笑?爱人面肌损伤50%,嘴角倾斜30度,味觉退化,今后如何工作,如何生活.....我不敢想以后,伏在窗前,望着远处道路两边暖黄的灯光,失声痛哭。

爱人的病打乱了我们三口之家平静的生活,忧愁解决不了问题,泪水也不能使他身体康复。从那时起,我就决定要和爱人一起勇敢面对今后的生活。

出院时已到了2020年元月中旬,本打算到中医院进行恢复性治疗,但由于疫情不断扩散,医院不能正常接诊,爱人的后继治疗也就暂时搁置下来。

那段时间电视里天天报道疫情, 形势不容乐观。我发现很多人外出时都戴上了口罩,有些人甚至重叠戴着两个。那时我才意识到要去买口罩,结果一下午跑了十家药店,一个口罩也没买到,网上也是一罩难求。没办法,我只好拿出家里抽屉里已经放置两年的口罩戴上,直奔火车站。当时正值年关,我们归心似箭,匆忙赶回老家探望老人,顺便也想让爱人好好休息一下。

幸亏我们出城早,回到老家两天后,武汉就封城了。

我的老家在四线的一个小城市,当时还未封控,可以自由外出购物,但随着返乡流的增加,疫情形势逐渐变得严峻,各小区随后也都封控了。

疫情发展到后来,已不允许居民出门。天天待在家里,老人说,幸亏你们赶回来了,你们刚回来时,还担心你们会感染病毒,现在一家人在一起,吃萝卜白菜也是安心的。老人最担心的就是儿女,一家人能和睦地在一起,就是最甜蜜的时光。

那时爱人也接到了单位下发的通知,要求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一线为居民服务,爱人踊跃报名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志愿者每天干的事,虽然看起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就都是大事。如搜集信息建立楼栋群;为病患买药送药;为居民送菜送食品;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为急诊病人联系医院......两个多月时间,爱人忍受着带状疱疹病毒带来的头部疼痛后遗症,每天步行一两万步,默默地和社区工作人员并肩奋战在一起。

在那段时间里,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没有一个人知道爱人是带病坚持工作,直到志愿者工作结束,大家才知道爱人的身体状况。由于爱人抗疫工作表现突出,社区把他的成绩和照片挂在了社区宣传栏里。回汉后,局里也授予他“最美中南人”荣誉称号。

2020年4月8日,武汉全城解封,我们决定尽快返汉。年关离开武汉时没想到会封城,没带电脑,孩子上网课一直都用的手机。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我们在第一时间赶回了武汉。

由于疫情还在持续,学校一直未开展线下教学,孩子也上了整整一个学期的网课。当时我们白天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学习。为了让孩子课间活动更丰富,我从菜场搞了几个大泡沫箱子,装上土,种了西瓜、辣椒、西红柿。孩子下了网课,就趴在窗户边看植物的世界。每到周日,不管太阳有多大,孩子都跟着他爸爸去钓鱼。

线上的学习虽然有弊端,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是孩子长大以来和我们最亲近的时光。我们每天中午、晚上回到家,都能和孩子一起吃饭、聊天,孩子晚上几点休息,我们就陪伴到几点。

网上学习虽然孩子也很认真,但每次测试却都不尽人意,我曾一度怀疑孩子不适合线上学习,羡慕别人孩子的聪明。可到了下学期公布开学考试成绩时,我才知道,好多孩子当时线上考试耍小聪明,网上搜,相互之间传答案。只有真实的付出才会有回报,2021年6月,孩子以625分收获了自己满意的高考成绩。

时过半年后,爱人的康复治疗也提上日程。在热心朋友的帮助下,我们慕名找到了中医院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中医,经过近七个月的针灸治疗,爱人的面部已基本恢复如常人。

生活的酸甜苦辣,其实都是时间给我们的馈赠,它会让我们在黯淡的日子看到光亮,在难捱的日子看到希望。正如作家毕淑敏在《格布上的花》一文中说:好日子和坏日子,是有一定比例的。就是说,你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好日子——天天蜜里调油;也不可能都是坏日子——每时每刻黄连伴苦胆,必是好日子坏日子交叉着来,如同一块花格子布。

疫情的袭来,让人措手不及;疾病的降临,更让人毫无准备。生活有冷暖,人生有苦乐,过去的终将过去,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和爱的人在一起,生一炉烟火,围一方天地,往后的日子依然会美好如初。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