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包子一词使用始于宋代,但那时候的包子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包子,而是菜包,也就是

包子一词使用始于宋代,但那时候的包子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包子,而是菜包,也就是菜叶裹上肉馅儿做成的美食。宋朝人的馒头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有馅的包子。 有些包子的名字很有意思,就像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以为这是“狗都不理的包子”,那这就大错特错了。据说,在清朝的时候,天津附近有一个青年人,叫做“高贵有”,小名唤作“狗子”。他从小脾气就很倔,是出了名的牛脾气。 后来,“狗子”去学习了厨艺,制作的包子味道十分鲜美,很有特色,因此受到了广大百姓的称赞,甚至慈禧太后品尝后也大加赞赏。“狗子”因为这种包子,更加出名,而他卖包子的生意变得火爆,如此火爆的生意令“狗子”根本忙不过来。 于是,高贵有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先在店内的桌上放几个碗,顾客们想要包子的时候,就把钱放进碗内。“狗子”看到后就照碗里的钱,按价拿包子。顾客们吃完包子放下碗筷就可以离店了,这样提高了效率,而“狗子”自始至终都不用说一句话。大家都取笑他说:“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睬”。慢慢地传播开来,有人就叫他的包子店为 “狗不理”,而他制作的包子就被叫做 “狗不理包子”。 参考文献:张卫:《唬人的包子》,《中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