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我又被私信的提示音吵醒。打开一看还是那个熟悉的名字,又是“老陈”发来的

薇薇呀 2025-10-17 10:09:12

凌晨五点,我又被私信的提示音吵醒。打开一看还是那个熟悉的名字,又是“老陈”发来的。我在头条最执着的“冤家”,三年来孜孜不倦地挑我每篇文章的毛病。这次他说:“你这种半路出家的写手,也配谈文学?” 若是三年前,我定会气的睡不着,连夜翻书查资料。非要写篇无可挑剔的文章证明自己。但现在,我只是把手机调成静音,继续修改手头的稿子。那篇关于到了《中年才发现,真正的“底层人”,就是父亲》的文章,我看到了很多喜欢我的家人粉丝们都留下了触动人心的感悟留言:“这是看头条以来,第一篇让我泪流满面的文章,父亲是家庭的依靠,孩子的庇护所!当父亲老了,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不要忘记父亲的曾经的付出!” “父亲是子女人生的起点和基石,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自己 。看的我流眼泪。”“声情并茂,好文!”“文笔了得,看了文章后泪流满面!”...... 很多在头条认识的读者,这三年来默默支持和鼓励着我,素未谋面,却总在我被围攻时送来温暖。他们说最喜欢我笔下的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温暖的市井烟火气,因为这“不完美,却真实”,还有即便我在写时事评论的时候,也是很努力,总是给大家呈现独特的视角和观点。 真实,这个词刺痛过我,也最终拯救了我。 记得刚在头条写作时,我努力经营“完美创作者”形象,谈哲学、谈现实、引经据典。直到我开始写身边人的真实小故事的文章,反而收到最多共鸣。其中有朋友留言:“经常被你的娓娓道来而治愈。”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试图完美,反而失真。 之前写老家系列,我如实写了老人收废品的故事。老陈立刻跳出来:“果然底层出身,难怪格局小。”我正要删除,有粉丝朋友却私信我:“谢谢你让我想起自己的父亲,他也是收废品供我上的大学。” 记得那天深夜,我收到一条陌生人的长留言。他说自己刚失业,本想结束生命,读到父亲蹬三轮车供儿子读书的故事,决定再试一次。“你让我知道,卑微地活着不丢人。” 我红了眼眶。原来真实的力量如此强大。 上个月参加一次线下文学交流会,我穿着45元钱的T恤就去了。会场里的人个个谈吐不凡,我紧张得手心冒汗。茶歇时,一个温婉得女士走过来:“你是薇薇吧,我一直在关注你,我经常被你治愈到。” 我们坐在消防通道的台阶上聊了接近一个小时,像认识多年的老友。她说:“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黑你吗?因为你活成了他们不敢活的样子。真实、自在,而且成功了。” 这话让我想起老陈。后来才知道,他是个郁郁不得志的中学老师,一直想写书却始终未能如愿。他对我的攻击,何尝不是对他自己的愤怒? 今天,我突然有感而发,是释怀也是通透,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感谢所有‘恨’我的人,你们是我最好的鞭策。” 今早去菜市场,卖菜阿姨多找了我五元钱。我折返回去还给她,她感激地非要塞给我一把小葱。这平凡的一幕,忽然让我明白了活着的意义。 “把生命浪费在憎恨陌生人上,该是多么贫瘠的人生。” 我们不必做圣人,但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我们无法取悦所有人,但可以温暖真正懂你的人。 就像此刻,我坐在书桌前写作。窗外正下着毛毛细雨的天,虽然有些阴暗,但是也难得的清凉。突然想起一句话:“纵使只有杯水之力,亦能浇灌整片森连。” 那些怒我的人啊,请继续展示你们贫瘠的人生吧。你们越是上蹿下跳,越证明我活得精彩。毕竟,没有人会去踢一只死狗。 我的书桌上写着一句新的座右铭:“献给所有讨厌我的人,没有你们的嘘声,我听不到自己内心的掌声。” 我知道,此时此刻,依然会有很多人在挑我文章的刺,但是我相信更多的是喜欢我的朋友在认真读我的文章。 这样真好,有人爱你,有人恨你,好过没人在意。 我敲下最后一行字:“人生苦短,既要活给光明看,也要活给黑暗看。光明予我以清辉,黑暗赠我以铠甲。”

0 阅读:0
薇薇呀

薇薇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