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9日晚,这场汇聚了两岸三湾区百余位文娱圈大咖的晚会,可以说是豪华到让人眼花缭乱。刘德华、李克勤这些老牌天王天后不说,还有周深、刘宇宁这些当红炸子鸡。
观众们都期待着能看到一场视听盛宴,但谁料到这场晚会却成了某人职业生涯的滑铁卢现场。
当李宇春走上舞台,准备演唱《你是如此难以忘记》这首经典老歌时,乐声响起,观众们都屏息以待。这首源自梁朝伟主演电影《一代宗师》的主题曲,本该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又不失洒脱的歌曲。

但,就在李宇春开口的那一刻。。。
"声音都在发抖,这是要断气了吗?"
"这也太跑调了吧,我都替她着急。。。"
"这首歌明明不难啊,怎么能飘成这样?"

网友们的评论一针见血。作为当年"超级女声"的冠军,这样的表现确实让人大跌眼镜。更尴尬的是,当天晚会上还有她的老对手周笔畅、张靓颖——这下可好,活生生被对比出了差距。
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歌曲,也不是什么刁钻的唱段。但李宇春的表现却像是刚开始学唱歌的新手:气息不稳、声音发抖、跑调。。。几乎把"翻车"的所有要素都集齐了。
有趣的是,路人粉们开始回忆:"以前觉得春春唱歌挺有特色的啊,怎么现在。。。"
"张靓颖随便吼两嗓子都比这强啊!"

"这不是开玩笑吗?这是在给观众演示什么叫做车祸现场。。。"
这场表演不仅让现场观众皱眉头,更是在网上掀起了一波"回忆杀"。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当我们把镜头拉远,会发现这只是整个内娱圈浮躁现状的一个缩影。

说起李宇春的发家史,简直就是娱乐圈开挂选手的标准教科书。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2005年的《超级女声》。那时的李宇春,以一身新颖的中性打扮横空出世,惊艳了整个选秀舞台。
当时的她,眼神里藏着锋芒,唱功里带着灵气,这样的组合不仅收获了大批粉丝,更是以超高票数摘得了当届超女的桂冠。
要说李宇春最牛的时刻,莫过于她的首张个人专辑发行。刚签约天娱传媒的她,趁着人气正旺,推出了处女作。

这样的成绩,直接让资本圈坐不住了。
"这姑娘,有搞头啊!"
"快看看,这不就是现成的摇钱树吗?"
各路资本纷纷抛来橄榄枝,都想分一杯羹。而李宇春呢,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些投资人的期待,顺风顺水地在音乐圈站稳了脚跟。

但这还不够,李宇春的野心可不止于此。趁着东风正劲,她开始进军影视圈。要说一般歌手转型演员,那可得从跑龙套开始。
《龙门飞甲》、《澳门风云3》。。。这些电影里,李宇春拿到的可都不是什么配角,而是实打实的女一号。换做其他艺人,想要争取这样的资源,不知道得磨破多少双鞋。
可到了李宇春这儿,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轻轻松松就到手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虽然她的演技称不上多么出彩,但因为有着庞大的粉丝基础,评价竟然也都还不错。这就是所谓的——人红是非多,但红到极致,连是非都变成了褒奖。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这不挺好的吗?事业有成,名利双收。"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当一个人走得太顺,拿到的掌声太多,就容易忘记自己是怎么上来的。更重要的是,会渐渐忘记:是什么让观众们最初选择了自己。
这样顺风顺水的发展轨迹,看似是种幸运,实则暗藏着危机。因为太过顺利,反而让人忘记了:成功是需要持续努力维系的。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一个曾经实力派的歌手,怎么会沦落到连基本功都hold不住的地步?
答案其实很简单——她被困在了一个名为"信息茧房"的舒适圈里。
什么是"信息茧房"?简单来说,就是你只能听到别人想让你听到的声音。在李宇春的世界里,身边的团队会帮她过滤掉所有"不好听"的声音,剩下的全是"春春你最棒"、"春春无敌了"这样的彩虹屁。
即便在社交媒体上有人说她不好,只要她还有商业价值,公司就会想尽办法帮她遮掩。粉丝们更是不遗余力地维护偶像,觉得这是在给"姐姐"最好的爱。

