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原著:巧珍是村姑更是金子,幸好加林弄丢了,她值得珍视

若水涓涓 2023-05-11 16:34:49

文 | 若水

《人生》结尾,高加林“走后门参加工作”被检举通报,丢了铁饭碗,打回农村籍,灰头土脸又回山窝。

离村一里路,高加林看到一群砍柴娃,其中一个高喊:“高老师回来啰…” 随后,另一个高唱信天游“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人往高处走,有追求没有错,但为一己私利,放弃做人原则,践踏做人底线,实属品性不周,终会害人害己,落得个老少唾弃。

再读路遥的《人生》,虽理解高加林努力攀爬的不易,但他对巧珍既渴求又躲闪,既撩拨又别恋的行为,实属现世渣男。

巧珍是个好姑娘,是德顺爷爷夸了无数次的“金子”,闪闪发光。她坚守初心、敢爱敢恨、情深不渝、专情不负。庆幸的是,高加林并不拿她当回事,她才有机会被马拴善待珍视。

1,媒人踏破门,坚守初心,心中只念高加林

巧珍灵巧貌美,是村里“财神爷”的女儿,算得上七八十年代妥妥的农村白富美。别看巧珍没文化,但她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更可贵的是巧珍心地纯良,德顺爷夸她“心地如金子般珍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单以巧珍的漂亮,找个公社干部或农村出去的国家正式工人,很容易,但媒人踏破刘家门,她概不接招。

婚姻有里外,外表的光鲜是秀给别人看的,冷暖只有自己知。如果嫁个常年在外的公家人,一摊琐碎家务、孩子养育全落在自己头上,这样的婚姻倒不如嫁个农民更实惠。毕竟,陪伴是长情告白。

巧珍拒婚,看是嫌弃两地分居带来的劳苦,深层原因是“不爱”。如果痴爱一个人,一切条件可商量。巧珍没文化,但极崇拜有文化的人,一心想和文化人过上一辈子。由来已久,她单恋高加林,但她知道高加林成绩优秀,迟早会飞出山窝窝,终归苦恋成空。

剧情反转,随着高加林落榜回村,民办教师被顶替,巧珍的念想剧烈复活。她兴奋又忧虑,心疼他的痛苦,甚至当着姐姐面骂她公公顶替高加林的不地道。

她对高加林的表白自卑且妥协:

“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里待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

不得不说,现实中很多女人的主动和付出,并未换得男人的珍视和信任。巧珍的卑微妥协和谨小慎微,并未换来高加林的珍惜。

男人爱你深多少,所送礼物能判断。

巧珍去城里看他,高加林感情天平已倾斜,他心怀歉疚,临时买了红纱巾送给巧珍。送红纱巾的初心却是这样的:第一次和巧珍推车步行时,高加林觉得巧珍很像一张外国油画上的姑娘,只是画中姑娘包着红头巾。出于一种浪漫,也出于一种纪念,他临时买了这条红头巾送巧珍。

2,为爱痴恋高加林,想他所想,忧他所忧

多年来,巧珍喜欢高加林,痴狂地。

巧珍明知加林会远走高飞,却一往情深在心里狂恋他:

加林回家过星期,巧珍借口不下地,偷望对面的加林家;

加林去村里水潭游泳,巧珍假装去附近打猪草;

加林星期天下午返校,巧珍眼泪汪汪,感到他再也不会回村;

加林高考落榜,巧珍内心兴奋得发疯。但加林当了民办教师,巧珍又一次梦想落空。

私下定情后,巧珍甜蜜幸福,高加林虽享受柔情蜜意,却常常郁闷纠结,尤其看到县上或公社干部们,有说不出的惆怅。虽然巧珍怕高加林飞黄腾达后抛弃她,但她依旧提出让高加林出外谋生,只要他活得畅快。

“加林哥,真的,只要有门道,我支持你出去工作,你一身才能窝在咱高家村施展不开。再说,你从小没劳动惯,受不了这苦。将来你要是出去了,我就在家里给咱种自留地、扶养娃娃,你有空了就回来看我,我农闲了,就和娃娃一搭里来和你住在一起。”

巧珍的绕指温柔,如同暖流漫过高加林的精神冻土,不仅带给他醉心,更让他从灰心丧气中重拾人生热情。为了高加林活得畅快,巧珍宁愿两地分居,独自承担家庭负累。

爱不是羁绊,而是无条件的支持。婚恋需要双向奔赴,大爱需要相互成全。巧珍的这段感情,只是单向付出,终不被高加林所珍惜。

3,无情被抛弃,不怨不恨,以德报怨

高加林到当了记者,成了县上明星,许多姑娘想接近他,尤其是黄亚萍。为了前途,高加林选择有文化、有身份的高干之女黄亚萍。他对巧珍的摊牌直截了当。

高加林:“我可能要调到几千里路以外的一个地方去工作了,咱们……”

巧珍痛苦地咬着手指头,两手痉挛,抓着栏杆:“那你去吧……加林哥,你别再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我尽管爱你爱得要命,但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了……你不知道,我是怎样爱你……”

巧珍被高加林抛弃,有人嘲讽她“高枝没攀成,却被人甩在半路上”。巧珍也曾想到死,但生养她的土地让她重新站起。审视这段感情,她不怨天,不尤人,甚至不愿父亲怒骂伤了她的负心郎。一个好姑娘,如果你不把她当回事,另外一个男人会感激你不懂得她的好。在巧珍名誉扫地、情绪最崩溃时,那个极爱她的马拴,又来求婚,诚心诚意。

马拴的表白很动人:

“……巧珍,我不会叫你一辈子受苦的!我有力气,心眼儿也不死。我一辈子就是当牛做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乡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

巧珍结婚,德顺爷爷没出席,他躺在自家炕上,老泪纵横,为巧珍的不幸伤心,为高加林的负情难过。

分手见人品,离婚见人性。命运反转,高加林再次成为农民。巧珍姐姐打算在高加林进村路上羞辱他,替妹妹出口恶气,巧珍知道后,力劝姐姐,跪求给高加林活路。

“他现在也够可怜了,要是墙倒众人推,他往后可怎样活下去呀……我给你下跪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

不仅如此,巧珍还央求姐姐,想法给高加林再谋一个村里民办教师职业。

高加林对感情的不忠,连孩子们都厌恶,别说善恶分明的大人们。但很奇怪,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看到他,纷纷向他跑来,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没有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很真诚地安慰他。

我在想,村人对高加林态度的反转,少不了巧珍的私下铺垫。巧珍的爱虽无言,但处处都在。

写在最后

《人生》扉页上,作家柳青写道: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有些人,错过就是一辈子;有些爱,转身即天涯。

高加林回来了,但巧珍已结婚,他懊悔不已:“我本来已经得到了金子,但像土疙瘩一样扔了。” 巧珍呢,纵然当初再痴情,但她对马拴专情不负:“我也应该和马拴过一辈子!马拴是个好人,对我也好,我已经伤过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拴的心了……”

两厢情愿固然好,如果不达,与其嫁给所爱,不如嫁给珍视你的人,灿烂恣意过半生。如同巧珍选择爱她的马拴,不管相伴长短,始终被宠。

0 阅读:68

若水涓涓

简介:专注书评、影评,解读书中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