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过于较真,操心太多,其实是一种生理缺陷,也叫做内耗型人格。这类人通常都爱追求完美,性格上比较敏感急躁,还总是纠结过去,担忧未来。他们并非和别人过不去,而是和自己的标准过不去。学会适度旁观,既是放过别人,也是成全自己。” 上周三深夜十一点,我还在改那份早已定稿的方案。鼠标的光标在屏幕上闪烁,像我心里停不下来的挑剔。 我总觉得这个边框需要再粗一毫米,那个配色需要再灰一度。直到胃部又传来熟悉得绞痛,我才惊觉自己保持同一个姿势已经过了四个小时。 前天家庭聚会,因为妹妹摆盘时把香菜撒在了红烧肉上,我当场把妹妹数落的掉下眼泪,并且当场离席重新摆盘。 我听见七岁的侄女小声地问她妈妈:“姑姑好像很讨厌我们?”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瞬间感觉轻轻就扎破了我精心维持的完美泡沫。 直到昨天在电梯里遇见邻居,她随口说:“你最近白发多了。”就为了这一句话,我回家对着镜子纠结了半小时。最后,老公非常认真地对我说:“你别纠结了,邻居最后一句话说的是‘不过气色真好’。” 我突然笑了。这些年,我一直在用显微镜看生活,却忘了肉眼才能看见风景。 下午去菜市场,看着小贩把沾着泥的青菜直接扔进塑料袋,我破天荒地没有要求更换。回家路上,夕阳把塑料袋照的透亮,那些泥点像是大地的印章。 今晚七点我就收起了电脑。今晚的方案,我决定就让它带着那份微不足道的“瑕疵”提交。 奇怪的是,渐渐地我发现,当我不再较真,灵感反而像解冻的溪水般涌来。原来真正的完美,是允许不完美存在。 月光洒在关闭的电脑上,我终于明白:人生不是精修图,而是写意画。适当的留白,比过度填充更接近生活的本质。 《新唐书》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敏感的人总是在不停地自我内耗。对事追求完美,对人敏感,对时间错位,唯独错过了当下的真实体验。 “心若大了,事就小了;心若小了,事就大了。” 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尼布尔说:“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并用智慧分辨这两者。” 内耗型人格的人,就像是一个在自己心里迷路的旅人。她不停地建造迷宫,又因困在其中而感到疲惫与恐慌。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适度旁观”的智慧: 一、从“演员”切换到“观众”:静静看着外在一切的情绪和念头如剧情般上演,可以不认同但是别干涉。 二、从“斧头”到“流水”:不再强硬地对抗,而是学习柔顺地绕过。 三、从“完美”到“完整”:完整但不完美的人生包括光与影、成与败。 人生旅途,悲欣交集,将精力收回到当下,对无法控制的事情,学会坦然放手。
心理学家:“过于较真,操心太多,其实是一种生理缺陷,也叫做内耗型人格。这类人通常
薇薇呀
2025-10-18 23:10:54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