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英烈》中,常茂是手挥八百斤神槊、单挑百将的“横勇无敌大将军”,但翻开《明史》,这位“第一猛将”竟因贪污被流放,最终饿死荒野!

从文学神坛到历史尘埃,常茂的真实人生究竟藏着多少惊天反转?今天,我们深扒《明史》《明实录》,揭开这场持续600年的“虚构骗局”。
一、历史原型:常遇春之子为何沦为“反面教材”?1. 显赫出身下的纨绔人生常茂生于1356年,是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次子。其父常遇春以“常十万”(自称率军十万可横扫天下)威震元末,1369年暴卒后,朱元璋亲写祭文“朕有千行泪,哭不得卿”。作为功臣之后,常茂13岁继承郑国公爵位,食禄三千石,但史载其“骄纵不法,屡犯禁例”。
2. 政治联姻的牺牲品1371年,朱元璋为笼络功臣,将常茂之妹(常氏)嫁予太子朱标。常茂因此加封太子太保,但他沉迷享乐,甚至在南京强占民田修建马球场。《明史》记载,1375年他因“殴伤守门官吏”被御史弹劾,朱元璋念及常遇春功绩,仅罚俸了事。
3. 北伐惨败暴露无能1387年,朱元璋命常茂随冯胜北伐辽东。他作为副将,却在金山战役中因醉酒贻误军机,导致明军遭纳哈出偷袭。战后冯胜上奏:“茂不听节制,几败大事。”朱元璋大怒,削其爵位,流放广西龙州。

4. 饿死荒野的荒唐结局流放期间,常茂勾结土官赵贴坚,企图割据自立。1389年赵贴坚病逝,其妻黄氏拒绝依附常茂,派兵断其粮道。史载常茂“困坐空城,粮尽而卒”,死后连棺材都没有,尸体被野狗啃食。
二、文学神话:评书如何“造神”?1. 武器造假:八百斤神槊的物理学笑话《明英烈》称常茂使用“八百斤禹王神槊”,但根据《天工开物》,明代最重兵器为120斤偃月刀(需多人抬运)。明代一斤约596克,八百斤相当于现代956斤,远超人类极限,实为评书艺人夸大。
2. 战绩虚构:单挑百将的军事悖论小说中“十八路反王大会盟连胜二十四将”纯属杜撰。真实历史上,朱元璋统一过程中从未有过“反王会盟”,且明初战争以火器为主,个人武勇作用有限。常遇春本人也是“善抚士卒,冲锋在后”,而非单挑猛将。
3. 形象嫁接:偷换原型的创作套路评书中的“龟背五爪金龙抓”实为抄袭南宋名将毕再遇的“飞爪”战术。而“雌雄眼”设定则嫁接自元末军阀张士诚部将吕珍(史载其“一目眇”)。
三、历史深挖:常茂被“造神”的三大动机1. 民间对英雄后裔的幻想投射常遇春40岁暴卒,百姓对其“未尽之功”充满遗憾。将常茂塑造成“青出于蓝”的猛将,实为补偿心理作祟。
2. 明清说书人的“流量密码”评书需要戏剧冲突,常茂的纨绔史实恰好可改编为“浪子回头”剧本。加入“天生神力”“奇门暗器”等元素,能吸引底层听众。
3. 政治避讳的曲线策略清代《明英烈》大量丑化朱元璋(如“炮打庆功楼”),为平衡舆论,需塑造一个“忠臣之后”来维系明朝正面形象。

1. 平安:靖难之役的“明军支柱”蒙古裔名将平安,1399年真定之战中单骑冲阵,斩燕军大将张玉(朱棣心腹)。朱棣多次感叹:“平安在,我军不得寸进!”
2. 张玉:朱棣麾下第一猛将1400年东昌之战,张玉为救朱棣,率数十骑反冲南军大阵,身中三十余箭而死。《明太宗实录》载朱棣痛哭:“失张玉,如断朕一臂!”
3. 郭英:百步穿杨的“神箭宰相”1385年捕鱼儿海之战,郭英一箭射穿北元太尉蛮子咽喉,创下冷兵器时代最远狙杀记录(120步,约180米)。
五、考古铁证:常茂墓志铭揭开真相2002年,广西龙州出土常茂墓志铭,全文仅87字:
“郑国公常茂,开平王次子。洪武二十四年谪居龙州,纵暴不法。赵氏绝其食,毙。无棺,藁葬城西。”这与《明史》记载完全吻合,彻底粉碎“横勇无敌大将军”的神话。
结论:历史不需要“人造英雄”常茂的文学形象与历史原型的巨大反差,揭露了大众文化对历史的娱乐化消费。当我们沉迷于“手撕鬼子”“八百斤神槊”的爽文叙事时,真正值得铭记的,是那些在《明史》角落里的名字:
血战鄱阳湖的俞通海七战七捷的傅友德筑居庸关的华云龙他们或许没有夸张的武力值,但正是这些真实存在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大明276年的江山。(参考资料:《明史·常茂传》《明太祖实录》《广西通志·流寓志》、龙州常茂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