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没有辣椒,但是宋朝人却喜欢吃辣。那从何处寻得辣味儿呢? 在宋代能提供辣味的食材有很多,宋朝人吃的辣味,主要是来源于生姜、胡椒、芥末和辣菜,其中最重要的一味食材就是“辣菜”。辣菜虽辣,却并非辣椒,而是含有芥子酶的芥菜。芥菜多用来做成酱菜和腌菜。最初,腌制是为了保藏,以备在蔬菜淡季食用。后来逐渐发展,从取材到烹制自成一套体系,到了宋代辣菜就成为一种独特的菜品。 北宋东京夜市上就有出售“辣脚子”,辣脚子就是把芥菜的根茎洗净,去皮,切成条,封缸腌制半个月制作而成。在东京城一些大酒店的门口,也小贩托着白瓷缸子卖“辣菜”。这辣脚子和辣菜其实都是用芥菜疙瘩做的。辣菜不仅可以单独售卖,还可以与其它食材进行混合腌制或者凉拌。 在史料中记载开封巷陌路口卖有“芥辣瓜儿”,就是用芥菜和瓜儿拌和酿作的一种瓜儿菜,这听起来有点像我们今天吃的凉拌芥菜黄瓜。在《武林旧事》 记载临安市面上卖有一种“脂麻辣菜”的菜品,“脂麻”即是芝麻,是芝麻和芥菜调和而成的小菜,也可称作“杂和辣菜”。这样又辣又爽口的辣菜,绝对可以让你多干掉几碗米饭。 参考文献:高媛:《食、器例考》