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初三的清晨,大唐宰相武元衡被杀。什么样的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杀宰相呢?凶手又和武元衡有什么矛盾呢? 这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武元衡带了几个贴身的随从骑马入朝。他刚刚走出坊门,突然从暗中冲出一伙人,一阵乱箭,走在前面的几个随从非死即伤,武元衡的马受惊狂奔,而刺客直接挥刀砍死了武元衡,割下了他的脑袋,用破布一包,就不见了踪影。几乎同时,御史中丞裴度也遭到了袭击,万幸的是仅仅头上受了点伤,逃过一劫。 第二天,在一些机关的门首出现没头揭帖,上面写着:“毋急捕我,我先杀汝!”凶手的气焰如此嚣张,足见背后过硬的后台。 武元衡是武则天堂弟的曾孙,在唐宪宗时候两度为相,深得唐宪宗的信任。当时武元衡坚持要镇压藩镇叛乱,所以,当时朝臣们都觉得是藩镇派来的刺客。 朝廷内部因此事变得同仇敌忾,认为刺客如此肆无忌惮敢刺杀朝廷大臣,这是践踏尊严的事情。于是,唐宪宗就严令在长安城内进行大搜捕,若能捕获到凶手就奖励赏钱万贯,五品官,若是藏匿凶手,则全族诛杀。 其实,大家怀疑最多的是成德镇王承宗,因为朝廷对淮西镇出兵讨伐,成德镇王承宗害怕朝廷在平定淮西镇后转而对自己用兵,就派人去上京游说武元衡罢兵停战,而武元衡将游说的人臭骂了一顿,并且赶出门去。大家都认为王承宗记恨在心,所以才策划了这样一起事件。 但是幕后凶手真的是王承宗吗? 凶手在刺杀成功后,又打算在洛阳进行叛乱,幸好在举事前夜被人告发,进而审讯发现刺杀武元衡的主谋是李师道。李师道曾经和王承宗一起上书阻止朝廷对淮西用兵。本想着派人刺杀武元衡,其他的大臣就会害怕,必然会劝皇上退兵。于是,李师道才策划了这一起血案。 参考文献: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