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明,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将如何解决!林剑表示英方毫无契约精神、失信失德,不断以各种理由拖延审批并乱加挂钩,导致项目审批问题不断复杂化、政治化,这与英方承诺和改善中英关系的表态完全不相符合。 从地块到借口,再到明晃晃的双重标准,每一环都透着英方的不地道。2018 年中国花 23 亿人民币买下伦敦原皇家造币厂地块时,英方是拍着胸脯同意用作使馆建设的,这可不是口头承诺,而是实打实的交易共识,换谁看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更别说这地块本身就是 1810 年由设计过大英博物馆的斯默克爵士操刀的地标建筑,中方提交的设计方案不仅没打算破坏这份历史底蕴,还特意贴合英国《城乡规划法 1990》的要求,连当地规划和法律领域的高级专家都盖章认可,说材料齐全、完全合规,英方主管部门早就有足够信息能批了。 可就是这么个按规矩来的常规流程,硬生生被英方拖成了 “七年之痒”。这七年里,英方的借口换得比换季衣服还勤,先是扯 “破坏历史风貌”,仿佛忘了这建筑本就是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中方的改造方案反而比不少英国本土的商业开发更尊重历史;后来又抛出 “国家安全风险”,这话听着就像间谍片看多了的臆想,连英国媒体都忍不住吐槽这是 “间谍妄想症发作”,毕竟全球那么多国家在伦敦建使馆,从没哪个被安上这种莫须有的罪名。 更讽刺的是,英方转头就在 2021 年给自家驻华使馆的扩建项目开了绿灯,花 1.2 亿英镑在北京动工,从头到尾没遇到半点阻碍,审批速度快得像坐了火箭,这双重标准玩得简直溜到飞起,也难怪林剑发言人直指他们毫无契约精神。 英方这操作根本不是什么规划审批问题,骨子里就是把正常的外交事务政治化,还玩起了 “乱加挂钩” 的老套路。这种把无关议题绑在一起的手段,英国人其实早有 “前科”,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就曾把记者签证问题和格雷事件强行关联,搞出类似的外交拉扯。 如今不过是故技重施,借着审批卡脖子,想在其他议题上拿捏中方,可他们忘了外交讲究的是对等原则,中国外交部早就放话,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都会遭到有力回应,这可不是空口白话。 从实际利益来看,英方的拖延也是损人不利己。这座新使馆项目对陷入困境的英国建筑业来说本是块肥肉,能带来大量就业和投资,连《南华早报》都算过这笔账,说项目建成能帮英国破解建筑行业僵局,是证明其全球影响力的机会。 可英方偏要抱着短视的政治算计不放,把送上门的合作机会变成外交摩擦点。要知道中国花 23 亿买下的地块,比英驻华使馆 1.2 亿英镑的投资规模还大,满心诚意想深化合作,换来的却是七年的敷衍拖延,这要是传出去,其他国家谁还敢放心在英国搞重大项目? 更关键的是,英方的做法根本站不住国际法的脚。《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早就明确了使馆馆舍建设的相关权利,英方当初既已同意地块用途,就该履行义务,如今反复拖延本质上是违约行为。 而且中方从头到尾都保持着克制,多次沟通展现诚意,反观英方,一边喊着要改善中英关系,一边在具体事务上处处设卡,这种口是心非的操作,只会让自己的国际信誉一落千丈。 要是英方真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中方的应对其实早有铺垫。外交领域的对等原则从来都是硬道理,英驻华使馆能顺利扩建,靠的是中国遵守国际惯例,要是英方继续卡着中国新使馆不放,难保中方不会在英驻华机构的后续事务上采取相应措施。 之前英方没能保护好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人员安全时,中方就明确警告过 “会有坚决有力的反制”,这次涉及使馆建设这种核心利益,中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说到底,英方要是真懂外交规矩,就该赶紧批了项目,别再拿那些站不住脚的借口丢人现眼,不然最后丢面子又损利益,纯属自找苦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明,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将如何解决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22 14:36:48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