问题就出在这儿了。
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会逐渐失去对自己的准确认知。那个曾经在舞台上发光发亮的灵气少女,开始变得懈怠起来。
这种心态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就像温水煮青蛙,当李宇春发现自己连气息都控制不好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有意思的是,这种现象在娱乐圈里并不罕见。不少艺人都是这样,仗着有几个死忠粉、背后有资本运作,就开始飘飘然,觉得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

但现实总是会给人当头棒喝。
就像这次香港晚会的表现,李宇春是不是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已经不行了?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专业素养,在疏于练习后,就像沙子一样从指缝中溜走了。
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内娱圈的通病:太多人沉迷于虚假的赞美中,忘记了最基本的自我提升。他们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听着违心的恭维,享受着畸形的追捧。
殊不知,真正的粉丝和观众,其实最希望看到的是偶像在专业领域上的进步和突破。

这一次的翻车,或许会成为李宇春的一记警钟。但问题是:还有多少艺人,正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
要说李宇春这事只是个案那可就太天真了。放眼整个内娱圈,类似的问题简直不要太多。
说白了,现在的内娱就像个大杂烩。只要长得过得去,随便玩玩网红,就能被包装成"演员"、"歌手"。更绝的是,有些十八线小透明,连基本功都没练好,就敢在那儿摆架子了。

你看现在的影视剧,念台词数数字的比比皆是,表情要么面瘫,要么浮夸得像是在演默剧。
为啥会这样?说到底还是门槛太低了。你想啊,演艺圈压根就没有对艺人品德的硬性要求。只要有张能看的脸,再找个资本爸爸给你炒作炒作,收获一波粉丝,就能在圈里混下去了。
更离谱的是,现在的内娱文盲率居然高达50%以上!这帮知识储备不够的艺人,还总爱立什么"学霸人设"。结果呢?装着装着就翻车了,闹出不少笑话。
但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些为了红不择手段的人。"倒奶事件"、"代孕事件",这些踩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的行为,搞得整个圈子乌烟瘴气。

你以为这些劣迹艺人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太天真了!
有些粉丝的脑回路简直让人无语:
"哥哥姐姐们做什么都是对的!"
"就算他们犯法我也支持!"

"黑子们懂什么?我们爱豆最棒!"
这种畸形的饭圈文化,简直就是在给劣迹艺人们打强心针。更要命的是,艺人团队不但不去约束,反而变着法子帮艺人洗白、圈钱。
你说他们是不作为?那可太小看他们了。他们分明就是在"精准作为"——精准地帮艺人吸血、精准地误导粉丝、精准地制造虚假繁荣。
看看现在的内娱圈,优秀的老艺人慢慢淡出,有实力的新人却难以出头。反倒是那些靠炒作、靠买热搜、靠制造话题的人,一个个风生水起。

这不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吗?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咱们的内娱圈,怕是要变成一个纯粹的流量生意场了。
李宇春这次的翻车,与其说是个人的失误,不如说是给整个圈子敲响了警钟。

说真的,想要整顿内娱这个大染缸,光靠说是不行的。得来点实在的!
第一步,必须得提高入行门槛。不是有句老话吗:"术业有专攻"。你要唱歌,得拿出专业资质来。
你要演戏,也得有相应的能力认证。这样一来,至少能把那些"三脚猫功夫"的糊弄鬼给筛掉一大批。
想想看,如果当初李宇春在走红之后,也有一个严格的考核机制在那督促着,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尴尬场面了。

但是,光有门槛还不够。
那些已经在圈内的艺人,也得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考核机制。就拿演出来说,你不能光靠着以前的名气就想糊弄过去。
要么提升实力,要么就别上台丢人现眼。
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劣迹艺人,必须得有实打实的惩罚制度。不能光是嘴上说说,发个声明就完事了。得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要让每个想进入这个圈子的人都明白:娱乐圈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来钱快"的地方,它需要实力,需要坚持,更需要对艺术的尊重。
李宇春的这次翻车,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堂生动的课。它告诉所有人:实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不努力维持,它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
所以说,与其让市场用最残酷的方式教训你,不如主动拥抱改变。对于整个内娱圈来说,现在正是一个重新洗牌的好时机。

让我们期待这次的教训能真正起到作用,让浮躁的娱乐圈重新回归艺术的本质。毕竟,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看到更多真正有才华的艺术家,而不是一群靠流量和话题度生存的"明星"。
这,才是给内娱最好的一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