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 杨振宁跟清华的缘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22 12:36:49

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 杨振宁跟清华的缘分早得很,7 岁就跟着当清华教授的父亲杨武之住进清华园,科学馆里的那些公式、书架上的典籍,早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是真往他骨子里渗的 —— 你想啊,从小在这种地方长大,后来就算去了美国,心里那根连着故土的线能断吗? 后来他拿着庚子赔款的资助留美,那时候庚子赔款的钱可不是随便拿的,是要真有本事才能争取到的名额,他不光拿到了,还一路读到顶尖,35 岁就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要知道那是 1957 年,那会儿华人在诺奖舞台上还没多少话语权,他这一拿,等于是给华人科学界撑了腰,可他没把这荣誉当自己的私有财产,领完诺奖奖金转头就捐了一部分给清华基金。 别觉得那时候的诺奖奖金不值钱,1957 年诺奖单项奖金是 37.2 万瑞典克朗,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美元大概 1.1 万,再换成人民币就是 2.7 万左右,可那时候清华教授的年薪也就 3000 块上下,这笔钱差不多是一位教授近 10 年的工资,刚经历过动荡的清华,科研经费正紧张,这笔钱等于是给实验室续了口气,解了燃眉之急。 更实在的是 1996 年,他直接把美国纽约的房子卖了,那时候纽约曼哈顿的房子可不便宜,他那套房子卖了 100 万美元,按 1996 年 8.3 的汇率算,折合人民币 830 多万,这笔钱他一分没留,全捐给清华建高等研究中心。 要知道那会儿国内搞科研还没那么多经费,830 万差不多能撑起一个小型研究团队好几年的运作,清华高等研究中心后来能成为顶尖科研平台,这笔 “启动资金” 功不可没。 其实早在这之前,他在美国就没闲着,上世纪 80 年代就在纽约成立了 “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那会儿国内学者想出国交流,经费是个大难题,他就从香港和美国到处筹钱,前后十余年帮了 80 多个人,这里面可不都是普通人,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谷超豪、北京大学前校长陈佳洱,当年都受过他的资助。 谷超豪那时候想去美国顶尖实验室访问,手里没经费,眼看着机会要黄,是杨振宁帮他凑齐了钱,还帮他对接了实验室资源;陈佳洱早年搞核物理研究,想跟国外专家交流,也是杨振宁牵的线,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国内科研的骨干,你说这哪是简单捐钱?是在给中国科研搭梯子啊。 他还总在石溪分校附近的 “满庭芳” 餐馆请来访的中国学者吃饭,菜是家乡味,聊的全是怎么帮大家解决学术上的难题,葛墨林院士当年在国外摔断了肋骨住院,医生一听是 “杨先生介绍来的人”,立马安排了最好的病房和治疗,这份人脉资源,可比单纯给点钱金贵多了。 有些人总酸溜溜说他回国是图名图利,可你算算账就知道多可笑 —— 他在美国的时候,光石溪大学给的年薪就有 30 多万美元(上世纪 80 年代),搁那会儿是妥妥的富豪级别,可他说放弃就放弃,回清华拿 100 万年薪却分文不取,连办公室里 2000 多件学术资料,后来都全捐给了清华图书馆。 他捐钱也不是 “一捐了之”,清华那笔年薪被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设了 “振宁物理奖学金”,每年奖励十来个物理系本科生,奖金从一万到五万不等,他还会亲自看学生的科研报告,给提意见,十多年下来,百余名获奖者里出了不少科研新秀; 另一部分用来引进人才,2006 年他就用这笔钱引进了一位加州理工的博士后,现在这人已经成了北大的知名教授,连姚期智、施一公这样的顶尖学者,当年也是被他这份实实在在的诚意打动,才决定回国搞科研的。 他的捐献版图还不止清华,1983 年他在香港成立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到 2007 年结束的时候,无偿捐出了 1100 多万人民币、36 万港币,还有一栋 4000 平米的研究大楼,连楼里的设备都是他牵头凑钱买的; 1994 年他又联合查济民先生办了求是科技基金会,拿出千万级别的钱设奖学金,1994 年全国职工年均工资还不足 5000 元,这笔钱能让几十位学者不用再为买实验试剂、跑学术会议的经费发愁; 更难得的是,他不光捐钱,还真刀真枪地干活,90 多岁的时候还坚持给清华大一新生讲 “大学物理”,每周四节课,下课铃一响,讲台周围全是围过来问问题的学生,他也不烦,蹲在地上拿着草稿纸跟学生演算; 施一公团队搞科研遇到瓶颈,他还会抽时间去开研讨会,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抠细节。那些 80 多位早年受过他资助的学者,后来大多成了院士、大学校长或者科研带头人,你说这份 “投资回报”,比任何财富都值钱吧?现在再回头看他捐的那些钱 —— 诺奖奖金、100 万年薪、卖房子的钱,单看数字可能有人觉得不如现在的富豪捐得多,可放在当时的背景下,再加上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这份伟大可不是用简单的数字能衡量的,毕竟不是谁都能把一辈子的荣誉和财富,都心甘情愿地投给祖国的科研事业。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